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870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的包括内坡道部分及外坡道部分的装载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所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船的装载坡道。
背景技术
用于船的大型装载坡道通常分成至少两个坡道部分,所述两个坡道部分铰接并可 相对于彼此折叠,并且可以折起至抵靠船开口的搁置位置并全部地或部分地作为装载门。 在瑞典公开文献SE 342010中描述并示出了这种装载坡道的示例。在该公开文献中公开了 主绞盘以及坡道部分绞盘,所述主绞盘设置成用以控制整个装载坡道的在抵靠码头的展开 位置与抵靠装载开口的折叠位置之间的大摆动运动,所述坡道部分绞盘用以在装载坡道的 展开期间使外坡道部分外摆。液压缸形式的液压动力装置设置成用于外坡道部分相对于内 坡道部分——其附连到船上用于针对例如由潮汐所导致的不同的码头高度进行调节—— 的有限的角度调节,所述液压动力装置承受来自装载坡道重量以及还来自过往车辆的较大 压缩力。这些压缩力可能达到使动力装置受到较大压力的量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创建一种用于船的装载坡道,其中设置用于坡道部分之间的角度 调节的动力装置,从而使过载的风险最小化。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所附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装载坡道来实现。


下面将在实施方式中并参照附图来更加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和2分别是在不同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3和4分别是装载坡道的附连于船上的部分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5和6分别是装载坡道的一部分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其示出了调节机构的结构, 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的内坡道部分与外坡道部分之间的角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装载坡道1,所述装载坡道1连接于船2,示出了船 2的一部分,例如船的船尾3。坡道通常可以连接于船的诸如船头或其中一侧的另一部分, 船还可以设有一个以上的装载坡道以用于可选的装载及卸载路线。装载坡道1绕大致水平 的轴4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船上,所述轴4定位成与船上的装载开口 5相关,并且所述装载 坡道1绕该轴铰接以便在展开的装载位置和折叠位置——其中所述装载开口部分地或完全 地关闭——之间变换。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装载坡道1还能够绕大致竖直的枢转轴6向侧 面枢转从而能够朝向码头7摆动,其存储平面8在图1中以两个可选的水平并由此以两个 可选的装载坡道位置显示。
3
装载坡道1相对较长,并且由于实际原因而被分成两个坡道部分连接到船上的 一个内坡道部分8 ;以及一个外坡道部分9,所述外坡道部分9有利地在其朝向码头7的外 端部10上包括支撑片状部11。所述两个坡道部分8、9通过铰链12以枢转的方式相互连 接,所述铰链12定位在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13内侧的一定距离处,并位于外坡道部分9 的内端部14处。分开的装载坡道1的优点在于只需要较小的力来向上摆动折叠的装载坡 道,并且其可以以完全折叠在一起的方式存储在抵靠船开口 5的存储位置中而不会在此上 方突起,另一优点在于所述两个坡道部分8、9可以调节成相对于彼此具有角度以便适应码 头与装载坡道对船的连接——换言之与枢转轴4或装载开口 5的下边缘——之间的不同的 高度差。支撑片状部11能够通过枢转轴15相对于外坡道部分9枢转,以便能够适应码头 的存储平面。两个坡道部分8、9分别包括梁结构,所述梁结构具有间隔开的纵向延伸的侧梁段 16、17、18、19以及在这些侧梁段之间延伸的横梁20(图4中示出)。其支撑用于每个坡道 部分8、9的行驶区域21、22,所述行驶区域由强力板构成以便支撑预期载荷,该载荷通常由 某种车辆组成。支撑片状部11还包括短行驶区域23,所述短行驶区域23最大限度地包括 多个较小的支撑片状部24,所述支撑片状部24能够适应码头6的存储平面7的不平整。为了装载坡道的作为一个整体的下降运动和提升运动,设置绞盘机构25,所述绞 盘机构在固定端部26与可移动端部27之间延伸,所述固定端部26在装载开口 5的上方定 位在船2上,所述可移动端部27定位在装载坡道1的内装载坡道8的外端部28处。所述 绞盘机构实际上双重地设有两个绞盘,在装载坡道的每侧上一个。为了外坡道部分9朝向 和远离内坡道部分8的下降运动,设置下降绞盘29,所述下降绞盘29在内坡道部分的外端 部28与远离枢转中心——即轴12——的位置之间延伸,例如定位成朝向外坡道部分的侧 梁段18、19的中心。图3和4示出了内坡道部分8的放大比例图,更具体地示出其梁结构,该梁结构包 括侧梁段16、17和横梁20。为简单起见,该结构示成短版,但是其实际上如图1和2所示 那样相当长。