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9900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中使用的油压碟盘式刹车器,简称油压碟刹。
【背景技术】
[0002]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广泛使用油压碟刹,油压碟刹是这些车辆必备的部件。目前常用的油压碟刹由于设计结构和制造的原因,容易产生下列不足:一是,目前油压碟刹的油管的接头方式不够完善,使用不方便,密封效果欠佳。二是,外加感应开关就使外形变大,造型不佳,须使用专用的上泵外壳,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油路的油压碟刹,采用新的接头方式增加可靠性和方便油管穿车架管使用;采用带感应开关的和不带感应开关都通用的上泵体形式,降低生产成本。
[0004]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滚轮组件、调整螺母、活塞、磁感应开关、后盖、油管针、下泵体、下泵螺丝和活动顶针,所述的上泵体前端有一平底的加油螺孔和平底的连接螺孔,上泵体的腹部位置有一安放磁感应开关的孔,上泵体在容纳调整螺母的空腔中有定位导轨;所述的滚轮组件有对称的两个滚轮;所述的调整螺母的内部是与活塞配合的螺纹,调整螺母的外表面有与定位导轨配合的槽,其底部安装磁铁;所述的活塞前端装有两个密封圈,其后端为螺丝状与调整螺母螺配,活塞的尾部有供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施力的孔槽;所述的磁感应开关安装在调整螺母的下面,插在上泵体腹部的一个孔内,使用时用小螺丝旋进螺孔以固定磁感应开关和磁铁的相对位置;所述的后盖自身具有弹性,被扣在上泵体上,或者是被弹性力推动抵住滚轮组件;所述的油管针有突出的头部,其头部中间有裂槽,其尾部插入油管内;所述的下泵体上有两条通孔汇聚于下泵体上的螺丝沉孔,这个螺丝沉孔内安装下泵螺丝,这个螺丝沉孔的孔壁上开有通油槽;所述的下泵螺丝一头与油管连接,另一头与螺丝沉孔螺接,下泵螺丝的侧面钻有小通孔便于通油和安装挡销;所述的活动顶针在小弹簧和密封圈的作用下阻断了油路,只有受到外力才能打开油路。所述的油管针和密封圈、紧固环、油管螺母、油管一起构成一种密封方式,紧固环在油管螺母的压力下箍紧油管,防止油管脱落。所述的下泵螺丝和两个专用密封圈、活动顶针、挡销、小弹簧一起组成密封连接方式,只有当油管针插入下泵螺丝时才能顶开活动顶针接通油路。所述的小弹簧始终施力于活动顶针和密封圈上,保持一种密封状态;顶住活动顶针的小弹簧被限位在压缩状态,其限位的方式是被挡销挡住,或者被螺丝顶住,或者其退路通道被物理变形无法弹出。
[0005]这种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上泵体具有通用性,无论有没有安装感应开关都可采用一样的上泵体。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目前一般使用的油压碟刹,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改善使用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07]下面是【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泵的剖视图。
[0009]图2是上泵密封连接方式剖视图。
[0010]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下泵体的外观图。
[0012]图5和图6是下泵的密封连接方式图和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0013]图7、图8和图9是上泵密封连接方式和下泵密封连接方式的立体图。
[0014]图10和图11是上泵的立体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上泵的剖视图,结合图10和图11说明如下:当人手握紧把手2,把手2带动滚轮组件4,滚轮组件4静态时就抵靠在调整螺母5后面,滚轮组件4就推动调整螺丝5往前移动,调整螺母5和活塞6之间是螺纹配合,这样活塞6就克服复位弹簧7的阻力往里面挤压进去,活塞6前端装有密封圈一 15密封圈二 16,其后端为螺丝状与调整螺母5螺配,活塞6的尾部有供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施力的孔槽,上泵体I内的液压油就通过软性的油管20挤到下泵体23内,推动摩擦片挤压碟盘,产生制动力。当人手放松时,复位弹簧7的弹力和下泵体23的密封件的回弹力使一切恢复到静态状况。在这一做动循环中,磁铁8和磁感应开关9的相对位置就发生变化,磁感应开关9就经历断开、接通又断开,或者接通、断开又接通这样一个循环。
[0017]图1和图2所示,上泵体I前端有一平底的加油螺孔11和平底的连接螺孔10,上泵体I的腹部位置有一安放磁感应开关9的孔33,上泵体I在容纳调整螺母5的空腔中有定位导轨31。
[0018]磁感应开关9安装在调整螺母5的下面,插在孔33内,使用时用小螺丝旋进螺孔12以固定磁感应开关9和磁铁8的相对位置。
