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不同龄期均可用的多功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65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在不同龄期均可用的多功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供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使用的多功能车,它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均可使用的既安全又省力的走行工具。
对不同年龄时期的婴、幼、少儿。由于生理发展的变化,客观上需要有一辆既能座、卧骑,还安全省力的多功能车。根据国家专利局的现有资料和现有技术市场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一种较如人意的这种多功能车。尽管在现有技术中出现过不少各种类型的多功能车,但其功能总不能紧随儿童生理和生长需要来发挥作用,有的只能供1至3个月的小孩卧,有的只能供小于5岁的儿童骑,即使有一些专供大一些的儿童乘骑的,但结够呆板,功能单一,既不经济,又不实用,且没有必要的保安装置和省力装置,不适合儿童力气小、手脚短、生长变化快等特点的需要。成都儿童车厂出产的一种最新近的童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多功能特点,但仍有不少缺陷。比如,坐时,小孩身体容易滑向前下方;卧时,腿无法伸直,且后面无栅栏,孩子容易倒栽;骑时,车体无放大装置,故可利用时间较短,不能供稍大些的儿童使用。
为了克服以上所有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根据儿童特点,对现有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改新,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安全省力、使用年限长的多功能童车。
本多功能车的功能是按以下说明来实现的。


图1结构总图;图2俯视图;图3车架结构图;图4前厢坐时状态正面图;图5前厢卧时状态正面图;
图6鞍座、座闸及触地器结构图;图7A放大图;图8C向图;图9Ⅱ-Ⅱ剖面图;图10Ⅲ-Ⅲ剖面图;图11把立管与叉立管结构图;图12凉蓬骨架结构图;图13前叉腿顺装时力的分析图;图14前叉腿反装时力的分析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供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使用的多功能车,它是由车架(3)、座卧厢(18)、凉蓬(22)、前叉(4)、车把(1)、扶手(21)、前轮(5)、后轮(16)、护轮(13)、前轴(6)、中轴(9)、后轴(14)、活动脚蹬(8)、固定脚踏(7)、飞轮(15)、链条(10)、链壳(11)、鞍座(20)、座闸(19)、衣架(17)、触地器(12)、车龄(2)二十二个部件组成。从总体结构看,该车的最大特征是车架下管(45)是一勺形弯管,上管(44)为一锄形弯管;座卧厢(18)沿水平方向装配在车架上管(44)和衣架(17)上;为了省力,其前叉(4)与轮进方向反向安装;同时,考虑到小孩手指短,劲小,不便于用手闸的特点,该设计一反常态,将习用的固定鞍座改设为能上下翘动的活动鞍座(20),并以它为杠杆,以鞍支座(55)为支点,以鞍簧(58)、(59)为动力制成座闸的动力机构;以达到制动后轮的目的;另外,为了让少儿在拆除护轮后仍能安全平稳地骑行,该发明特设计了一副与座闸(20)动力源相同,并与其同步运行的触地器(12),以便制动时车身不易发生倾倒,儿童可在制动后不下车。
从具体结构上看,该发明的特征是1.车架(3)的下管(15)为一扁形截面的勺形弯管,考虑到车架上管的升降需要,特别将弯管前面制成一较长的与前管(49)平行并紧固在前管上的侧面带有大小相同数孔的可以固定锄形上管(44)的特殊零件;车架上管(44)前后端分别为双圆形和扁圆形截面的锄形弯管,双圆形截面部分直接套入前厢(23)的底板(27)的内沿,成为两底板的转轴,中部依托座厢(31)和鞍座(20)及座闸的动力机构,后部直接插入车架下管(45)的末端,并可沿其上下滑动,后叉接片(48)尾部有一小孔,供固定扇形盒(70)时使用。
2座卧厢(18)是沿水平方向装配在车架(3)和衣架(17)上的;座卧厢分前厢(23)、座厢(31)和储备厢(34),前厢分别有两块能转动的墙板(26)的底板(27),两墙板的底边和两底板的外沿分别纵向垂直铰联结,穿过底板内沿的车架上管(44)为底板的转轴,穿过墙板上沿的扶筋(28)为墙板的转轴,当墙板转到水平位置时底板垂直立在车架上管上,当底板转到水平位置时,墙板上沿垂直悬挂在扶筋上;墙板前部的内侧制有两道备用槽,供卧时活动靠背插用;扶筋(28)套入把套(25)的末端后固定,其末端制成钩形直接嵌入座厢扶手(29)的夹层;座厢(31)和储备厢(34)为一整体,被竖向整配在厢内的活动靠背一分为二。
