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2434发布日期:2024-05-11 00:11阅读:9来源:国知局
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减震结构,具体涉及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1、车辆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恶劣工作路面时,产生的振动与冲击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安全性,现有的工程车驾驶室不具有减震装置,且工程车一般工作在建筑工地等灰尘较多的区域,一般的工程车驾驶室不具有防尘机构,过多的灰尘进入驾驶室内危害驾驶员的健康。

2、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207737087u的专利,包括防尘机构和减震机构,防尘机构包括风管、封闭套筒、固定板、防尘网和挡板,减震机构包括底板、减震块和座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新颖,功能实用,防尘装置可以有效对进入驾驶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过多的灰尘危害驾驶员健康,且防尘网通过挡板固定在封闭套筒内,防尘网的更换比较方便,第一弹簧和u形减震片的配合作用缓冲竖直方向的震动,第二弹簧可以缓冲水平方向的震动,使坐在座板上的驾驶员感觉舒适,并减少过度震动造成的危害。

3、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随着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第一,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历不平整的路面时,驾驶室底部的减震器能够对底座底部震动产生的动能进行吸收,使得驾驶室震动较小,提高驾驶员的驾驶体验,现有的驾驶室所使用的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是固定的,在经历较为颠簸的路面时,导致驾驶室振幅较大,减震效果差。

5、第二,现有的驾驶室与减震器进行固定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在对减震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拆卸,拆卸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

6、第三,现有的驾驶室底部的减震器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对减震器极限位置的保护装置,当汽车在经历深度较深的坑洼地产生极大的震动时,减震器极易到达极限减震位置,减震器活塞杆长冲程对减震器造成损伤。

7、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驾驶室所使用的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是固定的,在经历较为颠簸的路面时,导致驾驶室振幅较大,减震效果差;以及在对减震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拆卸,拆卸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沿竖向升降设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上方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竖直固接有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伸缩端通过快拆件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

4、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升降座之间设有气囊,所述支撑座上围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气囊相连通的气管,所述气管的出口端固接朝向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吹气头。

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伸缩端还竖直固接有压板,所述驾驶室的底部竖直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板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板上还固接有与所述压板相抵的顶杆。

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快拆件包括固接于驾驶室底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部开设有插装槽,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上端部固接有插装于所述插装槽内的卡环,所述连接座的外壁上水平插装有延伸至卡环内的第一插销。

7、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连接座的外壁上还水平插装有与所述第一插销相垂直的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贯穿所述连接座、卡环以及第一插销。

8、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二插销的末端插装有开口销。

9、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支撑座的底面围绕所述气囊固接有竖直设置的导杆,所述升降座的上端部固接有顶环,所述导杆的下端部贯穿所述顶环并固接有限位板,所述导杆上套装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以及所述顶环相抵。

1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底座上竖直转动设有螺杆,所述升降座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固接有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驱动机。

11、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底座上竖直固接有导轨,所述顶环的下表面固接有滑动约束于所述导轨内的导条。

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顶杆上开设有导槽,所述压板的下端部固接有约束于导槽内的导杆。

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支撑座的侧壁上固接有卡爪,气管卡装于所述卡爪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启动驱动机,驱动机带动螺杆旋转,螺杆带动升降座上升,升降座带动第一减震器压缩,对第一减震器进行调整,实现了根据汽车行驶路面对驾驶室减震器减震效果进行调整,提高驾驶舒适度的功能;

16、对第一减震器进行安装时,将第一减震器上端部的卡环插入连接座,将第一插销穿过连接座插入至卡环内,第二插销穿过连接座、卡环、第一插销,然后开口销插入第二插销内,完成对第一减震器的固定,实现了对驾驶室减震器快速拆装的功能;

1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第一减震器在震动时不断对气囊进行压缩和拉伸,第一减震器带动气囊顶部上升时气体进入到气囊内,第一减震器向下运动时带动气囊压缩,气囊内的气体通过气管由喷气头喷出,对第一减震器连接处的灰尘进行清理,实现了对第一减震器连接处灰尘及时清理,保护减震器的功能;

18、汽车经历深度较深的坑洼地时,第一减震器振幅较大,当第一减震器向下运动接近极限位置时,第一减震器带动压板向下运动,同时竖杆下移带动连接板和顶杆向上摆动,压板与顶杆接触,第二减震器对第一减震器部分动能进行吸收,实现了对驾驶室减震器保护,防止减震器因震动幅度过大导致损坏的问题。



技术特征:

1.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沿竖向升降设有升降座(5),所述升降座(5)的上方设有支撑座(6),所述支撑座(6)上竖直固接有第一减震器(3),所述第一减震器(3)的伸缩端通过快拆件与驾驶室(2)的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3)的伸缩端还竖直固接有压板(19),所述驾驶室(2)的底部竖直固接有竖杆(24),所述竖杆(24)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减震器(4),所述第二减震器(4)另一端铰接于连接板(23)上,所述连接板(23)铰接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连接板(23)上还固接有与所述压板(19)相抵的顶杆(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件包括固接于驾驶室(2)底部的连接座(7),所述连接座(7)的下端部开设有插装槽,所述第一减震器(3)的上端部固接有插装于所述插装槽内的卡环(25),所述连接座(7)的外壁上水平插装有延伸至卡环(25)内的第一插销(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7)的外壁上还水平插装有与所述第一插销(26)相垂直的第二插销(27),所述第二插销(27)贯穿所述连接座(7)、卡环(25)以及第一插销(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销(27)的末端插装有开口销(2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的底面围绕所述气囊(11)固接有竖直设置的导杆,所述升降座(5)的上端部固接有顶环,所述导杆的下端部贯穿所述顶环并固接有限位板(14),所述导杆上套装有压簧(13),所述压簧(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6)以及所述顶环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直转动设有螺杆(17),所述升降座(5)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17)上,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固接有驱动所述螺杆(17)转动的驱动机(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竖直固接有导轨(15),所述顶环的下表面固接有滑动约束于所述导轨(15)内的导条(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21)上开设有导槽(22),所述压板(19)的下端部固接有约束于导槽(22)内的导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6)的侧壁上固接有卡爪(10),气管(8)卡装于所述卡爪(10)内。


技术总结
带减震功能的驾驶室,涉及减震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沿竖向升降设有升降座,升降座的上方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竖直固接有第一减震器,第一减震器的伸缩端通过快拆件与驾驶室的底部相连接。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驾驶室所使用的减震器的减震效果是固定的,在经历较为颠簸的路面时,导致驾驶室振幅较大,减震效果差;以及在对减震器进行维修或更换时需要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拆卸,拆卸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贵,李冠兴,赵宁,王献磊,刘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