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障型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7642发布日期:2022-07-05 21:4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越障型履带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履带车技术领域,具体为越障型履带车。


背景技术:

2.目前,翻越障碍车成为一种需求,主要应用于各种环境恶劣的场合,例如探险、救援、运输等等,由于所处的作业环境恶劣,因此翻越障碍车需要具有很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的能力。而现有的履带车,因为履带的特殊行走方式,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大,使地面所受的压力较小,且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因此其履带式行走方式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的能力均较好,无论是泥地、雪地、沼泽,亦或是石地、凹凸丘陵式障碍地面等等都能如履平地。
3.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传统式履带车在面对宽度较大的沟渠时,其还是会担心掉落至沟渠中的风险而导致其并不能轻松越过,因此,对一种可以翻越沟渠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的翻越障碍车需求十分迫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越障型履带车,通过在车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加装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使其在面对沟渠时,通过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就能实现轻松翻越的目的。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越障型履带车,包括车架、履带式行走机构、动力装置、辅助支撑装置;
7.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履带式行走机构;
8.所述履带式行走机构设置在车架上;
9.所述辅助支撑装置设置在车架的两端,所述辅助支撑装置用于辅助履带车行驶。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辅助轮、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辅助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架上安装有所述辅助轮的一端上下偏转。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辅助轮、可伸缩的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辅助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另一端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辅助轮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架的伸缩。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辅助轮、可伸缩的支撑架和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辅助轮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的另一端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支撑架的伸缩以及支撑架上安装有所述辅助轮的一端上下偏转。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横杆和两个第一侧杆,所述第一横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杆之间形成一个“h”形状的结构,所述辅助轮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杆的一端上,两个所述第一侧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油缸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活塞杆端与所述第一横杆铰接。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杆包括第一外套管和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外套管一端的内部,所述辅助轮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外套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第一横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辅助轮伸缩机构,所述辅助轮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辅助轮伸缩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外套管以及第一油缸铰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轮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架和第二油缸,所述伸缩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外套管以及第一油缸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架连接。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架包括第二横杆和两个第二侧杆,所述第二侧杆包括第二外套管和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二外套管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二外套管一端的内部,所述第二横杆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活动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外套管以及第一油缸的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杆铰接,所述第二油缸的一端与所述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式行走装置,所述行走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下方的两侧,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行走机构的中间,位于所述车架前端的辅助轮位于所述行走机构的前侧,位于所述车架后端的辅助轮位于所述行走机构的后端。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越障型履带车,通过在车架的前后两端分别加装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当面对宽度较大的沟渠时,车辆先向前驶出一定距离,当车辆的前端即将失去重心向下倾斜时,先通过第二油缸驱动位于车架前端的辅助轮伸缩机构伸缩到位后,再通过第一油缸驱动位于车架前端的辅助支撑装置中的辅助轮向前并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以此对车辆的前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车辆的行走机构的后端还与地面接触,车辆可以继续往前行驶,当车辆的后端因向前行驶即将失去重心向下倾斜时,先通过第二油缸驱动位于车架后端的辅助轮伸缩机构伸缩到位后,再通过第一油缸驱动位于车架后端的辅助支撑装置中的辅助轮向后并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以此对车辆的后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车辆的行走机构的前端应可以与地面接触,此时车辆继续往前行驶就可以越过沟渠了,然后再通过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驱动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回位,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越障型履带车不仅具有较好的翻越障碍能力,同时可以实现平缓运动,且具有履带车良好的通过性能与翻越障碍能力。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辅助轮伸缩机构和辅助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
