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兼用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4510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生衣兼用坐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平时能够作为坐垫使用、而在海嘯或洪水等引起的水灾事故时还能作为救生衣利用的救生衣兼用坐垫。
背景技术
在例如飞机、船舶上,作为用于确保乘客、乘员安全的救灾工具,通常备置有救生衣。另外,在船舶中存在经常穿着这种救生衣的情况。像这样,一般的救生衣是在能预想到在事故发生时被抛到水中的搭乘工具上所常备的装置,或者是搭乘于那种搭乘工具的人员为确保安全而经常穿着的装置。关于救生衣,到目前为止存在很多发明,也存在例如使救生衣兼用于飞机用的座 椅以提高便利性的方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实开平5-2679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实开平4-22855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3146050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实开平5-29448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4-41392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6-2304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虽然在像房屋(包括独户住宅、公共住宅和高级公寓等集体住宅、用于住宅以外的用途的所有建筑物)那样基本上不会预想到水灾事故等或者几乎不会预想到的场所不会备置救生衣,但对于这种房屋而言,由于在沿海地区和江河边地区,因预料之外的海嘯或大洪水等原因而被卷入到水灾事故的危险性也不为零,因此今后常备救生衣的想法有可能得到普及。但是,救生衣在除实际使用时之外,是体积大的物体,平时生活中备置有些夸张的感觉,存在难以融入到平时生活的问题。如果过于在意日常生活中的屋内的美观而将这种救生衣保管到诸如储藏室或仓库的场所,在紧急时刻无法立即穿着。因此,救生衣需要放置在例如起居室、餐厅、卧室、日式房间、西式房间等那种即使在紧急时也可以立即穿着的场所。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被置于平时的生活空间内也会融入到该生活的救生衣兼用坐垫。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具备可折叠的浮力部,所述浮力部具有在折叠时相互接触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在具有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浮力部构成体上沿着所述第一浮力部构成体的厚度方向形成有通孔,在具有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浮力部构成体上设有嵌合于所述通孔的凸部。根据此结构,折叠着的浮力部不但可以作为坐垫内的缓冲材而发挥作用,而且外观上也可以被认为是普通的坐垫。并且,折叠着的浮力部一展开,浮力部的第一面侧就会出现通孔,浮力部的第二面侧就会出现凸部,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者使头部穿过该通孔来作为救生衣发挥功能。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使得所述浮力部以折叠着的状态容纳到罩内。根据此结构,由于浮力部平时以折叠着的状态容纳到罩内,因此折叠着的浮力部会作为坐垫内的缓冲材发挥作用,且在外观上会被认为是普通的坐垫。一旦从罩取出浮力部并展开折叠着的浮力部,浮力部的第一面侧就会出现通孔,浮力部的第二面侧就会出现凸部。而且,如果使用者使头部穿过该通孔,浮力部就会作为救 生衣而发挥作用。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使所述凸部的高度和所述通孔的深度为大致相同的尺寸。在上述结构中,还可以在所述浮力部上设置躯干系带,在使用者穿用时,该躯干系带缠绕于躯干周围以将所述浮力部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浮力部还可以设有大腿系带,在使用者穿用时,该大腿系带缠绕于左右腿的根部周围以将该浮力部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通孔还可以从所述第一浮力部构成体的大致中央部分向所述第二浮力部构成体侧延伸。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即使存在于平时的生活空间内也会融入到该生活空间的救生衣兼用坐垫。


图I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救生衣兼用坐垫的立体图。图2是图I所示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在从罩中取出时的、折叠状态的浮力部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图2所示的折叠着的浮力部展开到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到的穿着展开了的浮力部的使用者的立体图。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到的穿着展开了的浮力部的使用者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救生衣兼用坐垫