3.为省力,前叉(4)的两条叉腿是与轮进方向反向安装的;同时为了方便把立管(40)的升降,改变习用的脚夹前轮,手扳车把的把立管升降方法,克服叉心螺母常常偏脱的现象,该发明将叉心螺母(41)直接固定在前叉立管(42)上端,并将前叉立管一起套入把立管(40)中。
反向和顺向装配前叉时前轮的受力情况分析设车轮前行时车和人共重为W,前轴受力为F,F与其水平和垂直分力为F1和F2,F与F1两力线的夹角为a,N1为前叉反向安装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N2为前叉正向安装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则由图解(见图13、14)分别得F1=cosaF, F1=cosaF,F2=sinaF; F2=sinaF;
N1=W-sinaF N2=W+sinaF由于N1=W-sinaF小于N2=W+sinaF,N1小于N2,故反向安装省力。
4.把立管(40)是套在叉心螺母(41)和前叉立管(42)外面的,车把(1)与前叉(4)螺纹联结;为了满足较高一些儿童的需要,把横管(24)可反向安装;以增加高度,把套末端有一孔径,供固定扶筋(28)使用。
5.鞍座(20)主要由鞍圈梁(56)、鞍纵梁(60)、鞍簧(58)、(59)、鞍支座(55)、鞍轴(54)等组成。鞍纵梁(60)为鞍座转动和承重的主体零件,它的形状为一马鞍形,其端部直接与鞍圈梁(56)相衔接,中下部有一支点,通过鞍轴(54)与鞍支座(55)相铰结,铰结后的鞍纵梁可绕鞍轴(54)转动,后鞍簧(59)下端增设了一个簧横担(61),直接承受后鞍簧的拉压力。
6.座闸是运用鞍座控制车体向前运动的装置。它主要由拉绳(64)、定滑轮(63)、闸叉(65)、闸皮(66)、闸皮盒(68)、皮盒升降螺钉(67)以及撑鞍板(57)、撑鞍座(52)、撑鞍拉绳(53)和撑鞍手柄(50)等组成。拉绳(64)前端绕过装配在两后鞍簧间的定滑轮(63)直接固定在鞍圈梁(56)的后侧,末端与闸叉(65)相连;皮盒升降螺钉直接固定在闸叉(65)的叉腿内侧,闸皮盒(68)固定在升降螺钉上端,可调节闸皮与轮辆间的距离;撑鞍板(57)一端铰合于两鞍纵梁(60)间的前部,并用一横簧使其紧贴于鞍座底部;撑鞍座(52)固定在鞍夹(62)上面与撑鞍板相望;撑鞍拉绳(53)穿过前簧挡板(51)、前鞍簧(58)、撑鞍座(52)一端系于撑鞍板前端,一端系于撑鞍手柄(50)上,由撑鞍板(51)、撑鞍座(52)和撑鞍拉绳(53)及手柄(50)组成了控制鞍座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控制机构。
7.触地器(12)是控制车身倾倒的平衡装置。它主要由扇形盒(70)、触地杆(71)、斜轮(72)、回升簧(73)和联杆(69)等组成。扇形盒是固定在后轴上的一个限定触地杆(71)向既定方向和位置转动的零件,它的内侧是一个平面,外侧是一个从横叉开始往后倾斜度逐渐加大的偏转面,其偏转角为15度,联杆(69)下端是一带孔的开口叉,正好与触地杆(71)上端的带孔扁头相铰结;触地杆上侧部有一带孔突头,其杆套入扇形盒(70)后,一起固定在后轴(14)上,当触地杆运行时,其从水平位置转动到刚接近地面时,即被扇形盒后侧制动,这时触地杆的整个转动角度不大于90度,最好是触地杆与其顶部到地面的垂直线间的夹角略大于零。
8.在座厢(31)和储备厢(34)的上方,可固定一收放式凉蓬(22),它主要由蓬筋(74)、蓬布(76)、蓬筋斗(30)和锁定杆(75)组成。凉蓬制成后,蓬筋结束铰联在蓬筋斗(30)中;锁定杆(75)一端固定在最末一根蓬筋上,另一端有一带纹的销钉,销钉可在最前一根带槽的蓬筋内滑动,销钉一侧有一锁定螺母,当凉蓬开启时,锁定杆可根据需要限制凉蓬的转动角度,凉蓬的最大转动角度小于180度。
使用方法1睡时,将两底板(27)放平,将两墙板(26)悬挂在扶筋(28)上,(见图5),然后向上取出活动靠背(32)插在前厢两墙板的预备槽里,孩子即可依随时放在储备厢内的枕头躺下,之后拉起凉蓬(22),既可挡风避日,又可防止蚊虫咬扰。
2坐时,首先将凉蓬(22)收起,后将插在前厢的活动靠背(32)取出随手插在座厢(31)和储备厢(34)之间,再将前厢墙板(26)向内侧取下,往上提,待立着的底板(27)放下后,再将墙板放回原位(见图四),孩子坐下后,将凉蓬拉起约三分之二,用锁定杆(75)上的锁母锁定即可。
3骑时,孩子不需要在厢内坐卧时,可将凉蓬(22)和座卧厢(18)固定脚踏(8)和扶手(21)拆除,装上备用的鞍座(20)、座闸(19)即可骑行。骑行中,需要制动时,只需将臀部稍稍踮起或稍向前移即可自动刹车。下车后,若需将车推行一段距离,可轻拉撑鞍手柄(50),待撑鞍板前端进入撑鞍座(52)后,闸皮(66)离开轮辆,可推车前行;行驶者需要重新上车时,不需做任何工作,人骑上车,撑鞍板自动回到原位。当孩子能较稳地骑行时,可将护轮(13)拆除,再将触地器(12)装上。孩子长高后需将车身提高时,既可将把横管(24)反转安装,也可将把立管(40)升高。把立管的升高方法是先将把心丝杆(43)反时针方向拧出一定高度,再顺时针方向拧锁紧螺母(36)即可。同时将车架上管(44)两端的螺钉松开,可随意升高车架上管位置。为了方便身材不成比例的儿童舒适地骑行该车,不同身材的儿童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前后移动鞍夹(62),即可将鞍座调整到适当位置。
