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便摩托车用油箱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693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便摩托车用油箱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便摩托车用油箱的构造。
在专利“特开昭62-20776”中,展示了一种将油箱结构收容在护腿板内,且该油箱结构在车头管近傍得到主车架支持的轻便摩托车。而且,该油箱结构具有大体上是水平状的上表面,在此面上设置注油口,并将注油口的盖板设置在护腿板的背面。
可是,这样的油箱构造,其制造方法,一般是将上下或者左右分割的半个箱体部分组合起来,将接合面焊接而成。但这样的分割构造的结果是,每个半部的鼓出量增大,模具也大型化,不容易制造,特别是,油箱的容量越大,这个问题就越突出。
此外,为设置注油口,使油箱的上面成大体上水平状的活,相应地,油箱的上部就得呈前后方向突出。这个突出,与其向前方向的前盖一侧突出相比,后方一侧在设计上制约要小,所以就成了使护腿板的背面向后方即乘员方向突出,其结果是,容易减少乘员的乘车空间。
另外,如果将油箱横跨主车架向左右方向伸展而使之大容量化的话,就要形成一主车架的凹部。如果在该凹部上设计各半部的接合面,会使结构和制造变得复杂。所以只有避开凹部来设计各半部的接合面。这样的结果,向左右方向的扩展也不容易实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的轻便摩托车用油箱的构造,在具有支持操纵轴自由转动的车头管,且由此车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覆盖这些车头管和主车架的前部的前盖和被收容在此前盖内的由主车架支持的油箱的轻便摩托车上,油箱结构特征是油箱在前盖内向左右方向扩展的同时,使其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设置;从侧面看,在呈前倾状态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分割面上,油箱被与割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使后半部的上面呈面向乘员一侧的斜面,在此斜面上设计注油口。
这时就能够设计成油箱横跨主车架向左右方向伸展,也能够将围绕注油口的周围的托盘与后半部油箱的上面设计成一体。
因为将油箱在前盖内向左右方向扩展的同时,使其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设置,而且从侧面看,在呈前倾状态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分割面上,油箱被分割为前半部和后半部,所以前、后各半部油箱,通过顺着前盖向上下以及左右方向的扩展,容易确保其容量。进一步,由于可以向前或后方膨胀,所以可容易确保油箱容量。
再者,油箱由于横跨主车架向左右方向伸展,所以容易沿着主车架和前盖之类的结构扩大油箱的左右两端部,从而容易确保其容量。
而且,由于使后半部油箱的上面呈面向乘员一侧的斜面,在此斜面上设计注油口,所以与将该部分成水平的场合相比,向内盖的后方一侧突出的量变少,容易扩大乘车空间。还有,由注油口的前侧的倾斜面,可以阻止溢出的燃油。
更进一步,由于在注油口的周围,将围绕注油口的托盘和后半部油箱的上面设计成一体,所以与在后面安装橡胶的结构相比,可以省去后续的安装工序,而且,即使长期使用,也不会有托盘脱落的担心。
下面根据图面说明一实施例。


图1为将轻便摩托车的车体前部的侧面部分切除后的视图。
图2为轻便摩托车整体的侧视图。
图3为从车体前方(图2中的A箭头方向)看到的,以油箱部分为主体的透视图。
图4为沿图1中的4-4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1中的5-5线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6为油箱的侧视图。
图7为在图6中的注油口部分沿B箭头方向的视图。
图8为沿图7中的8-8线的剖视图。
图9为沿图8中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为从后方即乘员一侧(图1中的C箭头方向)显示油箱罩的视图。
FC、前盖、2、主管、4、车头管10、油箱、12、注油口、14、油箱盖40、前盖、42、前内盖、50、接合凸缘66、托盘。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适用的轻便摩托车,在前轮Wf和后轮Wr之间设置车座S,在车座S的下方设有储物箱L和动力部件P,在车座S的前方设有低位式的脚踏板F1,此外,比该脚踏板F1位置还要靠前的车体前部的背面,用兼作护腿板的前盖Fc覆盖。
如图1所示,在车体前部上,在向前方呈倾斜上升的主管2的上端,安装有车头管4,车头管4自由转动地支持操纵轴6,在操纵轴6的上端安装操纵把8。
油箱10由主管2和车头管4所支承,在油箱10的上部设计有注油口12,和装卸自如地安装有油箱盖14。
油箱10的下部用螺栓19将预先设有螺栓用通孔的座部16(见图1)固定在托架18上,托架18安置在主管2的侧面并在其上设有焊接螺母;而油箱的上部,用螺栓将油箱前侧的座部20固定在托架22上(见图5)。
如图5所示托架22的中间部被安置在从车头管4向前方突出的中央撑条24上,并且与中央撑条24呈垂直地向左右延伸,在其两端,被加工成偏平形状的安装部26。
从图1中可以清楚看到,座部件30,被螺栓36安装在中央撑条24上,并用螺栓固定在从车头管4突出的突台38上。在该座部件30的后端上部和前端部,隔以覆盖车头管4前方的车体前侧的前盖40,将车框42用螺栓固定(参见图2)。