2罩
3浮力部
4躯干系带
5背部系带 6、7大腿系带 21 拉锁
31%一洋力部构成体
32第二浮力部构成体 31B内侧面(第一面)
32A外侧面(第二面)
34通孔
35凸部H 凸部的高度尺寸D 通孔的深度尺寸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救生衣兼用坐垫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救生衣兼用坐垫I具备罩2、以折叠着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为对折的状态)容纳到罩2内的浮力部3,构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俯视图为矩形形状(本实施方式中俯视图大致为正方形)而成。罩2由例如棉、聚酯纤维、尼龙等、或者是组合这些材料的素材所构成。另外,如图I所示,在罩2的侧周面上,在比侧周长的3/4长出若干的范围内设有拉锁21。并且,在打开了该拉锁21的状态下,将浮力部3对折而收纳到罩2内,当拉上拉锁21时,浮力部3就会作为缓冲材而发挥作用,从而构成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不折不扣的坐垫。当拉开救生衣兼用坐垫I的拉锁21并从罩2中取出浮力部3时,浮力部3成为如图2所示的那种对折的状态。浮力部3具备由例如聚氨酯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泡沫橡胶等闭孔型发泡树脂构成的、俯视图大致为正方形形状的板状的两个浮力材料,且构成为如下结构通过布帛包裹这两个浮力材料而成为间隔着后述的连接部而分离的状态。浮力材料如果被例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软质聚氯乙烯等非渗透性部件包覆,就没有必要一定要采用通过布帛包裹的结构,因此浮力材料也可以由非渗透性材料浸溃(涂覆)。以下,将两个中的一个浮力材料311被包裹在布帛312而成的部分称为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将另一个浮力材料321 (形成有后述的凸部)被包裹在布帛322而成的部分称为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将把这些第一浮力部构成体I和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以一定间隔隔开而连接起来的部分称为连接部33。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上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通孔34。该通孔34是使用者的头部所要穿过的孔,位于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的大致中央以供使用者的头部穿过的头贯通部341和供使用者的脖子穿过的颈贯通部342相互连接,整体上呈葫芦状。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示那样,之所以使头贯通部341的轮廓比颈贯通部342大,是为了使头部易于穿过通孔34并提高脖子周围的维持感,但只要是供头部及脖子穿过的形状,通孔整体的轮廓不限于葫芦形,可以采用也包括仅为圆形形态的多种形态。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的外侧面31A,换句话说,在表示浮力部3对折的状态的图2的状态下朝向上侧的面,再换句话说,在表示救生衣兼用坐垫I被使用者穿着的状态的图4及图5中接触于使用者的肩或胸的上部的面,在该面上安装有背部系带5,该背部系带5的一端5a连接于位于通孔34的边缘中离连接部33最远位置的缘34a、另一端5b设有躯干系带4。如图4及图5所示,此躯干系带4在救生衣兼用坐垫I被穿用时缠绕于使用者的躯干。另一方面,背部系带5的宽度在一端5a最宽并随着朝向另一端5b而逐渐变窄,通过通孔34上部的部分形成为大致能够覆盖通孔34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背部系带5还可以为通过非渗透性部件包覆带状的浮力材料,进一步沿长度方向配设有用于确保强度的芯材的结构。在使浮力部3为对折的图2的状态下,在与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的内侧面(第一面)31B接触的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的内侧面(第二面)32A上设有嵌合于通孔34的凸部35。该凸部35的从所述内侧面32A开始的高度尺寸H优选与通孔34的深度尺寸D —致,但如果是在预定范围内,无论其中一个比另一个大还是小都是可以的。如果凸部35从通孔34过度凸出,或者相反地过度凹陷,作为坐垫而使用时的坐感就会变差,因此该预定范围被设定在不影响坐感的恰当的范围内。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背部系带5构成为覆盖通孔34的开口的大部分,因此即使凸部35稍微过度凹陷,凹凸所引起的阶梯感也会通过该背部系带5而缓和,坐感相比于没有该背部系带5的情况也会得以改善。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的外侧面32B的边缘部中,位于距连接部33最远的位置的边缘部32a的左右,设有两组大腿系带6、7。例如,图3中的左侧的两根系带为缠绕于右腿根部周围的右腿用的大腿系带6,右侧的两根系带为缠绕于左腿根部周围的左腿用的大腿系带7。