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68215发布日期:2022-10-19 11:3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悬挂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轮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悬挂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三轮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相关技术中,三轮车的后面两个轮体(下文中称为左轮和右轮)使用差速器和电机配合提供驱动力,左轮与右轮为一体的结构,在实际骑行中,路况不好时,如遇到坑洼路面,左轮和右轮不能单独减震,左轮和右轮均会上下颠簸,减震效果不佳,骑行体验不佳。另外,差速驱动的轮体与悬挂系统组装时要求精度高,组装操作麻烦,成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悬挂装置,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调节,减小轮体起伏对车架的影响,减震效果和骑行体验更好,同时,悬挂装置可以组装为模块化的结构,方便组装,还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挂装置,包括:
6.支架,设置有第四铰接位和第五铰接位;
7.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架和连杆组件,所述悬挂架设置有第一铰接位、第二铰接位和用于转动连接轮体的转动铰接位,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位,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铰接位,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位,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五铰接位;
8.所述支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悬挂机构。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杆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杆部前侧的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杆部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一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铰接于所述第二杆部,所述第一连杆与水平面形成夹角。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悬挂架的第三铰接位,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架的第六铰接位,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方。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平行,两个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下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杆部的后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第一杆部的上方,所述支撑架设置有所述第六铰接位。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悬挂架。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杆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悬挂机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铰接位、所述第二铰接位和所述轮体铰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为铰接孔。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垫、第二弹性垫、第四弹性垫和第五弹性垫,所述第一弹性垫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铰接位之间,所述第四弹性垫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四铰接位之间,所述第二弹性垫设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铰接位之间,所述第五弹性垫位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五铰接位之间。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轮体和如上所述的悬挂装置,所述车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轮体转动连接所述悬挂架的转动铰接位。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9.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装置,包括支架和悬挂机构,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架和连杆组件,悬挂架与车轮转动连接,悬挂架与车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悬挂架与车架,第一连杆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在前后方向起到支撑和调节作用,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悬挂架与车架,第二连杆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在左右方向起到支撑和调节作用,连杆组件相对于悬挂架与车架转动调节,减小轮体起伏对车架的影响,使得悬挂机构可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悬挂装置组装为模块化的结构,方便独立装配和销售,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
