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6585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7]9、铰轴和车梁呈89?80度的夹角,使后叉施工时的调节集中在挂耳,而不是后叉,后叉和中轴处于垂直,降低了施工难度。
[0028]10、轴点在中管前,使五通件保持在坐管之下,不影响骑行习惯,五通件较后会造成踩踏发力过猛,导致人体关节发病。
[0029]11、前避震弹簧装置,可吸收大部分地面传来的冲击。
[0030]12、前避震弹簧内衬的连杆,可限制了弹簧只能沿连杆轴向压缩运动,不能左右摇摆,提高了前叉的刚性和稳定性。
[0031]13、后叉折叠时置于车梁右侧,避开了变档器在折叠时干涉前叉。
[0032]14、本折叠自行车采用前后纵折叠式并带指定角度纵折叠,本结构能有效防止前、后轮转动过限,使两轮紧凑,折叠长度可缩至原车三份之一,使折叠体积最小化,节省占地空间,站立稳,便于存放。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叉前上端与中管可拆解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叉与中管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后叉与中管连接关系的俯视图;
[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一;
[0039]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二;
[004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杆与前管可拆解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00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后叉采用三角形时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说明书中关于方位的描述,以图1作为参考标准。
[0043]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包括车梁24、铰轴1、五通2、后叉3、减震胶4、后锁扣5、弹簧6、限位托座7、托座限位28、扣钩三角位8、螺丝销钉9、中管11、纵折支座12、弹簧套合胶座13、弹簧14、锁扣15、内套管16、连杆17、第二前叉腿18、前轮轴耳19、前铰轴21、第一前叉腿22、龙头基座23、碗组转轴心线27、坐管25、前后车轮等零件。
[0044]所述头管26及中管11分别连接车梁24的前后两端,头管26下方安装有用于转向车头的转向碗组29 ;转向碗组29的中心线即车摆的转轴中心;所述中管11的下端铰接安装有纵折支座12,所述纵折支座12的铰轴转点设于所述中管11前方;所述后叉3与所述纵折支座12相连接,使得所述后叉3可沿所述中管11的轴心摆动,所述后叉3的后端连接安装后轮,前叉包括第一前叉腿22、第二前叉腿18和连杆16,所述第一前叉腿22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头管11下端安装的龙头基座23上,所述第一前叉腿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叉腿18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前叉腿1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16的一端,所述连杆16的另一端通过锁扣15可开合拆解连接于所述头管下端安装的龙头基座23上。
[0045]所述后叉3呈“7”字形或“Y”字形或三角形,所述后叉3的前上端可开合拆解连接于所述中管11上,所述后叉3的前下端连接有五通2,所述五通2通过铰轴1连接所述纵折支座12 ;所述五通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后叉3的前下端;所述五通2包括一体成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呈圆筒状,所述主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长挂耳和一短挂耳,所述长挂耳和短挂耳上分别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长挂耳和短挂耳上通孔的连轴线与所述主体的轴线间的夹角为6°。
[0046]还包括有坐管26,所述坐管26套接于所述中管11上方。
[0047]所述中管11上安装有后锁扣5,所述后叉3的前上端设有与所述后锁扣5配合的卡口 10,所述后叉3的前上端位于所述卡口 10处安装有减震胶4。后叉3与中管11相抵处采用减震胶4和托座7组合装置,以减少对铰轴部位的冲击。如图2所示,减震胶4为圆柱胶质材料的专用避震胶,其侧面圆的两边开设斜向弧位凹入。托座7两边延伸出带弧度斜度的托座限位28,减震件4与托座7通过凹凸内外弧度对接套合,作用在于限制后叉左右晃动,且使自行车打开时凹凸弧度限位设计可自动修复后叉中线和车身保持同线,折叠快捷的特点。
[0048]所述前叉可向后纵折,所述第一前叉腿22、第二前叉腿18平面呈“U”形,把管材弯曲成“U”型,比一些中间分开的,要用焊接拼合连起来的安全、更省工;所述第二前叉腿18侧面呈“〈”状,使得所述前叉呈一个菱框架构造,更加稳定,所述连杆17为一根避震弹簧条,所述避震弹簧条内还安装有内套管16,限制避震弹簧条的活动,从而提高了自行车的稳定性,如图8所示,所述头管上安装有前锁扣,所述前锁扣可扣住所述避震弹簧条17。避震弹簧固定于第二前叉腿18 “U”型顶之上,弹簧中间放置内套管16,使弹簧只能沿内套管16方向上下压缩运动,不会左右摇摆,提高前叉刚性。弹簧套合胶座13固定于龙头基座23上,弹簧套合胶座13用于自行车折叠时避震弹簧从胶座松脱。龙头基座23装有一前扣钩15和弹簧14、螺丝轴成一自锁组合,其作用同上所述后锁扣5同理,起到自动扣住弹簧作用。
