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324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纵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前纵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节能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0003]小型车能够满足人们的节能环保要求,但是也对其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汽车的前纵梁是沿着纵向安装在动力装置内部的两侧,其前端连接保险杠、后端连接前围板,以支撑动力装置和变速器并提供安装空间。前纵梁作为100%正面刚性碰撞中最主要的吸能件,其吸能效果直接影响乘员舱的安全。因此,设计一个比较合理的前纵梁,对车辆100%正面刚性碰撞最终的得分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现有的前纵梁结构不合理,导致吸能性查。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吸能性更好安全性更强的前纵梁结构。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前纵梁结构,包括前纵梁前段、前纵梁后段,其中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的轴线相互错开且相互平行,且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通过弯折部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头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之间成一预设夹角,其中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侧壁上,且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头部的侧壁上。
[0006]其中,所述前纵梁前段设有至少两条诱导凹槽,所述诱导凹槽设置于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外表面并垂直于所述前纵梁前段的轴向延伸。
[0007]其中,所述诱导凹槽设置在所述前纵梁前端的顶壁和底壁上。
[0008]其中,所述诱导凹槽为半径5mm的圆柱冲压凹槽。
[0009]其中,所述诱导凹槽的间隔位置为前纵梁半波长的整数倍。
[0010]其中,所述弯折部与前纵梁前段之间的夹角为45°,且所述弯折部与前纵梁后段之间的夹角为45°。
[0011]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上述方案,能够使骨架式车身的前纵梁结构得以简化,也使前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变得易于控制非常方便于骨架式车身前部结构的修改,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费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前纵梁结构前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弯折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7]1、前纵梁前段;
[0018]2、诱导凹槽;
[0019]3、弯折部;
[0020]4、连接处;
[0021]5、前纵梁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3]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前纵梁结构在汽车受到正面碰撞时加速度过大及前纵梁S段变形时容易产生塑性铰导致结构失稳的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前纵梁结构,其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包括成S形的前纵梁前段1、弯折部3、前纵梁后段4,其中所述前纵梁前段I和前纵梁后段4的轴线相互错开且相互平行,且所述前纵梁前段I的尾部通过弯折部3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4的头部,所述弯折部3与所述前纵梁前段I和前纵梁后段4之间成一预设夹角,其中所述弯折部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前段I的尾部侧壁上,且所述弯折部3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后段4头部的侧壁上。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了 S形的前纵梁吸能和折弯结构,达到了骨架式车身强度和安全性的要求。且上述技术方案使骨架式车身的前纵梁结构得以简化,也使前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变得易于控制非常方便于骨架式车身前部结构的修改,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同时,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前纵梁结构的车身骨架在发生碰撞时,前纵梁前段能很好的诱导溃缩,从而达到理想的吸能和减小加速度的效果。同时,S段的弯折部具有足够的刚度防止前纵梁后端过度变形对乘员舱的危害。因此,该前纵梁结构提高了骨架式车身的碰撞安全性。
[0024]如图1、图2所示的,所述前纵梁前段I设有至少一条诱导凹槽2,所述诱导凹槽2设置于所述前纵梁前段I的外表面并垂直于所述前纵梁前段I的轴向延伸。这样可以更好的提高前纵梁前段的吸能性,提高安全性。
[0025]如图1、图2所示的,所述诱导凹槽2为半径5mm的圆柱冲压凹槽。如图1所示的,所述诱导凹槽2的间隔位置为前纵梁半波长的整数倍。
[0026]如图1、图3所示的,其中弯折部3与前纵梁前段I之间形成连接处4,且其夹角为45°,且所述弯折部3与前纵梁后段5之间形成连接处4,且其夹角为45°。
[0027]上述方案,能够使骨架式车身的前纵梁结构得以简化,也使前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变得易于控制非常方便于骨架式车身前部结构的修改,进一步降低了汽车生产过程中的费用。
[0028]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S形的前纵梁前段、弯折部、前纵梁后段,其中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的轴线相互错开且相互平行,且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通过弯折部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头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之间成一预设夹角,其中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侧壁上,且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头部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所述前纵梁前段设有至少两条诱导凹槽,所述诱导凹槽设置于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外表面并垂直于所述前纵梁前段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凹槽设置在所述前纵梁前端的顶壁和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凹槽为半径5mm的圆柱冲压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凹槽的间隔位置为前纵梁半波长的整数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与前纵梁前段之间的夹角为45°,且所述弯折部与前纵梁后段之间的夹角为45°。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纵梁结构,包括成S形的前纵梁前段、弯折部、前纵梁后段,其中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的轴线相互错开且相互平行,且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通过弯折部连接所述前纵梁后段的头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前纵梁前段和前纵梁后段之间成一预设夹角,其中所述弯折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前段的尾部侧壁上,且所述弯折部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前纵梁后段头部的侧壁上。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骨架式车身的前纵梁结构得以简化,也使前纵梁的强度和刚度变得易于控制非常方便于骨架式车身前部结构的修改。
【IPC分类】B62D21-15
【公开号】CN104691623
【申请号】CN201510076121
【发明人】金达锋, 武国玉
【申请人】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