20.悬挂机构可应用于三轮车,三轮车的后轮中左轮和右轮各设置独立的轮毂电机,左轮和右轮独立驱动,左轮与右轮通过各自的悬挂机构进行减震和缓冲,使得左轮和右轮可独立减震,减震效果更好。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悬挂架的方位为在车架上安装状态的方位;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架的前视结构示意图,悬挂架的方位为在车架上安装状态的方位;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悬挂装置安装有轮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侧视结构示意图,车辆显示了车架、轮体与悬挂装置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仰视结构示意图,车辆显示了车架、轮体与悬挂装置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前视结构示意图,车辆显示了车架、轮体与悬挂装置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后视结构示意图,车辆显示了车架、轮体与悬挂装置的结构和位置关系。
35.附图标记:
36.1、悬挂架;11、第一铰接孔;12、第二铰接孔;13、第一凸台;14、第二凸台;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支架;51、第一杆部;52、第二杆部;53、支撑架;6、车架;61、左轮;62、右轮;63、前轮;7、减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41.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2.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之前,先对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与实施例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图1至图12中示意了悬挂机构与支架5配合形成悬挂装置,悬挂装置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架6,但悬挂机构也可以直接安装到车辆的车架6。悬挂机构应用的车辆可以为三轮车或四轮车,车辆的轮体数量不限,可用于相对的两个轮体,每个轮体均通过悬挂机构连接于车架6。
4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7所示,提供一种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架1
和连杆组件,悬挂架1设置第一铰接位、第二铰接位和用于铰接驱动轮的轮体铰接位;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连杆2的一端铰接于第一铰接位,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适于铰接于车架6,第二连杆3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二连杆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铰接位,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适于铰接于车架6。
44.悬挂架1的轮体安装位用于连接轮体,在车辆遇到坑洼路面时,轮体出现上下起伏,悬挂架1与轮体一起起伏,悬挂架1与连杆组件配合,通过连杆组件转动调节,可缓和轮体起伏对车架6的影响,以使车架6保持稳定,减小车轮颠簸对车架6以及车辆稳定性的影响。
45.其中,第一连杆2沿前后方向延伸,使得第一连杆2可在前后方向对车辆进行支撑,在遇到车轮起伏时,第一连杆2的两端可相对于悬挂架1和车架6转动调节,以适应悬挂架1与车架6相对位置的变化,减小悬挂架1位置调节对车架6的影响;同理,第二连杆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连杆3可在左右方向对车辆进行支撑,在车轮起伏时,第二连杆3的两端可相对于悬挂架1和车架6转动调节,以适应悬挂架1与车架6相对位置的变化,减小悬挂架1位置调节对车架6的影响。第一连杆2与第二连杆3配合可以有效控制轮体在运行中前后或者左右摆动幅度。
4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位、第二铰接位和轮体铰接位中的至少一个为铰接孔。即第一铰接位可以为铰接孔或铰接轴,第二铰接位也可以为铰接孔或铰接轴,轮体铰接位可以为铰接孔或铰接轴。其中,轮体铰接位铰接一个轮体,轮体上设置有轮毂电机,轮毂电机用于驱动轮体转动,轮体转动而带动车架6移动,实现车辆的行进。
47.本实施例的悬挂机构用于给车架6减震和平衡,使得车辆行进过程中,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更好,缓解颠簸。车辆的每个轮体均可配设一组悬挂机构,轮体通过悬挂架1与连杆组件连接,悬挂架1通过连杆组件与车架6铰接,以使每个轮体可单独减震和缓冲,在其中一个轮体遇到颠簸路面时,对应的悬挂机构可对此轮体的颠簸进行调节和缓冲,对其他轮体的运行影响小,减震效果和骑行体验更好。当车辆为三轮车,车辆的后轮包括左轮61和右轮62,左轮61和右轮62各配设一个悬挂机构,使得左轮61和右轮62分别通过对应的悬挂机构连接于车架6,左轮61和右轮62可以单独减震和缓冲。其中,左轮61连接左悬挂机构,左悬挂机构的第二连杆3位于悬挂架1的右侧,右轮62连接右悬挂机构,右悬挂机构的第二连杆3位于悬挂架1的左侧。其中,左轮61包括左轮毂电机,右轮62包括右轮毂电机,左轮61和右轮62独立驱动,左轮61与右轮62的相互干扰小。
48.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需要进行减震和缓冲的轮体,均可以配设悬挂机构,悬挂机构的第二连杆3向车架6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使得两个悬挂机构对称(或尽量对称)设置于车架6的两侧,结构简单,且车辆的结构更加平衡和稳定。
49.下面对悬挂机构中的连杆组件进行进一步说明。
5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4,第三连杆4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三连杆4的一端铰接悬挂架1的第三铰接位,第三连杆4的另一端适于铰接于车架6,第三连杆4位于第二连杆3的上方。第三连杆4与第二连杆3配合,在左右方向的进行加强和相互限位,提升悬挂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51.第三连杆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一个第三连杆4时,零件数量少,方便拆装;多个第三连杆4时,可提升稳定性。
