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5765发布日期:2023-08-20 10:0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背景技术:

1、目前,公告号为cn2054405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加强筋的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外凸弧形段和内凹弧形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凸弧形段设置有长条形凹槽,所述的长条形凹槽为“l”形,在所述的内凹弧形段上设置有直线形凹槽,通过增加加强筋,有效改善零件冲压成形性,便于控制零件的尺寸符合性,增强零件的刚性强度,减少了材料,节约了成本。上述后翼子板里板制造难度高,加工设备吨位要求比较大,制造成本高,故而提出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靠近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二板件靠近所述第一板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所述第一板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所述第二板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且其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形成l型结构。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边缘处设有折沿,所述折沿上开设有便于加工与安装的半圆形开口。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板件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弧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远离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均为圆弧倒角。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的深度均为3-5厘米。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形成的l型角度为110-135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上均开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首先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与第二长条形凹槽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这样可以采用体积、吨位小的冲压设备对该里板进行冲压加工,大大减少了加工过程中边角料的产生,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又可以保证该里板整体的使用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1)和第二板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靠近所述第二板件(2)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3),所述第二板件(2)靠近所述第一板件(1)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台(3)相适配的第二凸台(4),所述第一凸台(3)与所述第二凸台(4)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所述第一板件(1)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5),所述第二板件(2)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6),且其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形成l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的边缘处设有折沿(7),所述折沿(7)上开设有便于加工与安装的半圆形开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2)呈直角三角形,其斜边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远离所述第二板件(2)的一端均为圆弧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6)的深度均为3-5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形凹槽(5)与所述第二长条形凹槽(6)形成的l型角度为110-13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和所述第二板件(2)上均开设有便于安装的安装孔(9)。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靠近第二板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凸台,第二板件靠近第一板件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台相适配的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合处通过点焊焊接,第一板件的中部设有第一长条形凹槽,第二板件的中部设有与第一长条形凹槽相连通的第二长条形凹槽,且其与第一长条形凹槽形成L型结构。本技术是一种汽车后翼子板里板,首先对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进行冲压加工,然后将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叠放在一起,通过点焊工艺对二者进行焊接,使二者整体形成L型板体结构,此时第一长条形凹槽与第二长条形凹槽相连通,二者整体形成L型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陈磊,帅星炜,谌智勇,王亮,邹志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瑞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