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并放入包内的多用途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4157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并放入包内的多用途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类,尤其为一种自行车架可折叠的可快速拆装的并可置入旅行包内的自行车。
我国各式自行车的生产量,需求量,使用量均较大。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随着城乡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自行车需求量逐年增大,不但要求自行车美观、大方、耐用,而且还要求能适应居住楼房、外出旅游用的重量轻、携带方便,具有多用途的自行车。现有的自行车,采用固定式的车架、车轮,并且需要通用或专用工具才能拆卸或组装,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可折叠、可快速拆装、具有多用途,且可放入提包内的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采取以下措施来完成的。
在具有方形水平梁架的自行车上进行改进设计。
1、折叠转向在距手扶把轴斜插管内侧120mm处的方形水平梁上断开,把梁分成前、后两部分。在后梁前左端部处割去一部分,在前梁后左端处割去一部分,(站在车后往前看)把一轴、套(带有柄的轴套)分别焊接在后、前梁上(轴套上的柄焊接在前梁上),这样,前梁就可绕着后梁的(铰接)轴向左侧折叠转向;原来方梁自行车后部的后三角架与方梁套是焊在一起的,其方梁套的两侧还焊有座轴套管(座轴插入套管内,由座轴紧固卡来锁紧)。现把方梁套的下部与后三角架分开,方梁套下部焊一轴,后三角架的上部焊有与方梁套搭接的钢板,且钢板的下部焊有一套管,方梁套下部的轴插入后三角架的套管内,这样,后三角架就可绕其轴进行铰接转向了。
2、实现多用途的结构折叠转向目的是自行车纵向长度缩短,便于置入提包中,并为实现自行车多用途结构创造条件。
自行车方梁前端部分绕轴、(柄)套转向,后端三角架部分绕其轴、套转向后。座轴用卡子锁紧在方梁中部,手扶把轴插入到手推车式用接头总成的轴套中并用顶丝固定。在座轴的下端连接有另设的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附件)、在自行车前、后轮轴上的同一侧分别装上两个载货(人)板支架,在其两个支架上固定有一块另设的载货(人)板(附件为木板),这样就成为具有手扶把的可载货(人)的手推车式三轮机动车了。
3、实现快速拆装的结构自行车前、后轮轴两端的螺母分别采用了可扳动的手柄式螺帽,手扶把轴(空心)插入到斜插管中,其固紧是靠与松紧锤连接的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来实现的宽、窄形卡箍与方梁之间的固紧以及座轴与方梁套两侧轴套之间的固紧,其卡箍上均采用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这样便实现了不用通用或专用工具而达到快速拆装之目的。
4、将折叠转向的另部件以及快速拆下来的另部件可置入具有手提把的,下设有四个滚动轮的提包内,以达携带方便。


图1为可折叠并放入包内的多用途自行车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自行车的水平梁上可折叠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自行车的后转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其自行车上附设的载货(人)扳支架。(附件)图5为其自行车附设的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附件)图6、图7为宽、窄u形卡箍的主视、侧视结构图。
图8为图1中卡箍9处的A-A局部水平剖面图。
零部件序号、名称1.手柄式弯头螺栓2.方梁上套箍3.手推车式用接头总成4.座轴紧固卡5.衣架6.指示灯7.后三角架8.后三角架上铰接轴套9.宽u形卡箍10.手柄式螺帽11.载货(人)、扳支架12.座轴13.座轴套管14.窄u型卡箍15.方形水平梁16.手柄式弯头螺栓17.铰接轴18.中轴(外)套19.后三角架连接板20.手扶把轴轴套21.手扶把轴斜插管22.铰接柄套23.自行车折叠时铰接轴24.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在具有方形梁架的自行车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进设计1、折叠转向(转向角≤180°角)以及铰接转向结构在距手扶把轴斜插管21内侧120mm处的方形水平梁15上断开,把方梁分成前后梁两部分,在后梁前、左端处割去一部分,在前梁的后左端处割去一部分,把一轴23及套在该轴上的柄套22分别焊接在前、后梁上(柄套22的柄焊接在前梁上),这样,前梁就可绕着后梁的轴(铰接)23向左侧折叠转向。