5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杆4与第二连杆3相平行,平行设置方便安装,且结构稳定性好。
53.当然,第三连杆4与第二连杆3也可以形成夹角,具体可根据需要设置。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杆3位于第三连杆4的下方,两个第二连杆3对称设置,第二连杆3的结构稳定性更好。
55.当然,第二连杆3可以为一个,一个第二连杆3与一个第三连杆4上下对应,此时,第二连杆3可以与第三连杆4结构相同;或者,第二连杆3为三个及以上,第二连杆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挂机构还包括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第一弹性垫设于第一连杆2的一端与第一铰接位之间,第二弹性垫设于第二连杆3的一端与第二铰接位之间。也就是,第一连杆2与悬挂架1的铰接孔(或铰接轴)之间垫设第一弹性垫,以通过第一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缓解轮体的颠簸,同时,第二连杆3与悬挂架1的铰接孔(或铰接轴)之间垫设第二弹性垫,以通过第二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缓解轮体的颠簸。
57.其中,第一弹性垫和第二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可产生弹性形变的垫片。
58.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4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包括第三弹性垫,第三弹性垫位于第三连杆4的一端与悬挂架1的第三铰接位之间。也就是,第三连杆4与悬挂架1的铰接孔(或铰接轴)之间垫设第三弹性垫,以通过第三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缓解轮体的颠簸。
59.第三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可产生弹性形变的垫片。
60.通过弹性组件的弹性变形与连杆组件的连杆转动调节,来缓解轮体的颠簸,起到减震和缓冲的作用。
6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4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包括第四弹性垫,第四弹性垫设于第一连杆2的另一端与车架6之间,以通过第四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调节第一连杆2的转动调节幅度,尽量减小第一连杆2的转动调节幅度。
62.弹性组件包括第五弹性垫,第五弹性垫设于第二连杆3的另一端与车架6之间,以通过第五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调节第二连杆3的转动调节幅度,尽量减小第二连杆3的转动调节幅度。
63.弹性组件包括第六弹性垫,第六弹性垫设于第三连杆4的另一端与车架6之间,以通过第六弹性垫的弹性变形来调节第三连杆4的转动调节幅度,尽量减小第三连杆4的转动调节幅度。
64.第四弹性垫、第五弹性垫和第六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可产生弹性形变的垫片。
65.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挂机构包括减震机构7,减震机构7的一端连接于悬挂架1,另一端适于连接于车架6,以在轮体与车架6之间起到减震和减缓颠簸的作用。
66.减震机构7可设置在悬挂架1的后方,方便安装且结构简单。减震机构7可以为弹簧与阻尼器中的至少一种,减震机构7竖直设置、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以使减震机构7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式中的至少一个起到减震作用。悬挂机构可同时设置竖直方向的减震机构7与水平方向的减震机构7,以充分起到减震作用。
67.在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第二连杆3和第三连杆4,第二连杆3设置有两个的情
况下,悬挂机构形成四连杆机构的结构,对轮体的运动过程进行改善,每个轮体均设置一个轮毂电机,当减震机构7上下做功的时候,悬挂架1会上下运动,而连接在悬挂架1上的轮体在上下运动时,减少了左右摆动和前后摆动,使轮体的轮毂电机运行中保持稳定,在骑行中遇到路上的左侧或右侧路面有坑或坝时,左轮61与右轮62中的一个上下运动,只是一侧的悬挂机构上下做功,有效的缓减颠簸,大大增加了骑行的舒适感。其中,悬挂架1的轮体铰接位可以有效连接毂刹和轮毂电机。
6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悬挂机构可以直接安装到车架6,连杆组件逐个安装到车架6,再将连杆组件与悬挂架1连接,车辆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数量少。或者,连杆组件先与悬挂架1安装,再将连杆组件安装到车架6,具体可根据需要选择。
69.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6、轮体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悬挂机构,悬挂架1通过连杆组件铰接于车架6,轮体铰接位铰接轮体。悬挂机构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则具有悬挂机构的车辆也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考上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挂机构对称设置于车架6的两侧,也就是左轮61和右轮62对称设置在车架6的两侧,结构对称,车辆稳定性更好。
71.结合图10至图12所示,车架6的前侧还设置有前轮63,车辆具有前轮63、左轮61和右轮62,车辆为三轮车。
72.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7所示,提供一种悬挂装置,包括:支架5和悬挂机构,支架5设置有第四铰接位和第五铰接位;悬挂机构包括悬挂架1和连杆组件,悬挂架1设置有第一铰接位和第二铰接位,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2和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2的一端铰接第一铰接位,另一端铰接第四铰接位,第二连杆3的一端铰接第二铰接位,另一端铰接第五铰接位;支架5的两侧分别设置悬挂机构。
