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联动制动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35134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部
[0063]24b 1:连接孔
[0064]24c:第一凸轮部
[0065]24c 1:接触表面
[0066]25:止动部
[0067]26:后轮联接件
[0068]26a:后轮联接件支撑部
[0069]26al:通孔
[0070]26b:操作装置连接部
[0071]26b 1:连接孔
[0072]26c:第二凸轮部
[0073]26c 1:接触表面
[0074]28:套筒
[0075]28a:凸缘
[0076]30:装接螺栓
[0077]32:连接销
[0078]32a:开口销
[0079]34:后轮制动器
[0080]36:鼓
[0081]38:制动臂
[0082]40: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
[0083]40a:外线缆
[0084]40b:内线缆
[0085]40c:柱体
[0086]42:连接接头
[0087]44:连接销
[0088]44a::开口销
[0089]46:制动杆
[0090]48:连接接头
[0091]50:连接销
[0092]50a:开口销
[0093]60:前轮制动系统
[0094]62:主缸
[0095]62a:液罐
[0096]62b:缸体
[0097]62c:活塞
[0098]62d:杠杆组装部
[0099]63:组装螺栓
[0100]64:制动杠杆
[0101]64a:组装部
[0102]64b:操作部
[0103]66:推动联接件
[0104]66a:推动部
[0105]66b:第一力传输部
[0106]66c:第二力传输部
[0107]68:传输联接件
[0108]68a:连接部
[0109]68b:支撑部
[0110]68c:作用部
[0111]70:支架
[0112]70a:保持部
[0113]72:反力弹簧
[0114]74:前轮制动器
[0115]76:卡钳
[0116]78:制动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117]下文中,将通过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前后联动制动机构的实施例。
[0118]如图5所示,根据实施例的前后联动制动机构包括:前轮制动系统60,其驱使前轮制动器74作动;以及后轮制动系统20,其驱使后轮制动器34作动。在该制动机构中,后轮制动系统20和前轮制动系统60利用传输线缆(即,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能够以联动的方式操作两个系统。
[0119]首先,参考图1至4,将描述构成根据实施例的前后联动制动机构10的主体部分的后轮制动系统20。在图1和2中,箭头F表示车辆的前侧。作为基本构造,后轮制动系统20具有制动踏板22、前轮联接件22和后轮联接件26。
[0120]制动踏板22具有操作部22a、作用部22c和踏板支撑部22b。制动踏板22枢转地支撑在脚踏板14附近,该脚踏板14设置在车架12上。操作部22a是当制动时踩踏的部分,并且具有作为基本构造的踏板部22al和传力杆22a2。传力杆22a2构成操作部22a的主要构造。踏板部22al安置在传力杆22a2的一端部处,并且踏板支撑部22b安置在另一端部处。作用部22c是响应操作部22a的踩踏而转动的部分,并且枢转地支撑将在后文详细描述的后轮联接件26。在该实施例中,联接孔22cl设置在作用部22c的一端部(即,末端部)中,并且后轮联接件26被枢转地支撑在该处中。作用部22c的另一端部(即,近端部)连接到踏板支撑部22b。踏板支撑部22b是枢转支撑部,当制动时,该踏板支撑部22b构成制动踏板22的旋转的支撑点。通孔22bl形成在踏板支撑部22b中,并且枢转地支撑制动踏板22的装接螺栓30通过通孔22bl而插入。在该实施例中,装接螺栓30经由套筒28而插入。结果,使通孔22bl的孔径与套筒28的外形相匹配。
[0121]由于以该方式构造制动踏板22,当压下构成制动踏板22的操作部22a的踏板部22al时,传力杆22a2沿着按压方向关于作为支撑点的踏板支撑部22b转动。作为传力杆22a2转动的结果,作用部22c也沿着按压方向关于作为支撑点的踏板支撑部22b转动。这能够将施加到操作部22a的按压力(即,推动力)转换成制动所需要的牵引力(即,拉力)。
[0122]前轮联接件24具有作为基本构造的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线缆连接部24b以及第一凸轮部24c。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线缆连接部24b和第一凸轮部24c形成为一体化单元。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是第一支撑部并且是具有通孔24al以同轴地支撑前轮联接件24和制动踏板22的框架部。与制动踏板22的踏板支撑部22b相同,通孔24al具有开口,套筒28能够插入该开口。线缆连接部24b是突出片,其安置在组成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的框架部的外周上,从而在前轮联接件24组装到制动踏板22的状态下制动踏板22的操作部22a所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此处,操作部22a延伸的方向意味着到组装了制动机构的车辆前方的方向。