在方梁自行车后部的方梁套箍2的下部焊接上一根轴17,后三角架7的上部焊有与方梁套箍2相搭接的钢板19,且钢板19的下部焊有一轴套8,方梁套箍2下面的轴17插入后三角架的轴套8内,这样,后三角架7就可绕其轴17进行铰接转向了,若不需折叠转向铰接转向时,在方梁的断开处安装上一个宽u形卡箍9,并用手柄式弯头螺栓锁紧。用前、后两个窄u形卡箍14把后三角架接板19与方梁套箍2套在一起,并用手柄式弯头螺栓16把u形卡14锁紧,也就是把方梁15与后三角架7连接、固紧在一起了。宽u形卡箍9的宽度B大于窄u形卡箍14的宽度B,宽u形卡箍9的高度H小于窄u形卡箍的高度H。
2、实现多用途的结构自行车方梁前端部分绕轴23、柄套22转向,后端三角架7部分绕其轴17,轴套8转向后,座轴12用接头总成(卡子)3锁紧在方梁15中部,手扶把轴插入到接头总成3的轴套20中并用顶丝固定。
在座轴12的下部连接有另设的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24(附件)。
在自行车前、后轮轴上的同一侧分别安装上两个载货(人)板支架11,在其两个支架11上固定有一块另设的载货(人)板(附件),这样,就构成了具有手扶把的可载货(人)的手推车式三轮机动车。
3、实现快速拆装的结构自行车前、后轮轴两端的螺帽分别采用可扳动的手柄式螺帽手扶把轴插入到斜插管21中,其紧固是靠与松紧锤(位于斜插管中)连接的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来实现的宽、窄u形卡箍9、14与方梁15之间的固紧以及轴座12与方梁上套箍2的两侧轴、套之间的紧固,其卡箍上均采用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这样,就实现了不用通用或专用工具而达到快速拆、装之目的。拆或装一次需5分钟左右的时间。
为达到旅游携带方便,可将自行车上折叠转向的另、部件快速拆下来的零、部件,以及包括附件在内的所有自行车零部件均可全部置入具有手提把的,下设四个滚动轮的提包内,提包的结构尺寸长×宽×高为500×400×650mm,体积为0.13m3。
这种自行车可徒手拆装,也就是不用通用或专用工具就可以快速拆装,拆车后,可折成人力三轮手推车,在手推车的载货(人)板上,可放上小箱、货包或坐上老人、小孩;把自行车拆下折叠后,可把零、部件、附件全部装入提包内,总重14kg,便于携带、搬动、存放;对住室内面积小的家庭,居住楼房的家庭以及外出旅游或出差人员使用该车就更显得具有方便性。所以该车主要适合于出差人员、旅游者、大、中、小学生以及妇女、老人使用。
权利要求1.由手扶把、轮圈、车胎、鞍座、方形水平梁车架、飞轮、链条、轮盘以及车铃、闸、锁构成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a、方形自行车水平梁(15)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两部分连接处,后梁的前左部位设有自行车折叠时作为铰接的轴(23),前梁的后左部位设有套在轴(23)上的铰接柄套(22),外部设有可滑动的宽u形卡箍(9),手柄式弯头螺栓(16);b、在方梁(15)的后端部位,方梁套箍(2)的下部设有一轴(17),钢板(19)与后三角架(7)以及轴套(8)为一整体,这样后三角架(7)可绕其轴(17)转动,在方梁套箍(2)钢板(19)的外部设有前后两个u形窄卡箍(14);c、座轴(12)用接头总成(3)锁紧在方梁(15)的中部,手扶把轴插入到接头总成(3)的轴套(20)中,并用顶丝固定,座轴(12)的下部连接有另设的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24),自行车前、后轮轴的同一侧分别设有两个载货板支架(11),自行车折叠转向后,在其两个支架(11)上可固定一块另设的载货板;d、适应快速拆装的在自行车前后轮轴两端的螺帽分别改设成可扳动的手柄式螺帽(10),手扶把轴插入到斜插管(21)中,其紧固是靠设置的与松紧锤连接的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1)来实现的,宽、窄u形卡箍(9)、(14)与方梁(15)的连接处以及座轴(12)与方梁套箍(2)的两侧轴、套之间的紧固处均设置了可扳动的手柄式弯头螺栓(16)。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轴(23)的上、下两端与方梁(15)的上、下面内侧是焊在一起的,焊接之前。把铰接柄套(22)套在轴(23)上,柄套(22)放入方梁(15)前端缺一块的口中,柄套(22)的上、下两端面与方梁(15)的上、下面内侧焊接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类,在方梁自行车上改进设计水平方梁的前折叠转向和后三角架的铰接转向结构;附件有手推车式行走轮总成,载货(人)板及其支架,以供该自行车折叠转向后作手推车式三轮机动车时用;前、后轮轴端的手柄式螺帽、车把与前插管之间用手柄式弯头螺栓,U形卡箍(套)与方梁之间固定用可扳动手柄式弯头螺栓以达到不用通用或专用工具而进行快速拆装。该车适合于出差人员、旅游者、大、中、小学生、妇女、老人使用。折叠转向后,可作为手推三轮车载货载人用。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54008SQ8920830
公开日1990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4日
发明者赵景才, 温金才 申请人:赵景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