梁结构在两侧上包括位于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28处的上梁段30和下梁段 31,所述上梁段和下梁段分别包括中间具有空间32的两个延伸的梁33、34、35、36。这些梁 段形成了支腿37形状的下压元件的引导,所述支腿37形状的下压元件在内坡道部分8的 外端部28的每一侧上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可移动地连接。这些支腿37分别连接到用于传 递来自动力装置的动力的机构或连接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以通过横向于内坡道部 分8的行驶区域的长度位移运动来调节位置。由此,外坡道部分9的角位置可以相对于内 坡道部分8进行调节,这将在下面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如图5和6所示,支腿包括位于其下端部38处的足部39,所述足部39设置成以可 分离的方式顶住外坡道部分9的梁段40,在该示例中顶住外坡道部分的位于其两侧的侧梁 段18、19的梁段的顶面。为了确保支腿37的稳定性,所述支腿37在其下侧分别连接到连 杆41,所述连杆41在其后端部42处相对于外坡道部分9以枢转的方式——在该示例中围 绕两坡道部分8、9之间的轴12——连接。每个连杆41的前端部43连接到相应支腿37的 足部39,所述足部39通过枢转轴44在支腿处进行铰接以便控制连杆的旋转,其中,连杆41 与足部之间的连接可替换为刚性连接。此外,足部39有利地形成为向下开口的U形,从而 部分地围绕梁段40。允许足部39与梁段之间的接触表面在调节运动期间在一定程度上滑
4动,并且在当外坡道部分9折叠抵靠内坡道部分8时的外坡道部分9的摆动运动期间允许 所述接触表面完全脱离相互接触。为了调节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的角位置,如上所述,设有动力装置或 调节装置48、49,所述调节装置48、49设置成通过动力传动机构47来调节支腿37处于不 同位置中,从而在位于距枢转轴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将外坡道部分9下压至所需程度。在该 示例中,所述调节装置48、49的数量为两个并且为线性调节装置类型,即,即使运动源为如 在利用两个旋转电动马达61、62的示例中的旋转,所述调节装置48、49仍产生线性力运动。 动力传动机构47针对每个马达具有由所述马达驱动的蜗轮64、65,其中每个所述蜗轮驱动 带螺纹的不转动杆50、51。每个蜗轮64、65直接地或通过其电动马达经由枢转支架52、53 紧固于内坡道部分8的外侧部分28,所述枢转支架52、53具有大体上水平的枢转轴用以控 制较小的枢转运动。允许杆50、51的下端部突出到内坡道部分8的各侧梁段16、17中的梁 之间的空间32中。所述螺纹杆50、51在上端部处通过铰链54、55以不可旋转的方式紧固 至共用的双臂拉臂56的任一侧,所述双臂拉臂56具有中央枢转轴57,拉臂56通过所述中 央枢转轴57紧固于支腿37的上部部分。由于蜗轮形成了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的固定参照点,因此蜗轮64、65的启动意味 着螺纹杆50、51的向下或向上的大体线性运动以及支腿37的相应的线性运动。向下的运 动通过支腿抵靠外坡道9的梁段40而产生增大的压力,这样导致改变其相对于内坡道部分 8的角位置,同时下降绞盘29卸载并允许这种调节运动。下降绞盘的两个滑轮58、59在图 5和6中示出,一个定位在内坡道部分8的外端部处,而另一个滑轮定位在外坡道部分9上 的距其枢转轴12的一定距离处。未示出的缆索绕所述两个轮置成环状并延伸至定位在船 的船尾处的电驱动绞盘,从而以已知的方式来调节环的长度,由此使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 内坡道部分折叠或展开。用于内坡道部分的滑轮60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坡道的摆动运动 也在图5和6中示出。在外坡道部分9的完全展开位置中,将会采取面朝上的部分顶住内坡道部分8的 面朝下的部分的终止位置,从而使调节装置48、49完全卸载。当例如因为船的装载平面与 码头的装载平面之间的高度上的较大差距而需要对外坡道部分9进行角度调节时,启动调 节装置并且使蜗轮64、65的螺母元件旋转且在杆50、51上施加拉伸力,该拉伸力通过拉臂 56转变成支腿37的压缩力,其通过足部39下压外坡道部分直至获得所需的角度位置。有 利地,操作者通过未示出的角度传感器和指示器可以看到所达到的角位置。通过在相反的 方向上启动调节装置——即马达和蜗轮反向旋转,杆向上移动并且支腿37上升,这意味着 外坡道部分9可以减小其相对于内坡道部分的角位置。通过拉臂56的枢转布置,避免了由 于不均勻的载荷所导致的压力,该不均勻的载荷例如由于调节速度中的小差异所导致。通过上述的动力传动机构,所述机构和调节装置受到纯拉伸力,因为支腿37中的 压缩力被转变为拉伸力,从而降低了断裂的风险。本发明不限于示出的和描述的示例,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改 变。例如,可以在坡道的每一侧上设置超过一对的电动调节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例如在每 一侧上两对。通常,调节装置可以由液压缸构成,其通过上述的布置也将承受拉伸力。这些 都存在于在拉臂的铰链54、55与枢转支架52、53之间附连的该连接中。还可以在内坡道部分的每一侧上仅设置单套调节装置,其中拉臂的一个端部具有