连接孔24bl形成在线缆连接部24b的末端侧中,用于将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连接到线缆连接部24b。第一凸轮部24c是安置在组成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的框架部的外周上的突出片,从而在前轮联接件24组装到制动踏板22的状态下制动踏板22的作用部22c所延伸的方向上延伸。换言之,第一凸轮部24c是从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朝着前轮联接件支撑部24a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片。位于拉动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的转动方向的相反侧上的第一凸轮部24c的侧表面构成与后文将详细描述的后轮联接件26的第二凸轮部26c接触的接触表面24cl。
[0123]通过将套筒28安置在通孔22bl、24al中,制动踏板22和前轮联接件24 —体化为单元,并且经由插入到套筒28中的装接螺栓30而将制动踏板22和前轮联接件24组装到车架12。以该方式,由于套筒28安置在通孔22bl、24al中,所以不存在当制动踏板22和前轮联接件24转动时装接螺栓30松动的担忧。具有设置在一端部处的凸缘28a的阶梯套筒适用于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的套筒28。通过使用以该方式构造的套筒28,不存在从通孔22bl、24al的一侧插入的套筒28由于套筒28被通孔的插入侧上的开口边缘部卡住而从通孔22bl、24al的另一侧脱离的担忧。结果,提高了制动踏板22和前轮24 —体化后的操纵性。
[0124]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包括外线缆40a和内线缆40b以及连接结构42,该连接接头42设置在与前轮联接件24连接的连接侧端部处。在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中,外线缆40a固定到设置于车架12上的线缆保持部16,使得限制了整个线缆随着被拉动的内线缆40b而移动。内线缆40b利用连接销44经由连接接头42连接到前轮联接件24的线缆连接部24b中的连接孔24bI。通过采用该构造,当前轮联接件24在箭头D指示的方向上转动时,拉动前轮制动器操作线缆40的内线缆40b (见图7(C))。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使用除了开口销44a以外的诸如卡环这样的定位环,以防止连接销44脱离。
[0125]后轮联接件26具有作为基本构造的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操作装置连接部26b以及第二凸轮部26c。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操作装置连接部26b和第二凸轮部26c形成为一体化单元。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是第二支撑部,并且是具有通孔26al的框架部,该通孔26al用以将后轮联接件26枢转地支撑在制动踏板22的操作部22c中的联接孔22cl中。操作装置连接部26b是在后轮联接件26组装到制动踏板22的状态下,在穿过为支撑点的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位于所述制动踏板22的踏板支撑部22b的相反侧的位置安置在组成了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的框架部的外周上的突出片。联接孔26bl形成在操作装置连接部26b的末端侧中用以将后轮制动器操作装置(在该实施例中,制动杆46)连接到操作装置连接部26b。第二凸轮部26c是在后轮联接件26组装到制动踏板22的状态下,在制动踏板22的踏板支撑部22b所安置的方向上,安置在组成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的框架部的外周上的突出片。换言之,第二凸轮部26c是从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朝着后轮联接件支撑部26a径向向外延伸的突出片。第二凸轮部26c的位于拉动制动杆46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上的侧表面构成了与前轮联接件24的第一凸轮部24c接触的接触表面26cl。后轮联接件26经由连接销32枢转地支撑在作用部22c的联接孔22cl中。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使用除了开口销32a以外的诸如卡环这样的定位环,以防止连接销32脱离。
[0126]在图5中,示出用作后轮制动器34的鼓式制动器。制动杆46在一端部处连接到后轮联接件26的操作装置连接部26b的连接孔26bl,并且在另一端部处连接到使鼓式制动器作动的制动臂38。当被作动时,制动臂38使设置在鼓36中的凸轮转动,以使设置在鼓36中的制动片扩张。因此,制动片压靠鼓36的内壁以产生制动力。以该方式,通过拉动制动杆46来使制动臂38作动,制动臂38的作动使后轮制动器34作动。连接接头48设置在制动杆46的一端部处,并且制动杆46通过链接销50经由连接接头48连接到操作装置连接部26b的联接孔26bl。可以采用如下构造,其中使用除了开口销50a以外的诸如卡环这样的定位环,以防止连接销50脱离。
[01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