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有源方向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27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有源方向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有源方向灯,适用于自行车在行驶时识别和转向之用,属于自行车方向灯技术领域。
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助动车拥有量为世界之最。特别在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人们外出办事、上下班,与小轿车、出租车相比较,自行车、助动车更显得轻便、灵活,在交通高峰时,就显得快捷。因此,骑自行车和助动车,便成为中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城市大多街道比较窄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没有明显的护栏,甚至二者混道,二者混用的情况后多,这在市郊公路上就更加明显。每当夜晚,公路上的机动车驾驶员往往很难辨别路边是否有自行车行驶标志,特别是当骑车人要转弯时,常常需要用手势指示转向。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这样做。因此,在交通事故中,有很大比例是由于自行车标志不清和无转向指示所造成。据上海市有关部门非正式统计现有的自行车,17%的自行车尚有尾部无源尾灯标志,83%左右的自行车尾灯均已损环。
而现行的商品自行车都不具备主动光源识别标志,这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极大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用的有源方向灯,这种方向灯以比较简单的电子线路和控制闪光式红黄色灯来指示自行车行驶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在普通的自行车上安装一个有源型自行车识别方向灯,采用封闭触模式转向开关和封闭指示仪表盒。该有源方向灯,构思新颖,结构简单,线路元件不多,制造方便,便于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自行车的外观及方向灯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向灯具安装在自行车上卡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向灯的闪光灯控制电路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向灯的闪光灯控制电路原理图。
参照
图1,在自行车体上,〔1〕为转向标志灯,由三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安装在车的后架上,识志灯为并排放置,中间为红色灯,左右为指示仪表盒内装有三节电池电压为4.5V,其盒还有控制闪光灯集成电路,触模式转向开关和转向指示灯。指示仪表盒做成防雨式结构。
参照图3,指示仪表盒的盒面设计为〔4〕为左转向触模式开关,〔5〕为右转向触模式开关,〔3〕为电源触模式开关,〔6)为左指示灯,〔7〕为右指示灯,左右指示灯均与车尾指示灯同时明与灭。
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方向灯的闪光灯控制电路。该电路由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D1~D3,触模式开关Kz1~Kz2、Ky1~Ky2,电源及阻容元件R1~R4、C1~C2组成,其接配关系是集成电路的7脚与R1,R2相接,R1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4.8脚开关Kz1、Ky2一端相接,Kz1、Ky2的另一端与K连到电源,R4一端相接D1,D1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3脚与R3一端相接,R3的另一端通过Ky2、Kz、与D3、D2相接,D3、D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的2.6脚与R2的另一端C1相接,C1的另一端接地。
自行车有源方向灯的工作情况在这里加以说明当骑车人骑上车后,合上电源,位于原架上的红色标志灯即可发亮。当骑车人要向左转时,触模左方的开关,通过控制电路使左边黄灯发出闪光。同理,向右转时,可以使右边的方向灯黄灯发出闪光。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有源方向灯,其特征在于自行车车体上安装了一种有源的标志灯和方向灯,该有源方向灯,由发光管构成,并配有闪光控制电路,使其在转向时发出明、灭闪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有源方向灯,其特征在于闪光控制电路,由集成电路、发光二极管D1~D3,触模式开关Kz1、Ky1、Kz2、Ky2电源、阻容元件R1~R4、C1~C2所组成,其接配关系是集成电路的7脚与R1、R2相接,R1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4.8脚、开关Kz1、Ky2一端相接,Kz1、Ky2的另一端K连至电源,R4的一端相接,R4的另一端连至D1,D1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的3脚与R3一端相接,R3的另一端通过Kz2、Ky2与D3、D2相接,D3、D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的5脚与C2一端相接,C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块1脚接地,集成块的2.6脚与R2的另一端、C1相接,C1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有源方向灯,它采用电源作为标志灯和方向灯的动力源,通过电子控制电路使行驶方向灯闪亮,增加识别效果。方向灯采用封闭式触模式转向开关和封闭式指示仪表盒。它的电气路是集成电路块、指示灯、开关、阻容元件组成,转向标识灯是三只高亮度发光二极管,装置在自行车后架上,其中间为红色标识灯,左右方各一只转向灯为黄色灯。在正常行驶时,中间的红色灯常亮,当车转向左边时,骑车人控制使左边黄色灯闪亮,当车向右转,控制右边黄色灯闪亮。
文档编号B62J6/00GK2352428SQ9822366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8日
发明者林在荣, 蔡培殷, 林在禧 申请人:林在荣, 蔡培殷, 林在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