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车架及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8715发布日期:2022-10-05 01:1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车架(11)、下车架(12)和支撑部(13),所述上车架(11)沿第一直线(2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车架(12)沿第二直线(22)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部(13)沿第三直线(2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直线(21)、所述第二直线(22)和所述第三直线(23)两两相交并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直线(21)与所述第三直线(2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车架(11)的前端与所述下车架(12)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13)的上端与所述上车架(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13)的下端与所述下车架(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车架(11)的后端设有座椅(111),所述下车架(12)的后端设有连接座(121),所述座椅(111)与所述连接座(121)布置在所述第三直线(2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11)的纵向截面的宽度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所述下车架(12)的纵向截面的宽度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11)的前端和所述下车架(12)的前端连接形成车头部(14),所述车头部(14)的前端面为圆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架(11)、所述下车架(12)和所述支撑部(13)之间形成中空孔(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孔(10)为与所述车架匹配的钝角三角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21)与所述第三直线(23)之间的夹角为105度~135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111)的上端面与所述上车架(11)的上端面平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3)的外周面为圆弧面。9.一种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30)、前轮组件(40)、后轮组件(50)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童车车架,所述上车架(11)的前端和所述下车架(12)的前端连接形成车头部(14),所述车把(30)和所述前轮组件(40)转动地连接在车头部(14),所述车把(30)与所述前轮组件(40)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组件(50)转动地连接在所述连接座(121)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部(14)中转动地设置套筒(142),所述车把(30)包括第一连接柱(301),所述前轮组件(40)包括第二连接柱(401),所述第一连接柱(30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40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142)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01)和所述第二连接柱(401)的外周,所述第一连接柱(301)与所述套筒(142)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连接柱(301)与所述套筒(142)之间相对转动的限位组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童车车架,包括上车架、下车架和支撑部,所述上车架沿第一直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下车架沿第二直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支撑部沿第三直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直线、所述第二直线和所述第三直线两两相交并形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三直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上车架的前端与所述下车架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上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下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车架的后端设有座椅,所述下车架的后端设有连接座,所述座椅与所述连接座布置在所述第三直线上。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童车。本申请强度高,稳定性和承重性好。性和承重性好。性和承重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曾世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奥迪动漫玩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2
技术公布日:2022/10/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