[0049]第二前叉腿18下方还设有前轮轴耳19,轴耳19用于卡接前轮轴,所述前轮轴耳19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轮轴的轴孔,从而安装前轮,所述前轮轴耳19斜向前延伸至使所述轴孔置于所述头管的转轴线(即碗组转轴心线)的前方。前轮轴耳19向前延伸使轮轴超出碗组转轴心线27 —定的距离,轮子是沿碗组转轴心线摆动车子的方向,碗组轴的支点在轮胎的着地点,轮轴和碗组转轴心线距离越大转向越不同心,方向的摆动越不容易,在一定合理的距离内可提高车子操控方向的稳定。
[0050]如图6和图7所示,折叠时所述后叉3可通过所述纵折支座12沿所述中管11的轴心向右摆动,使所述后叉3偏向车梁24右侧,前轮纵折时利用其后叉留出的空间向后折叠。为了折叠后体积最小化,实现预定位置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从俯视方向看,铰轴1与车梁24呈91?100°夹角,后叉3向前纵折时,后轮偏向车梁24的右侧,后叉置于右侧方位可避开了变档器因凸出干涉前叉以至松散,其折叠后高度可仅为车轮高,因而折叠后体积可更小。
[0051]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叉、后叉、车梁、头管及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管及中管分别连接车梁的前后两端,所述中管的下端铰接安装有纵折支座,所述后叉与所述纵折支座相连接,使得所述后叉可沿所述中管的轴心摆动,所述前叉包括第一前叉腿、第二前叉腿和连杆,所述第一前叉腿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头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前叉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叉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前叉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开合拆解连接于所述头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叉呈“7”字形或“Y”字形或三角形,所述后叉的前上端可开合拆解连接于所述中管上,所述后叉的前下端连接有五通,所述五通通过铰轴连接所述纵折支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地连接于所述后叉的前下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五通包括一体成形的主体,所述主体呈圆筒状,所述主体两侧分别延伸出一长挂耳和一短挂耳,所述长挂耳和短挂耳上分别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长挂耳和短挂耳上通孔的连轴线与所述主体的轴线间的夹角为1?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叉腿为一根“U”型管材。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折支座的铰轴转点设于所述中管前方,所述纵折支座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中管和所述五通。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上设有基座,所述基座通过回力弹簧和支点螺丝安装有后锁扣,所述后叉上设有配合所述后锁扣的锁口,所述后叉的前上端还安装有减震胶,所述减震胶设有与基座配合的弧口。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叉腿下方设有前轮轴耳,所述前轮轴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前轮轴的轴孔,所述轴耳斜向前延伸至使所述轴孔置于所述头管的转轴线的前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为一根避震弹簧条,所述避震弹簧条内还安装有内套管。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折叠时所述后叉可通过所述纵折支座沿所述中管的轴心向右摆动,使所述后叉偏向车梁右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后双向纵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前叉、后叉、车梁、头管及中管,所述头管及中管分别连接车梁的前后两端,所述中管的下端铰接安装有纵折支座,所述后叉与所述纵折支座相连接,使得所述后叉可沿所述中管的轴心摆动,所述前叉包括第一前叉腿、第二前叉腿和连杆,所述第一前叉腿的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头管的下端,所述第一前叉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前叉腿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前叉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解连接于所述头管上。该自行车折叠后,前、后轮贴合紧凑,节省占地空间,站立稳,便于存放,传动部分不会随折叠发生变化导致掉链或不必要的复位磨损,前后减震装置使骑行过程舒适安全。
【IPC分类】B62K15/00
【公开号】CN205075965
【申请号】CN201520481927
【发明人】谭勇泉
【申请人】谭勇泉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