车头管4主管2的前端部的各自的后方一侧,用前内盖44覆盖。前内盖44与前盖40在侧面相配合,构成前盖Fc。
在前内盖44的油箱盖14的近傍,设有可以自如开闭的油箱罩46(参见图10)。前内盖44向左右方向扩展,成为护腿板。
从图6可以清楚看到,油箱10设置成以其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从侧面看,油箱有一上下方向倾斜的呈对角线状延伸的接合凸缘50。
油箱的前半部52和后半部54,是前后分割的结构,二者在接合凸缘50上可以相合;从侧面看两者大致都呈三角形。
在前半部52的中央部,如图4以及图5所示,有一U字形断面的凹部56沿上下方向形成,油箱10夹持着凹部56在左右形成鼓出部;前盖Fc内的空间,到左右两端部为止,都为油箱用空间所利用。
主管2的前端部(见图4)和车头管4(见图5)通过凹部56;油箱10横跨这些车头管4和主管2向左右伸展。
从图5可以清楚看到,在凹部56的左右边缘部,焊接有大致呈“”字形的座部20;两端被安装在座部20上的连结托架22横跨收容有车头管4的凹部56。
从图6可以清楚看到,油箱的前半部52的上部构成向后方倾斜上升(即后倾)的斜面58;而其下部则相反地构成向前方倾斜上升(即前倾)的斜面60。
另一方面,油箱的后半部54,有基本上是垂直的后壁62,其上部构成前倾的注油部斜面64。在图3中,正对着看,在右侧的注油部斜面64上形成的注油口12呈倾斜状态向后方开口,从图7和图8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托盘66围绕注油口12的周围,围绕着其侧面和后部。
从注油口12的后方到侧面,托盘66大致围成马蹄形被焊接在注油部斜面64上。托盘66其后部的突出量为最大,比注油口12的最低部13还要更高地突出。
图8中的直线H表示注油口12的最低部13的高度的基准线,h表示以此基准线为基础,托盘66的顶部的突出高度。
由注油口12的周围的托盘66所围成的洼下部分形成为在注油时收集溢出燃油的收容部68。
另外,在注油口12的最低部13的后方,在托盘66和注油部斜面64之间形成有一开口70(参见图8),通过在注油部斜面64上形成的由此处向后方延伸的凹形通路72,开口70与在后壁62上开口的排出口74连通,注油时向周围溢出的燃油就可以被排出。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如图1和图6所示,接合凸缘50沿倾斜的上下方向延伸,以此为分割线,油箱10被前后分割。因此,油箱的前半部52和后半部54,向前或者向后的鼓出量可以减少,用小型铸模即可制造,从而使制造变得容易。
而且,油箱10由于其长度方向被设定为上下方向,并且跃过主管2和车头管4,在前盖Fc内一直延伸到左右两端部为止,所以,尽管前半部52和后半部54的鼓出量不大,却可以确保油箱的充分容量。
而且,油箱10沿左右横跨主管2和车头管4,并且由于这些结构与接合凸缘50的位置无关,所以,容易使油箱一直扩展到前盖Fc的左右两端部的近傍为止,可以有效地利用前盖Fc内的空间,使油箱10的容量增大。
另外,因为注油口12被设置在前倾的注油部斜面64上,所以与将该部分成水平的场合相比,可能减少向前内盖44的后方一侧的突出量。其结果是,前盖Fc不致大型化,容易扩大乘员的乘车空间。再者,由于注油部斜面兼起注油口前侧的托盘的作用,所以不会由于这部分的溢出的燃油而污染前盖的里面。
还有,由于使托盘66的高度比注油口12的最低部13还要高,所以托盘66和注油口12之间的凹下部分,可以用作溢出燃油的收容部68。
而且,可以将溢出的燃油通过开口70和凹形通路72,从排出口74向一定的方向排出。另外,从排出口74通过管子,也可以向指定的场所排放。
另外,因为将托盘66直接焊接在油箱10的注油部斜面64上,所以与以往的在后面安装橡胶的结构相比,可以省却后续的安装工序,而且在长期使用中,也不会有脱落这样的事发生。
权利要求
1.一种轻便摩托车用油箱构造,轻便摩托车具有支持操纵轴自如转动的车头管,从此车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车架,覆盖这些车头管和主车架的前部的前盖,被收容在该前盖内的由主车架支承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油箱在前盖内向左右方向扩展的同时,使其长度方向设置为上下方向;从侧面看,由沿前倾的上下方向延伸的分割面分割为前半部和后半部,使后半部的上面呈面向乘员的斜面,在此斜面上设置注油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摩托车用油箱构造,其特征在于油箱横跨主车架向左右方向扩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摩托车用油箱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注油口周围,将围绕注油口的托盘与后半部的上面设计成一体。
全文摘要
在轻便摩托车上,油箱由被接合凸缘50前后分割得到的前半部52和后半部54所构成,接合凸缘50沿前倾的上下方向延伸;使油箱的长度方向为上下方向;油箱横跨主管2和车头管4,在前盖Fc内的空间,一直扩展到Fc的左右两端部为止。前半部52和后半部54,由于向左右以及上下方向扩展,所以能够确保足够的容量;同时,由于油箱被前后所分割,所以向前或者向后的鼓出量减少,使模具变小,制造变得容易。另外,由于使后半部54的上面为前倾的斜面,在此斜面上设计注油口,所以减少了前内盖的向后方的突出量,从而确保大的乘车空间。
文档编号B62J35/00GK1137994SQ96102980
公开日1996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31日
发明者高桥伸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