权利要求1.一种由车架(3)、座卧厢(18)、凉蓬(22)、前叉(4)、中轴(9)、鞍座(20)、座闸(19)、触地器(12)等组成的供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使用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A.座卧厢(18)是沿水平方向装配在车架(3)和衣架(17)上的,座卧厢分前厢(23)、座厢(31)和储备厢(34),前厢分别由两块能转动的墙板(26)和底板(27)组成,两墙板的底边与两底板的外沿分别沿纵向垂直铰联结,穿过底板内沿的车架上管(44)为底板的转轴,穿过墙板上沿的扶筋(28)为墙板的转轴,座厢(31)和储备厢(34)为一整体,被竖向插入厢内的活动靠背(32)一分为二;B.前叉(4)的叉腿与轮进反向装配,其叉心螺母(41)固定在前叉立管(42)的上端,并与前叉立管一起套入把立管(40)中;C.把立管(40)是套在叉心螺母(41)和前叉立管(42)外面的,车把(1)与前叉(4)螺纹联结,把横管(24)可上下反向安装,把套(25)末端有一孔径,直接套住扶筋(28)的前端;D.车架下管(45)为一勺形,其前端与车架前管(49)固定在一起,其上侧制有大小相同的若干个孔,车架上管(44)为一锄形,其末端插入车架下管(45)的末端,前端以螺钉紧固在车架下管前端的相应一孔中,后叉接片(48)下部有一孔,与扇形盒(70)相联结;E.鞍座主要由鞍圈梁(56)、鞍纵梁(60)、鞍簧(58)、(59)、鞍支座(55)、鞍轴(54)组成,鞍纵梁(60)与鞍支座(55)以鞍轴相联结,后鞍簧(59)下端与簧横担(61)用螺钉联结,鞍夹(62)是沿水平方向装配在车架上管(44)上的;F.座闸主要由拉绳(64)、定滑轮(63)、闸叉(55)、闸皮(66)、闸皮盒(68)、皮盒升降螺钉(67)及撑鞍板(57)、撑鞍座(52)、撑鞍拉绳(53)、撑鞍手柄(50)等组成,拉绳(64)前端绕过装配在两后鞍簧间的定滑轮直接固定在鞍圈梁(56)后侧,末端与闸叉(65)联结,皮盒升降螺钉直接固定在闸叉(65)的叉腿内侧,闸皮盒(68)固定在皮盒升降螺钉(67)上端,撑鞍板(57)铰合于两鞍纵梁(60)间的前部,撑鞍座(52)固定在鞍夹(62)上面,撑鞍拉绳(53)穿过前簧挡板(51),前鞍簧(58)、撑鞍座(52)后,一端系于撑鞍板前端,一端系于撑鞍手柄(50)上;G.触地器(12)主要由扇形盒(70)、触地杆(71)、斜轮(72)、回升簧(73)、联杆(69)等组成,触地杆下端为一螺孔,用螺钉与斜轮叉相联结,上端为一带孔扁头,以销钉同下端带孔开口叉的联杆(69)联结,且其一侧有一带孔突头,套入带孔扇形盒后,一起固定在后轴(14)上;H.在座厢(31)和储备厢(34)的上方,可固定一收放式凉蓬(22),它主要由蓬筋(74)、蓬布(70)、蓬筋斗(30)和锁定杆(75)组成,锁定杆一端固定在最末一蓬筋上,另一端有一带纹的可在最前一根带槽的蓬筋内滑动的销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座闸的闸皮(66)与轮辆的距离等于触地联杆提起触地杆(71)下端触地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触地器的触地杆从水平位置转动到接近地面时,其转角最大不超过9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触地器的扇形盒(70)向外侧的偏转角为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车,其特征在于触地器斜轮的倾斜度为15度。
专利摘要一种供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使用的多功能车,它是儿童在不同年龄时期均可使用的既安全又省力的多功能行走工具。其特征在于车架上管为一锄形,车架下管为一勺形,座卧厢分前厢、座厢和储备厢,前厢墙板和底板分别与扶筋和车架上管铰联结,座厢和储备厢为一整体,被一竖向插入厢内的活动靠背一分为二;其前叉腿是反向安装在车架前管内的;鞍座与鞍支座相铰结,并连同鞍簧组成座闸的动力机构;触地器与闸叉相铰结,在同一动力源下与座闸同步运行。该车达到了结构紧凑,功能齐全,可使用时间长的多功能目的。
文档编号B62B7/12GK2067246SQ9021170
公开日1990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2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2日
发明者肖朝元 申请人:肖朝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