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273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现有技术中,伞把车的两根手推杆分别与两根前腿相铰接,而这两根杆件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横向连杆,当婴儿坐垫连接到两根推手杆上并坐有婴儿后,婴儿的重量会带动坐垫拉着两根推手杆向中心部弧形弯曲,而推手杆与前腿的连接处是最薄弱的地方,该处的弯曲最严重,其结果是推手杆与前腿的连接塑料件损坏,或前腿的轮轴与地面不平行而导致前腿下端部的前轮转动不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它能使前腿与手推杆相联接所形成的杆件具有较好的刚性,减小该杆件的弯曲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前腿的上端部与手推杆的下端部上下叠压,前腿的上端部与手推杆的下端部之间通过转动轴相铰接;所述相叠压的前腿的上端部和手推杆的下端部中的一个杆件上还固定有固定齿的一端,所述固定齿的另一端向相叠压的另一杆件的插孔内延伸并插在该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前腿与手推杆除有一个铰接点外,还由固定齿产生了至少其它一个连接点,故前腿与手推杆的连接刚性增加。
(2).由于固定齿的轴心线位于手推杆绕转动轴转动所在的转动平面上,故收折伞把车或打开伞把车时,固定齿都不会影响手推杆的转动,不需要附加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图(去掉坐垫后);附图2为附
图1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部的放大结构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图;其中.固定齿;[2].手推杆;[3].转动轴;[4].联接块;[5].前腿。
实施例参见附图,前腿[5]的上端部与手推杆[2]的下端部上下叠压,视不同的伞把车型,前腿[5]的上端部可在上方,手推杆[2]的下端部在下方;或反过来如附
图1所示,前腿[5]的上端部在下方,手推杆[2]的下端部在上方。前腿[5]的上端部与手推杆[2]的下端部之间通过转动轴[3]相铰接;所述相叠压的前腿[5]的上端部和手推杆[2]的下端部中的一个杆件上还固定有固定齿[1]的一端,所述固定齿[1]的另一端向相叠压的另一杆件的插孔内延伸并插在该插孔内,所述的固定齿[1]的另一端在手推杆[2]绕转动轴[3]转动的转动平面上延伸。所述的固定齿[1]可以是附
图1所示的二个,也可以是附图3所示的一个,使前腿[5]与手推杆[2]之间除转动轴[3]之外还至少有一个连接点。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前腿[5]的上端部,固定齿[1]的另一端插在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插孔内。对应的等效替换的结构是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固定齿[1]的另一端插在前腿[5]的上端部的插孔内。固定齿[3]固定在一个杆件上后,总是在该杆件的转动平面上向与该杆件相叠压的另一个杆件延伸,并在张开伞把车时由固定齿[3]插在对面的另一杆件的插孔内。所述的固定齿[1]位于一上一下纵向相叠压的前腿[5]的上端部和手推杆[2]的下端部之间,固定齿[1]的轴心线处于前腿[5]与手推杆[2]绕转动轴[3]转动所在的转动平面上,该转动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使得手推杆[2]能在垂直方向上折叠。所述的固定齿[1]的轴心线垂直于前腿[5]上端部的轴心线及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轴心线。所述的前腿[5]接近上端部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并开口的联接块[4],所述的手推杆[2]的下端部插在该联接块[4]的开口内且用转动轴[3]将联接块[4]与手推杆[2]相铰接,联接块[4]的作用是使前腿[5]与手推杆[2]铰接后能在一个平面上转动。所述的固定齿[1]与插孔紧密配合,使前腿[5]与手推杆[2]有较好的刚性。附
图1所示的是一个较好的实施例,所述的相叠压的前腿[5]和手推杆[2]是前腿[5]的上端部位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下方,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前腿[5]上,另一端向上延伸插入上方的手推杆[2]的插孔内。与附
图1所示的等效替换的结构是所述的相叠压的前腿[5]和手推杆[2]是前腿[5]的上端部位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下方,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手推杆[2]上,另一端向下延伸插入下方的前腿[5]的插孔内。
权利要求1.一种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前腿[5]的上端部与手推杆[2]的下端部上下叠压,前腿[5]的上端部与手推杆[2]的下端部之间通过转动轴[3]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叠压的前腿[5]的上端部和手推杆[2]的下端部中的一个杆件上还固定有固定齿[1]的一端,所述固定齿[1]的另一端在手推杆[2]绕转动轴[3]转动的转动平面上向相叠压的另一杆件的插孔内延伸并插在该插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前腿[5]的上端部,固定齿[1]的另一端插在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插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固定齿[1]的另一端插在前腿[5]的上端部的插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齿[1]位于纵向相叠压的前腿[5]的上端部和手推杆[2]的下端部之间,固定齿[1]的轴心线处于前腿[5]与手推杆[2]绕转动轴[3]转动所在的转动平面上,该转动平面与水平面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齿[1]的轴心线垂直于前腿[5]上端部及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轴心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5]接近上端部固定连接有向上延伸并开口的联接块[4],所述的手推杆[2]的下端部插在该联接块[4]的开口内且用转动轴[3]将联接块[4]与手推杆[2]相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齿[1]与插孔紧密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叠压的前腿[5]和手推杆[2]是前腿[5]的上端部位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下方,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前腿[5]上,另一端向上延伸插入上方的手推杆[2]的插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叠压的前腿[5]和手推杆[2]是前腿[5]的上端部位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下方,所述的固定齿[1]的一端固定于手推杆[2]上,另一端向下延伸插入下方的前腿[5]的插孔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把车的前腿与手推杆的联接装置,前腿(5)的上端部位于手推杆(2)的下端部的下方,前腿(5)的上端部与手推杆(2)的下端部之间通过转动轴(3)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5)上端部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齿(1),该固定齿(1)插在所述的手推杆(2)的下端部。它能使前腿与手推杆相联接所形成的杆件具有较好的刚性,减小该杆件的弯曲度。
文档编号B62B9/00GK2325285SQ9822332
公开日1999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8日
发明者宋郑还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