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14097发布日期:2023-04-05 12:4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配件,尤其涉及一种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1、老年代步车又名老年电动车。在功能方面,也和两轮的电动自行车不一样,要侧重考虑到老年人使用的方便和安全。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在坐垫底部设置一个升降装置来实现代步车使用过程中的座椅高度调整需求,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方法存在只能够进行座椅高度调节调节功能单一,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代步车座椅调节功能单一,生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此处解决问题需保持与上方提到的一致,具体的内容在下方技术效果中展开说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围板、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下围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底端均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上围板上设置有调节口,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位于所述调节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

3、优选地,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用于拉扯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上围板上滑动的第一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部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复位装置临近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部卡接。

4、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底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下围板上,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之间滑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顶端转动连接。

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上。

6、优选地,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装置和用于拉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上围板上滑动的第二复位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部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装置临近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部卡接。

7、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调节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片,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底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下围板上,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之间滑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顶端转动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上。

9、优选地,所述上围板顶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且两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两所述支撑板均位于所述调节口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调节拉杆、调节定位板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拉杆依次穿过两所述支撑板,且所述调节拉杆与两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拉杆位于所述调节口的上方,所述调节定位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拉杆上,且所述调节定位板位于所述调节口范围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转动安装于所述调节拉杆上,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调节定位板卡接。

11、优选地,两所述调节定位板相对交错设置,且两所述调节定位板分别临近两所述支撑板设置。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3、本实用新型中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由上围板、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下围板组装而成,用于组装的各配件中,其中上围板上设置有一个调节口,并且在上围板的两相对侧面均开设有两条并排的滑槽开孔,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均设置在上围板和下围板之间,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底端均转动安装在下围板上,且分别转动安装于下围板的两端部位置,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滑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左右两侧的滑槽开孔内,同时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均位于调节口内,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转动安装在上围板的顶部,同时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横跨调节口的上方,并且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分别对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进行定位调节,限制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滑动,实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支撑上围板与下围板之间的距离,达到对上围板移动高度的调节,通过上述装置的设置,实现在进行对上围板的高度调节的时候通过操作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之间的卡接位置来实现,在保持座椅升降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座椅前后倾斜角度的调节,从而提高座椅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围板、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下围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底端均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上围板上设置有调节口,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位于所述调节口的上方,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用于拉扯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在所述上围板上滑动的第一复位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部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复位装置临近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顶部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调节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片,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底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下围板上,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之间滑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支撑片的顶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滑块,且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第二支撑装置和用于拉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在所述上围板上滑动的第二复位装置,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下围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部与所述上围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围板和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复位装置临近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端设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顶部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调节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片,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的底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下围板上,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的顶部均与所述上围板之间滑动连接,且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支撑片的顶端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上围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围板顶部设置有两个支撑板,且两所述支撑板相对设置,两所述支撑板均位于所述调节口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转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均包括调节拉杆、调节定位板和第一复位弹簧,所述调节拉杆依次穿过两所述支撑板,且所述调节拉杆与两所述支撑板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拉杆位于所述调节口的上方,所述调节定位板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拉杆上,且所述调节定位板位于所述调节口范围内,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转动安装于所述调节拉杆上,且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支撑板和所述调节定位板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调节定位板相对交错设置,且两所述调节定位板分别临近两所述支撑板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杠杆式手动摆杆代步车座椅升降机构,包括上围板、第一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和下围板,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的底端均与下围板转动连接,上围板上设置有调节口,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均转动安装于上围板的顶部,第一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第一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第二定位装置的调节端与第二升降装置的顶端卡接。通过上述装置的设置,实现在进行对上围板的高度调节的时候通过操作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之间的卡接位置来实现,更好的调控安装于上围板上的座椅高度与前后倾斜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唐承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增全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