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27.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基准以附图1所示的方位为准,同时驾驶室所在的方位限定为车辆的前端;
28.越障型履带车,包括车架1、履带式行走机构4、动力装置3、辅助支撑装置5;
29.动力装置3用于驱动履带式行走机构4;
30.履带式行走机构4设置在车架1上;
31.辅助支撑装置5设置在车架1的前后两端的下方,辅助支撑装置5用于辅助履带车行驶。
32.具体的,辅助支撑装置5包括辅助轮501、可伸缩的支撑架502和驱动机构;支撑架502的一端与车架1铰接,辅助轮501可旋转的安装在支撑架502的另一端上,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支撑架502的伸缩以及辅助轮501上下偏转。
33.优选的,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油缸503,支撑架502包括第一横杆5021和两个第一侧杆5022,第一横杆5021设置在两个第一侧杆5022之间形成一个“h”形状的结构,辅助轮501通过转轴沿辅助轮501的中轴线贯穿辅助轮501、同时该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侧杆5022的一端以实现辅助轮501与两个第一侧杆5022之间可转动的连接,两个第一侧杆5022的另一端分别通过铰轴和铰座6与车架1铰接,第一油缸503的油缸端通过铰轴和铰座6与车
架2铰接、活塞杆端通过铰轴和铰座6与第一横杆5021铰接。
34.优选的,为了增加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设计第一侧杆5022包括第一外套管50221和第一活动杆50222,第一活动杆50222的一端插装在第一外套管50221一端的内部,辅助轮501可转动的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动杆50222的另一端上;具体的,辅助轮501通过转轴沿辅助轮501的中轴线贯穿辅助轮501、同时该转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活动杆50222的一端以实现辅助轮501与两个第一活动杆50222之间可转动的连接,第一外套管50221的另一端通过铰轴和铰座6与车架1之间铰接,第一横杆5021设置在两个第一活动杆5022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50222连接,这样当第一油缸503的活塞杆伸出时就能推动第一活动杆50222从第一外套管50221往外伸出,有效的增加了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相应的增加了整个车辆可跨越的沟渠的宽度,大大的提高了整个车辆的越障能力。
35.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了车辆的越障能力,设计还包括辅助轮伸缩机构7,辅助轮伸缩机构7设置在车架1的下方,辅助轮伸缩机构7的一端与车架1连接,另一端与两个第一外套管50221以及第一油缸503铰接。
36.具体的,辅助轮伸缩机构7包括伸缩架701和第二油缸702,伸缩架701的一端与车架1连接、另一端与两个第一外套管50221以及第一油缸503铰接,第二油缸702的一端与车架1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架701连接。
37.进一步的,伸缩架701包括第二横杆7011和两个第二侧杆7012,第二侧杆7012包括第二外套管70121和第二活动杆70122,第二外套管70121固定的设置在车架1上,第二活动杆70122的一端插装在第二外套管70121一端的内部,第二横杆7011设置在两个第二活动杆70122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二活动杆70122连接,两个第一外套管50221以及第一油缸503的端部分别通过铰轴和铰座6与第二横杆7011铰接,第二油缸702的一端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杆7011连接,
38.当车辆需要跨越更大宽度的沟渠时,就可以利用辅助轮伸缩机构7进一步的增加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具体为,当车辆面对宽度较大的沟渠时,车辆先向前驶出一定距离,当车辆的前端即将失去重心向下倾斜时,先通过第二油缸702驱动位于车架1前端的辅助轮伸缩机构7中的第二横杆7011向前伸缩到位后,再通过第一油缸503驱动位于车架1前端的辅助支撑装置5中的第一横杆5021向前伸缩使得辅助轮501向前并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因为有第二活动杆70122和第一活动杆50222的存在,相当于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时通过第二活动杆70122和第一活动杆50222两次进行增程,因此能够进一步的增加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此时向前伸出的辅助轮501与地面接触后对车辆的前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车辆的行走机构4的后端还与地面接触,车辆还可以继续往前行驶,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距离后,当车辆的后端因向前行驶即将失去重心向下倾斜时,先通过第二油缸702驱动位于车架1后端的辅助轮伸缩机构7中的第二横杆7011向后伸缩到位后,再通过第一油缸503驱动位于车架1后端的辅助支撑装置5中的第一横杆5021向后伸缩使得辅助轮501向后并向下移动并接触地面,以此对车辆的后端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此时车辆的行走机构4的前端此时应可以与地面接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此时车辆的行走机构4的前端此时不能与地面接触,就意味沟渠的宽度已经超过车辆可跨越的宽度的极限;这样车辆继续往前行驶就可以越过沟渠,等车辆越过沟渠后,再通过第一油缸503和第
二油缸702回位驱动第一活动杆50222、第二活动杆70122以及辅助轮501回到其初始位置。
39.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4为履带式行走装置,行走机构4分别设置在车架1下方的两侧,辅助支撑装置5和辅助轮伸缩机构7分别设置在两个行走机构4的中间。
40.优选的,为了尽可能的增大辅助轮501向前或向后伸出的距离,设计位于车架1前端的辅助轮501位于行走机构4的前侧,位于车架1后端的辅助轮501位于8行走机构的后端,这样就能使得整个车辆能够跨越的沟渠的宽度达到最大,有效的提升了车辆的越障能力。
41.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驾驶室2和车厢8,驾驶室2用于控制整个车辆的行驶以及辅助支撑装置和辅助轮伸缩机构的作业;
42.驾驶室2和发动机3并排的设置在车架1的前端上方,车厢8设置在车架1的后端上方,通过设置车厢8,方便车辆装载货物,增加了车辆可适用的场景和环境,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和营销。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