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95020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摩托车等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有以下结构:气囊设有卷状折叠部和波纹状折叠部,在跨骑空间的后部,上述气囊从保持体展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327183号公报
[0004]但是,希望构成为当将气囊配置在车辆前方场合,相对车辆的前进方向,能在垂直方向展开气囊,且能提高乘员的乘坐性。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当将气囊配置在车辆前方场合也能提高乘员的乘坐性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手段:
[0007]S卩,技术方案I涉及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包括:
[0008]车体罩(CV),通过覆盖前管(12)的后面,且配置在乘员落座的座席(16)的前方,形成跨骑空间(19);以及
[0009]保持体(31),设在上述跨骑空间(19),且收纳气囊(40);
[0010]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30)的特征在于:
[0011]上述保持体(31)设为沿着上述车体罩(CV)朝后上方倾斜;以及
[0012]上述气囊(40)在侧视图中相对沿着上述保持体(31)的倾斜的中心线(Lc)朝向前侧倾斜的方向膨出。
[0013]上述鞍骑型车辆包含驾驶者跨骑车体乘车的车辆全体,不仅摩托车(包含带原动机的自行车以及踏板型车辆),也包含三轮(也包含前一轮且后二轮,前二轮且后一轮的车辆)或四轮的车辆。
[0014]在技术方案2涉及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015]上述保持体(31)的下端配置在上述座席(16)下端的上方。
[0016]在技术方案3涉及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017]上述气囊(40)构成为包含倾斜展开部(41)和直线展开部(42),所述倾斜展开部
(41)在其基端侧朝上方延伸后,向着车辆前进方向折返,朝下方延伸,所述直线展开部
(42)在上述气囊(40)的顶端侧与上述倾斜展开部(41)邻接,折叠为波纹状。
[0018]在技术方案4涉及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019]上述气囊(40)构成为在上述倾斜展开部(41)和上述直线展开部(42)之间,包含朝与上述倾斜展开部(41)的折返方向相反方向折叠的倾斜限制部(43)。
[0020]在技术方案5涉及的鞍骑型车辆的气囊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0021]上述倾斜展开部(41)配置在上述保持体(31)的后部;以及
[0022]上述直线展开部(42)配置在上述保持体(31)的前部。
[0023]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24]按照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即使保持体朝后上方倾斜设置,气囊也能相对沿着保持体的倾斜的中心线朝向前侧倾斜的方向膨出,因此,能使得气囊在相对车辆前进方向大致垂直方向展开。因此,即使保持体朝后上方倾斜设置,也能宽广地确保跨骑空间,因此,能提高乘员的乘坐性。
[0025]按照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保持体配置在座席的上方,因此,能宽广地确保跨骑空间,能提高乘员的乘坐性。
[0026]按照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将倾斜展开部配置在从充气装置送来的气体的上游侧(气囊的基端侧)场合,通过先使得倾斜展开部展开,能决定气囊相对车辆前进方向的展开方向,因此,能抑制气囊的膨胀容积的肥大化。由此,能减小气囊,因此,也能减小保持体。因此,能宽广地确保跨骑空间,提高乘员的乘降性,因此,提高乘员的乘坐性。
[0027]按照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通过倾斜限制部,能合适地控制气囊相对车辆前进方向的展开方向。因此,能合适地设定保持体的角度,以便能尽可能大地配置跨骑空间。因此,提高乘员的乘降性,因此,提高乘员的乘坐性。
[0028]按照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直线展开部和倾斜展开部分别区分为前后,因此,能有效地将充气装置气体充填到直线展开部。因此,能迅速展开气囊。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的左侧面图。