5相对于内坡道部分固定的枢转轴。这可以与电动调节装置以及液压缸一起实施。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船(2)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并包括内坡道部分(8)和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坡道(1),所述内坡道部分(8)在装载开口(5)处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船(2),所述外坡道部分(9)绕枢转轴(12)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内坡道部分(8)以便从所述装载坡道的展开的装载位置折叠到搁置位置而抵靠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以及在所述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不同角位置之间进行调节,其中,所述坡道部分(8、9)中的一个包括在另一坡道部分(8、9)上方部分重叠的段,并且动力装置(48、49)设置成距所述枢转轴(12)一定距离,用于通过调节支腿(37)的位置来调节所述外坡道部分(9)相对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角位置,所述支腿(37)设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并且在装载位置中受到压缩力,其特征在于,至少动力传动机构(47)设置成与所述动力装置(48、49)协同作用,用以将所述支腿(37)中的压缩载荷转变成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7)和动力装置(48、49)中的拉伸载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7、48)附连于所述内 坡道部分(8)的前端部(28),所述前端部(28)在所述述外坡道部分(9)上方部分重叠,所 述支腿(37)包括位于背离所述外坡道部分(9)的端部处并且被包括在所述动力传动机构 (47)中的拉臂(56),并且,所述动力装置(48、49)在所述拉臂(56)与位于所述内坡道部分 (8)处的支架之间附连以承受所述拉臂(56)上的拉伸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 包括为至少一个旋转电动马达(61、62)形式的调节装置,其中所述动力传动机构(47)包括 具有螺纹杆(50、51)的蜗轮(64、65),所述螺纹杆(50、51)附连于所述拉臂(5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 包括两个或更多个电动马达(61、62)并且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拉 臂(56)的两侧的两个或更多个杆(50,51) 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48、49)设置成大体上平 行于所述内坡道部分(8)的行驶区域(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50、51)大体上横向于所述行驶 区域(21)定向,并且设置成在每个支腿(37)顶住所述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位置中通过 所述拉臂(56)在所述支腿(37)上施加拉伸力。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载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61、62)、所述螺纹杆 (50,51)和所述蜗轮(64、65)在装载坡道(1)的每一侧上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拉臂(56)以 枢转的方式连接于属于其的所述支腿(37),并且所述杆(50、51)在它们的其中一个端部处 以能够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拉臂(56)的任一侧,并且所述蜗轮(64、65)附连于所述内坡 道部分⑶。
全文摘要
用于船上货物的装载和卸载并包括内坡道部分(8)和外坡道部分(9)的装载坡道,所述内坡道部分(8)在装载开口处以枢转的方式连接于船(2),所述外坡道部分(9)绕枢转轴(12)以枢转的方式连接到内坡道部分以便从装载坡道的展开的装载位置折叠到搁置位置而抵靠于内坡道部分。外坡道部分(9)能够相对于内坡道部分(8)在不同的角位置之间调节,其中所述坡道部分中的一个包括在另一坡道部分上方部分重叠的段。动力装置设置成距所述枢转轴一定距离,用于通过调节支腿的位置来调节外坡道部分相对于内坡道部分的角位置。所述支腿设置在装载坡道的每一侧上并且在所述装载位置中受到压缩力。动力传动机构(40)与动力装置(61、62)协同作用,用以将支腿(37)的压缩载荷转变成动力传动机构(47)和动力装置(48、49)中的拉伸载荷。
文档编号B63B27/14GK101939214SQ200980104182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9日
发明者乔纳斯·努德斯特伦, 汤米·约翰松 申请人:货运技术瑞典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