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75799发布日期:2023-01-12 19:00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2.房车是一种特殊的车型,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的基本设施的车辆,好的房车箱体要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可靠的强韧性和更好的保温隔热性。房车箱体安装在房车的底盘上,房车箱体内部安装了卧具、冰箱、橱柜空调、电视、音响等家具和电器,所以房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房车箱体的重量较重,房车高速行驶中突遇颠簸坑洼路段时,房车的箱体晃动,容易导致箱体受到扭曲伤害,降低了箱体的使用寿命,专利公布号为cn 215043103 u的一种用于自行式越野房车箱体的自平衡装置,就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越野房车在高速经过颠簸路段时容易造成对车梯扭曲伤害的装置。
3.但现有的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房车箱体底部的加强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房车箱体的底部变形损坏,对房车箱体的缓冲点较少,容易导致箱体自平衡调节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具备便于使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房车箱体底部的加强效果较差,容易导致房车箱体的底部变形损坏,对房车箱体的缓冲点较少,容易导致箱体自平衡调节效果较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第一安装机构和第二安装机构,平衡架包括架体,架体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板体、加强筋和第二板体。第一安装机构固定安装于平衡架底部的前后两侧,第一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件,固定座和固定件的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杆,转杆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的底部与固定件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二安装机构固定安装于平衡架的底部,第二安装机构包括框体和安装架,框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柔性平衡套,框体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杆体。
6.为了便于把架体安装在房车箱体的底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架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安装件,多个安装件上均开设有安装孔。
7.为了便于对房车箱体的底部进行加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加强筋位于架体的内腔,第一板体位于架体的底部,第二板体位于架体的顶部。
8.为了便于对房车箱体进行缓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固定座的顶部与平衡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减震器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转杆的前后两侧。
9.为了便于对第二安装机构进行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连接件的顶部与平衡架的底部固定连接。
10.为了便于对房车箱体进行缓冲,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杆体远离安装架的一端延伸至柔性平衡套的内腔,柔性平衡套的材料为橡胶。
11.为了便于增加平衡架与房车底盘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优选的,平衡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边架。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平衡架,平衡架安装在房车箱体的底部,用于连接房车箱体和房车底盘,平衡架包括了架体,架体上设置了第一板体、加强筋和第二板体。架体设置在平衡架的内部,降低了平衡架的重量,同时增加了平衡架的强度,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设置于架体的上下两侧,可以增加平衡架的整体强度。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机构,第一安装机构设置在平衡架底部的前后两侧,并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震动,并通过固定件带动转杆轻微转动,转杆挤压弹簧减震器,弹簧减震器对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固定座和平衡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使房车箱体保持平衡。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安装机构,第二安装机构设置在平衡架底部的中间,第二安装机构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通过安装架带动杆体震动,杆体挤压框体内部的柔性平衡套,柔性平衡套变形对冲击力进行再次缓冲,降低平衡架和房车箱体受到的冲击力,使房车箱体能够保持平衡。通过设置边架,边架安装在平衡架底部的前后两侧,边架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能够增加平衡架和房车底盘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轴测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轴测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衡架爆炸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安装机构爆炸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安装机构轴测图。
21.图中:1、平衡架;101、架体;102、安装件;103、第一板体;104、加强筋;105、第二板体;2、第一安装机构;201、固定座;202、转杆;203、固定件;204、弹簧减震器;3、第二安装机构;301、框体;302、安装架;303、杆体;304、连接件;305、柔性平衡套;4、边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图5,一种房车箱体自平衡装置,包括平衡架1、第一安装机构2和第二安装机构3,平衡架1包括架体101,架体101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板体103、加强筋104和第二板体105。第一安装机构2固定安装于平衡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第一安装机构2包括固定座201和固定件203,固定座201和固定件203的内壁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转杆202,转杆202
上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弹簧减震器204,弹簧减震器204的底部与固定件203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第二安装机构3固定安装于平衡架1的底部,第二安装机构3包括框体301和安装架302,框体30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柔性平衡套305,框体301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件304,安装架302上固定安装有杆体303。
24.本实施例中:平衡架1安装在房车箱体的底部,用于连接房车箱体和房车底盘,平衡架1包括了架体101,架体101上设置了第一板体103、加强筋104和第二板体105,增加了平衡架1的整体强度。第一安装机构2设置在平衡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并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震动,并通过固定件203带动转杆202轻微转动,转杆202挤压弹簧减震器204,弹簧减震器204对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固定座201和平衡架1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使房车箱体保持平衡。第二安装机构3设置在平衡架1底部的中间,第二安装机构3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通过安装架302带动杆体303震动,杆体303挤压框体301内部的柔性平衡套305,柔性平衡套305变形对冲击力进行再次缓冲,降低平衡架1和房车箱体受到的冲击力,使房车箱体能够保持平衡。
25.架体1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安装件102,多个安装件102上均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在架体101上设置多个安装件102,可以把架体101安装在房车箱体的底部,从而对平衡架1进行固定。
26.加强筋104位于架体101的内腔,第一板体103位于架体101的底部,第二板体105位于架体101的顶部。架体101设置在平衡架1的内部,降低了平衡架1的重量,同时增加了平衡架1的强度,第一板体103和第二板体105设置于架体101的上下两侧,可以增加平衡架1的整体强度。
27.固定座201的顶部与平衡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减震器204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转杆202的前后两侧。固定座201与平衡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一安装机构2进行安装,弹簧减震器204位于转杆202的前后两侧,可以使转杆202稳定缓冲。
28.连接件304的顶部与平衡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连接件304的顶部与平衡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二安装机构3进行安装固定。
29.杆体303远离安装架302的一端延伸至柔性平衡套305的内腔,柔性平衡套305的材料为橡胶。杆体303远离安装架302的一端延伸至柔性平衡套305的内腔,可以使杆体303对柔性平衡套305进行挤压。
30.平衡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边架4。通过设置边架4,边架4安装在平衡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边架4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能够增加平衡架1和房车底盘连接的稳定性。
31.工作原理:
32.使用时,平衡架1安装在房车箱体的底部,用于连接房车箱体和房车底盘,平衡架1包括了架体101,架体101上设置了第一板体103、加强筋104和第二板体105,架体101设置在平衡架1的内部,降低了平衡架1的重量同时增加了平衡架1的强度,第一板体103和第二板体105设置于架体101的上下两侧,可以增加平衡架1的整体强度。第一安装机构2设置在平衡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并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震动,并通过固定件203带动转杆202轻微转动,转杆202挤压弹簧减震器204,弹簧减震器204对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降低固定座201和平衡架1受到的冲击力,从而使房车箱体保持平衡。第二安装机构3设置在平衡架1底部的中间,第二安装机构3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房车经过颠
簸路段时,房车底盘通过安装架302带动杆体303震动,杆体303挤压框体301内部的柔性平衡套305,柔性平衡套305变形对冲击力进行再次缓冲,降低平衡架1和房车箱体受到的冲击力,使房车箱体能够保持平衡。通过设置边架4,边架4安装在平衡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边架4的底部安装在房车底盘上,能够增加平衡架1和房车底盘连接的稳定性。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