73.悬挂机构连接于支架5,也就是第一连杆2铰接于支架5与悬挂架1之间,第二连杆3也铰接于支架5与悬挂架1之间,支架5与悬挂机构配合提供一种模块化的悬挂装置,悬挂装置以模块化的结构安装到车架6,方便安装。
74.本实施例的悬挂装置中,悬挂架1和连杆组件的结构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悬挂架1及连杆组件的结构相同,悬挂架1和连杆组件的配合方式相同,悬挂架1与连杆组件的作用和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挂机构;与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连杆组件连接于悬挂架1与支架5之间,再通过支架5安装到车架6,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连杆组件直接连接于车架6。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连杆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杆4,第三连杆4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三连杆4的一端铰接悬挂架1的第三铰接位,第三连杆4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架5的第六铰接位,第三连杆4位于第二连杆3的上方。
76.第二连杆3与第三连杆4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77.结合上述,参考图1所示,支架5与连杆组件配合,对支架5的结构进行说明。
78.支架5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杆部51,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杆部52,第二杆部52位于第一连杆2的前端,第一杆部51设置有第五铰接位,第一杆部51的两侧均连接有第二连杆3,第二杆部52设置有第四铰接位,第二杆部52的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杆2,结构简
单,且连接方式简单。
79.在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4的情况下,第一杆部51连接有支撑架53,支撑架53位于第一杆部51的上方,支撑架53设置有第六铰接位,第三连杆4铰接于支撑架53。
80.第一杆部51的底部设置有u形的支座,支座开设有孔,第二连杆3的端部也开设有孔,销轴穿设于第二连杆3的孔与支座的孔,实现第二连杆3与支架5的铰接,当第二连杆3设置两个,支座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杆3,同一根销轴将两个第二连杆3转动连接于支座。第二连杆3还通过另一个销轴转动连接于悬挂架1,悬挂架1设置有外凸的第一凸台13,第一凸台13开设孔,销轴穿设于第二连杆3与第一凸台13,以连接第二连杆3与悬挂架1。
81.支撑架53也开设有孔,第三连杆4也开设有孔,第三连杆4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架53,第三连杆4还通过另一个销轴转动连接于悬挂架1,悬挂架1设置有两个外凸的第二凸台14,第二凸台14开设孔,销轴穿设于第三连杆4和第二凸台14,以连接第三连杆4与悬挂架1。
82.其中,结合图6和图7所示,第一凸台13与第二凸台14上下对应,第一凸台13位于第二凸台14的下方,当第二连杆3设置有两个,第一凸台13和第二凸台14均设置两个。
83.悬挂架1的厚度方向开设有连接轮体的第一铰接孔11,悬挂架1的厚度方向还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杆2的第二铰接孔12,悬挂架1的结构简单。
84.第二杆部52的下方设置有连接架,连接架开设有孔,连接件为朝下开口的u形结构,第一连杆2开设有孔,销轴穿设于两个孔,以使第一连杆2转动连接于第二杆部52。
85.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所示,悬挂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7,减震机构7的两端分别铰接支架5与悬挂架1。
86.减震机构7设置在支架5(支撑架53)的后端,方便安装。减震机构7倾斜安装,使得减震机构7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可以起到减震作用,结构简单。减震机构7可以包括弹簧与阻尼器中的至少一种。
8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悬挂机构,悬挂装置的整体对称性好。
88.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挂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图中未示意),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垫、第二弹性垫、第四弹性垫和第五弹性垫,第一弹性垫设于第一连杆2与第一铰接位之间,第四弹性垫位于第一连杆2与第四铰接位之间,第二弹性垫设于第二连杆3与第二铰接位之间,第五弹性垫位于第二连杆3与第五铰接位之间。
8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连杆组件包括第三连杆4的情况下,弹性组件包括第三弹性垫和第六弹性垫,第三弹性垫位于第三连杆4与悬挂架1的第三铰接位之间,第六弹性垫设于第三连杆4的另一端与第六铰接位之间。
90.第一弹性垫、第二弹性垫、第三弹性垫、第四弹性垫、第五弹性垫和第六弹性垫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可产生弹性形变的垫片。
91.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12所示,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6、轮体和上述是实施例中的悬挂装置,车架6与支架5连接,轮体转动连接悬挂架1的转动铰接位。悬挂装置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则车辆具有上述的有益效果,具体可参考上述内容。
92.当车辆为电动三轮车,轮体为后轮,轮体设置有轮毂电机,轮体可通过悬挂装置与车架6进行分体装配,先组装悬挂装置,再将悬挂装置安装到车架6,如悬挂机构与减震机构7通过台具组装在一起,通过与车架6上相对应的点通过螺丝连接在一起,保证了装配的精
度和效率。
93.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