一种减震系统和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61193发布日期:2023-06-04 17:0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系统和独轮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独轮车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减震系统和独轮车。


背景技术:

1、目前,独轮平衡车广受年轻人的青睐,其车辆本身具备自动平衡能力,通常是以内置的精密固态陀螺仪来判断车身所处的姿势状态,透过精密且高速的中央微处理器计算出适当的指令后,驱动马达来做到平衡的效果。但是,独轮平衡车行驶于道路上时,路面坑洼不平的情况,影响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性,甚至可能会影响安全性。

2、现有技术中,例如cn 115180056 a,其公开了一种可侧倾的电动平衡车,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车体,两个车体的顶部通过软带连接,每一个车体包括车架组件、车轮组件和踏板,车架组件的两侧分别连接踏板和车轮组件,车架组件的内侧与车轮组件的电机定子轴连接,车架组件的外侧与踏板连接;在一个车体中车架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相对应车轮组件内的电机定子轴平行,连接轴的一端固接在车架组件的内侧,连接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连杆,驱动连杆的一端与另一个车轮组件内的电机定子轴转动连接,驱动连杆的另一端绕过两个车轮组件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其减震器包括内筒、外筒和弹簧,所述内筒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底座,内筒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顶座,所述外筒)套设在内筒上,所述外筒的外圈上设置有阻挡圈,所述阻挡圈与所述连接顶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外筒内设置有阻尼部件,所述阻尼部件套设在内筒上,所述连接顶部与所述车架组件的顶部固接,所述连接底座与所述踏板固接,所述车轮组件的电机定子轴通过连接座与所述外筒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减震平稳性不太理想,而且,弹簧外露设置,容易藏污导致弹簧的缓冲性能受影响。若为了遮挡弹簧,还需要在减震器的外部罩设一罩件,导致结构变得更复杂。

3、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系统和独轮车,其减震系统结构更加稳定,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配件,成本更低,减震更平稳,同时,生产制作及组装工艺更加简单。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减震系统,包括有

4、外筒,其外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其内部具有贯通所述外筒的上、下端的活动腔;

5、活动件,其伸入所述活动腔内且其下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活动件的下端具有第四固定部;

6、缓冲复位单元,其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之间且伸入所述活动腔中;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时,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受压储能,复位时,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带动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外筒往上移动。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上端,且,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具有第三固定部。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包括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下端,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上端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端具有朝向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的缓冲作用面。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复位单元还包括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所述阻尼器的下端作用于所述外筒上。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器插在所述活动件的内部,所述阻尼器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锁紧件上,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一内螺纹部和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内螺纹部和所述阻尼器上端的第二外螺纹部相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和所述活动件上端的第二内螺纹部相螺纹连接。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阻尼器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外筒,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滑槽,所述限位部向下穿过所述滑槽以伸入到所述活动件的内部,所述限位部上设有过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阻尼器下端形成连接。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包括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分别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之间,所述气弹簧的上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上端。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下台阶面,所述活动件的外周侧面设置有上台阶面,所述上台阶面位于所述下台阶面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作用于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上。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弹簧为带阻尼器气弹簧,其阻尼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

16、一种独轮车,包括有车轮、活动车架、脚踏和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为前面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

17、所述外筒的第一固定部连接于车轮的电机轴,所述活动件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活动车架的上端,所述活动车架的下端、所述脚踏分别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第四固定部上。

18、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减震系统的结构设计,具体是指外筒、活动件、缓冲复位单元的结构设计,使得减震系统结构更加稳定,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配件,成本更低,其外筒具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其活动件具有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应该该种减震系统后,四个固定部均进行了连接定位,整个活动车架随之同上同下, 结合一体性更好,不会晃动,减震更平稳,同时,生产制作及组装工艺更加简单。

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上端,且,所述活动件的上端具有第三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包括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下台阶面,所述活动件的外周侧面设置有上台阶面,所述上台阶面位于所述下台阶面的上方,所述压力弹簧的上、下端分别作用于所述上台阶面和所述下台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下端,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上端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端具有朝向所述外筒的下端设置的缓冲作用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位单元还包括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所述阻尼器的下端作用于所述外筒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插在所述活动件的内部,所述阻尼器的上端固定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的锁紧件上,所述锁紧件具有第一内螺纹部和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内螺纹部和所述阻尼器上端的第二外螺纹部相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外螺纹部和所述活动件上端的第二内螺纹部相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的下端连接有连接件、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外筒,所述活动件上设有滑槽,所述限位部向下穿过所述滑槽以伸入到所述活动件的内部,所述限位部上设有过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阻尼器下端形成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包括有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分别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之间,所述气弹簧的上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减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弹簧为带阻尼器气弹簧,其阻尼器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活动件的上端。

11.一种独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车轮、活动车架、脚踏和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减震系统及独轮车,所述减震系统,包括有外筒,其外部具有第一固定部,其内部具有贯通所述外筒的上、下端的活动腔;活动件,其伸入所述活动腔内且其下端伸出所述外筒的下端;所述活动件的下端具有第四固定部;缓冲复位单元,其作用于所述外筒与所述活动件之间且伸入所述活动腔中;所述活动件向下移动时,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受压储能,复位时,所述缓冲复位单元带动所述活动件相对所述外筒往上移动。如此,其减震系统结构更加稳定,不需要额外的辅助配件,成本更低,减震更平稳,同时,生产制作及组装工艺更加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闫学凯,张彬,王啸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