[0030]图2是在上述摩托车中搭载气囊装置部分的左侧面图。
[0031]图3是图2的A向视图。
[0032]图4是图3的B-B截面图。
[0033]图5是将收纳上述气囊的保持体与充气装置一起表示的立体图。
[0034]图6是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5]图7是在上述气囊装置中表示气囊收纳在保持体的状态的左侧面图。
[0036]图8是在上述摩托车中表示气囊膨胀展开过程的左侧面图。
[0037]图9是紧接图8表示气囊膨胀展开过程的左侧面图。
[0038]图10是紧接图9表示气囊膨胀展开过程的左侧面图。
[0039]图11是紧接图10表示气囊膨胀展开过程的左侧面图。
[0040]图12是紧接图11表示气囊膨胀展开结束过程的左侧面图。
[0041]附图标记说明
[0042]I 一摩托车(鞍骑型车辆)
[0043]12 一前管
[0044]16 一座席
[0045]19 —跨骑空间
[0046]30 一气囊装置
[0047]31 一保持体(retainer)
[0048]40 —气囊
[0049]41 —倾斜展开部
[0050]42 —直线展开部
[0051]43—倾斜限制部
[0052]CV 一车体罩
[0053]Lc 一沿保持体的倾斜的中心线
[0054]V 一车辆前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等的朝向,只要没有特别记载,设为与车辆朝向相同。在用于以下说明的图中合适处,分别显示表示车辆前方的箭头FR、表示车辆左方的箭头LH、表示车辆上方的箭头UP。
[0056]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中的摩托车(鞍骑型车辆)的左侧面图。下面,有时将摩托车I简称为“车辆”。
[0057]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适用的踏板型摩托车I。该摩托车I包括将发动机2和动力传递机构3设为一体的摆动单元4。摩托车I在摆动单元4的后部可回转地支持后轮5,同时,在摆动单元4的前方配置前轮6。前轮6可回转地支持在左右一对前叉7的下部。在左右一对前叉7的上部架设桥8。在桥8的车宽度方向中央,立起设置作为操舵轴的转向轴9。
[0058]在转向轴9的上方设有操纵把手10。操纵把手10由在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单一的管材构成。摩托车I的操舵系统主要由前轮6、前叉7、转向轴9、以及操纵把手10等构成。
[0059]车体框架11系通过焊接等将多个框架部件设为一体,转向轴9可回转地支持在设在上述车体框架11前端的前管12。车体框架11包括上述前管12,从该前管12朝下方延伸的主框架13,与主框架13的下部侧面连接、向着后方延伸后、朝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框架14,以及与侧框架14的后部上端连接、朝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座席框架15。严密地说,主框架13相对垂直方向稍稍倾斜,从前管12朝后下方延伸。
[0060]摆动单元4通过连杆部件14A支持在左右一对的侧框架14的后侧下部,设为能在上下方向摆动。在摆动单元4的上部设有空气过滤器28。空气过滤器28通过连接管、节流阀体、以及吸气管与发动机2连接。
[0061]在摆动单元4的上方,配置乘员落座的座席16。座席16朝前后方向延伸,一体地形成驾驶者落座的主座席17和同乘者落座的后座席18。
[0062]摩托车I由用树脂材料构成的多个外装罩构成的车体罩CV覆盖。车体罩CV的一部分因覆盖前管12的后面,且配置在座席16的前方,形成跨骑空间19。在前轮6的上方、且前管12的前方,配置前罩21。在前罩21的两侧部后缘部,连接左右一对的前侧罩22。
[0063]前罩21在俯视图中形成向着车辆前方成为头细的流线形状。在前罩21的上部,设有挡风板21A。挡风板21A在侧视图中从前方向着后方朝后上方立起,由挡风板21A使得来自前方的行驶风朝后上方流动。前罩21 —体地具有前灯及左右信号装置。
[0064]左右一对前侧罩22各自的左右的后部间的空间,其上部侧由朝车宽度方向延伸的内罩23覆盖,其下部侧由中央罩24覆盖。内罩23的后壁部沿转向轴9朝上下方向延伸,该后壁部的下端位于支柱13A的下端的后方。另一方面,中央罩24与内罩23的上述后壁部的下端连接,朝后方延伸,中央罩24的后端到达座席16的前端下方。
[0065]在中央罩24和前侧罩22的后方,设有平滑地与上述中央罩24的后部以及前侧罩22的后部连接、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后侧体罩29。左右一对的后侧体罩29分别配置在座席16下方,沿车辆前后方向长长地延伸,从中央罩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