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车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68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柔性车身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普通二轮车,特别是自行车车身结构的改进。
目前人们使用的自行车,车身构架采用刚性结构,即车身主部由前斜杠、横杠、后斜杠刚性联接构成。因此,在骑车时,车身随路面的凹凸不平震动而上下颠跛,影响乘骑的舒适性,这种震动虽可通过增加车座的柔韧性来予以改进,但限于车座的固有结构和位置,较大的车身震动,特别是来源于前轮造成的震动,仅改进车座不能取得较好的减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具有柔性车身结构的自行车,使之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点,并结合目前自行车生产的现况,使之在对现有生产条件改动极少,成本增加很少的前提下,改善自行车的乘骑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措施来达到的。
在现有自行车,即由前后轮、方向把、驱动系统、以及由横杠、副横杠、前斜杠、后斜杠、前后轮架组成的基本结构上,将前斜杠分为上下两段,其间联接一减震器,减震器的两个端头分别铰接在上前斜杠和下前斜杠上。后斜杠也被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后斜杠与副横杠紧固相联在一螺栓座上,下后斜杠和与之紧固相连的后轮架通过螺栓铰接在所述螺栓座上。
这样,来源于前后两轮的震动,一部分通过减震器吸收,另一部分通过车身构件绕铰接部而产生变形位移予以衰减。以整个车身的柔性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大大增加了乘骑的舒适性。


如下
图1柔性车身原理图图2柔性车身自行车整体结构图图3K部放大图图4S部放大图图5.S部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6.S部放大B-B剖面图。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进一步的详述。
由图1看出,本实用新型实质上是将原自行车车身改进成具有由横杠、副横杠(6)、上前斜杠(1a),上后斜杠(2a)组成的四边形和由下后斜杠(2b)与后轮架(3,4)组成的三角形组成,来自前后轮的震动都可通过枢轴(10,10′,11)的转动和减震器(7)的弹簧的伸压来予以消除。
各部件的结构和相互位置及联接关系由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前斜杠(1a,1b)上联有一减震器(7),两个光杆螺栓(10,10′)穿过减震器的两个端头(8,8′)将减震器(7)铰接在前斜杠(1a,1b)的两个螺栓座(9,9′)上,二螺栓光杆部的直径略小于减震器的一端头(8,8′)的内径。在上后斜杠(2a)和下后斜杠(2b)间也采用螺栓铰接。具体作法是,将上后斜杠(2a)和副横杠(6)焊接在螺栓座(13)上,将后轮架(3)焊接在下后斜杠(2b)上,下后斜杠(2b)的端头焊有一段小轴圈(12),直径略小于轴圈(12)内径的光杆螺栓(11)穿过轴圈(12)将下后斜杠(2b)和后轮架(3)铰接在螺栓座(13)上。
减震器实际上为一弹簧,可以采用受拉弹簧结构,也可采用图3中的受压弹簧结构,根据车型和载荷情况的不同,可适当选择不同硬度的弹簧,对于城市用以代步的自行车,弹簧可选软一点的,用于农村使用的加重型自行车可选用硬一些的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在自行车上使用,也可在附有电力或机械助动装置的其它两轮车上方便地实施。
最佳实施例在一26吋自行车(峨眉牌、成都峨眉自行车厂产)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身结构,采用嘉陵50型后座减震器,取得了良好的乘骑效果,在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上快速骑行仍能平稳舒适。
权利要求1.一种柔性车身自行车,由前后车轮、方向把、驱动系统、以及由横杠、副横杠(6)、前斜杠(1)、后斜杠(2)组成的车身三角架和紧固在后斜杠上的后轮架(3,4)组成,其特征在于a)前斜杠(1a,1b)上联接有一减震器(7),光杆螺栓(10,10′)穿过减震器的两个端头(8,8′)将减震器(7)铰接在前斜杠(1a,1b)的螺栓座(9,9′)上,螺栓(10,10′)的直径略小于端头(8,8′)的内径;b)后斜杠(2)由上后斜杠(2a)和下后斜杠(2b)组成,光杆螺栓(11)穿过下后斜杠(2b)上的轴圈(12)将下后斜杠(2b)和与之相连的后轮架(3)铰接在与副横杠(6)一端相连的上后斜杠螺栓座(13)上,螺栓(11)的直径略小于轴圈(12)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柔性车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弹簧减震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之柔性车身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为受压弹簧减震器。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减震能力的柔性车身自行车,在车身三角架的前斜杠中段联有一弹性减震器,在后斜杠的中部以及弹性减震器与前斜杠的各结合部,分别设有一枢轴机构,车身的相应部位均可在车身平面内各绕一枢轴作一定幅度的旋绕。来源于路面不平造成的震动,被车身上的弹性元件和车身构架绕枢轴的位移所吸收衰减,本实用新型可在成本增加极少的情况下,明显改善乘骑的平稳性。
文档编号B62K3/00GK2076953SQ9021263
公开日1991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8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8日
发明者赵克龙, 赵克强 申请人:赵克龙, 赵克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