[0019]后盖17自身具有弹性,被扣在上泵体I上,或者是被弹性力推动抵住滚轮组件4。后盖销14销住后盖17。
[0020]图3和图7所示,油管针18有突出的头部,其头部中间有裂槽,其尾部插入油管20内;油管针18和密封圈三19、紧固环22、油管螺母21、油管20 —起构成一种密封方式,紧固环22在油管螺母21的压力下箍紧油管20,防止油管20的脱落。
[0021]图4、图5、图6、图8和图9所示,下泵体23上有两条通孔汇聚于螺丝沉孔32,螺丝沉孔32内安装下泵螺丝24,螺丝沉孔32的孔壁上开有通油槽30 ;下泵螺丝24 —头与油管20连接,另一头与螺丝沉孔32螺接,下泵螺丝24的侧面钻有小通孔便于通油和安装挡销28 ;活动顶针26在小弹簧27和密封圈四25的作用下阻断了油路,只有受到外力才能打开油路。下泵螺丝24和密封圈五29、密封圈四25、活动顶针26、挡销28、小弹簧27 —起组成密封连接方式,只有当油管针18插入下泵螺丝24时才能顶开活动顶针26接通油路。小弹簧27始终施力于活动顶针26和密封圈四25上,保持一种密封状态;小弹簧27被限位在压缩状态,其限位的方式是被挡销28挡住,或者被螺丝顶住,或者其退路通道被物理变形无法弹出。
[0022]把手2有一孔安装滚轮组件4,滚轮组件4有对称的两个滚轮。当手指转动拨轮3时,可以调节把手2的角度,便于适合不同人的需要。把手2通过铆销13和上泵体I连接。
[0023]调整螺母5和活塞6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人为用扳手或者螺丝刀旋转活塞6能改变活塞6在上泵体I内的进退的位置,活塞6为实心体,中间没有孔洞。
【主权项】
1.一种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I)、滚轮组件(4)、调整螺母(5)、活塞(6)、磁感应开关(9)、后盖(17)、油管针(18)、下泵体(23)、下泵螺丝(24)和活动顶针(2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体(I)前端有一平底的加油螺孔(11)和平底的连接螺孔(10),上泵体(I)的腹部位置有一安放磁感应开关(9)的孔(33),上泵体(I)在容纳调整螺母(5)的空腔中有定位导轨(31);所述的滚轮组件(4)有对称的两个滚轮;所述的调整螺母(5)的内部是与活塞(6)配合的螺纹,调整螺母(5)的外表面有与定位导轨(31)配合的槽,其底部安装磁铁(8);所述的活塞(6)前端装有密封圈一(15)密封圈二(16),其后端为螺丝状与调整螺母(5)螺配,活塞¢)的尾部有供内六角扳手或螺丝刀施力的孔槽;所述的磁感应开关(9)安装在调整螺母(5)的下面,插在孔(33)内,使用时用小螺丝旋进螺孔(12)以固定磁感应开关(9)和磁铁⑶的相对位置;所述的后盖(17)自身具有弹性,被扣在上泵体(I)上,或者是被弹性力推动抵住滚轮组件(4);所述的油管针(18)有突出的头部,其头部中间有裂槽,其尾部插入油管(20)内;所述的下泵体(23)上有两条通孔汇聚于螺丝沉孔(32),螺丝沉孔(32)内安装下泵螺丝(24),螺丝沉孔(32)的孔壁上开有通油槽(30);所述的下泵螺丝(24) —头与油管(20)连接,另一头与螺丝沉孔(32)螺接,下泵螺丝(24)的侧面钻有小通孔便于通油和安装挡销(28);所述的活动顶针(26)在小弹簧(27)和密封圈四(25)的作用下阻断了油路,只有受到外力才能打开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管针(18)和密封圈三(19)、紧固环(22)、油管螺母(21)、油管(20) —起构成一种密封方式,紧固环(22)在油管螺母(21)的压力下箍紧油管(20),防止油管(20)的脱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泵螺丝(24)和密封圈五(29)、密封圈四(25)、活动顶针(26)、挡销(28)、小弹簧(27) —起组成密封连接方式,只有当油管针(18)插入下泵螺丝(24)时才能顶开活动顶针(26)接通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弹簧(27)始终施力于活动顶针(26)和密封圈四(25)上,保持一种密封状态;小弹簧(27)被限位在压缩状态,其限位的方式是被挡销(28)挡住,或者被螺丝顶住,或者其退路通道被物理变形无法弹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开关可调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1)、滚轮组件(4)、调整螺母(5)、活塞(6)、磁感应开关(9)、后盖(17)、油管针(18)、下泵体(23)、下泵螺丝(24)和活动顶针(26),是一种封闭式油路的油压碟刹,采用新的接头方式增加可靠性和方便油管穿车架管使用,在上泵体(1)的居中的腹部安装感应开关,上泵体具有通用性,无论有没有安装感应开关都可采用一样的上泵体,相对于目前一般使用的油压碟刹,减少了漏油的可能,方便使用,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
【IPC分类】B62L3-02
【公开号】CN204489079
【申请号】CN201520001944
【发明人】张小红, 张羽
【申请人】张小红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