下面,分别对构成如上的救生衣兼用坐垫I的使用方法、作为坐垫使用时的作用效果、作为救生衣穿着时及使用时的作用效果分别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在平时,由于对折状态的浮力部3呈收纳在罩2内的形态,且对折状态的浮力部3作为缓冲材而发挥作用,因此救生衣兼用坐垫I构成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功能上都不折不扣的坐垫。因此,即使被置于平时的生活空间也不会有任何不和谐的感觉,因此能够融入到平时的生活。另外,由于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形成有在作为救生衣使用时供使用者的头部穿过的通孔34,因此,如果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上不设置凸部35,作为坐垫使用时就会产生那种由于通孔34部分凹陷而产生阶梯从而使坐感变差的不良情况,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孔34部分的凹陷会由于被凸部35填充而完全不产生阶梯,或者仅产生就坐着的人不会注意到的程度的阶梯,因此能够确保与普通坐垫同等程度的坐感。
另外,通过通孔34的凹陷和凸部35的凹凸配合,作为坐垫使用时的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和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的横向偏移就会得以防止,因此即使将浮力部3以对折状态收纳在罩2内,也不会影响作为坐垫的舒适性。当将救生衣兼用坐垫I作为救生衣使用时,拉开罩2的拉锁21,从中取出浮力部3。如图2所示,由于从罩2内取出的浮力部3呈对折的状态,因此使用者如图3所示的那样展开浮力部3,并如图5所示的那样使头部从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的外侧面31A穿过通孔34。 此时,使背部系带5位于脊背侧,并从脊背侧将设于背部系带5的另一端5b的躯干系带4缠绕于腹侧并如图4所示的那样相互固定。而后,通过分别固定左右的大腿系带
6、7来完成穿着作业。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救生衣兼用坐垫I仅通过使头部穿过通孔34并固定躯干系带4和大腿系带6、7就会完成穿着作业,因此该作业极其简单且会在短时间内结束。而且,由于平时就作为坐垫而存在于生活空间,因此即使在遭遇到例如海嘯、大洪水等引起的水灾事故时也在身边,能够避免那种来不及穿着的事态。一旦穿着救生衣兼用坐垫1,如图4及图5所示,在第一浮力部构成体31中,位于头部后方的部分就会恰似枕头那样发挥作用,因此即便是在水灾事故中漂流时,头部也容易露出到水面以上,容易确保呼吸。另外,在第二浮力部构成体32中,浮力材料的体积会增加凸部35所占有的部分而使浮力变大,因此能够使更大的浮力作用于总是处于水中的躯干部,从而使得使用者的身体易于漂浮。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是供头部穿过的通孔34,通过躯干系带4以及大腿系带6、7也能够将浮力部3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因此,即便是被波浪拍打,浮力部3也不会从身体脱落。特别是,浮力部3会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浮力而在水中力总是朝向上方起作用,因此,利用躯干系带4以及大腿系带6、7而进行的向身体的固定对于防止从身体脱落
非常有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浮力部3容纳于罩2内而成的救生衣兼用坐垫I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救生衣兼用坐垫也可以为不具备罩2的结构。在此情况下,通过通常使用的坐垫的素材来包裹浮力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救生衣兼用坐垫,所述救生衣兼用坐垫具备可折叠的浮力部; 所述浮力部具有在折叠时相互接触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在具有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浮力部构成体上沿着所述第一浮力部构成体的厚度方向形成有通孔,在具有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浮力部构成体上设有嵌合于所述通孔的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其中,所述凸部的高度和所述通孔的深度被设定为大致相同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其中,所述浮力部上设有躯干系带,在使用者穿用时,该躯干系带缠绕于躯干周围以将所述浮力部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其中,所述浮力部上设有大腿系带,在使用者穿用时,该大腿系带缠绕于左右腿的根部周围以将该浮力部固定于使用者的身体。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其中,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浮 力部构成体的大致中央部分向所述第二浮力部构成体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救生衣兼用坐垫,其中,具有可容纳所述浮力部的罩,所述浮力部以折叠着的状态容纳到所述罩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被置于平时的生活空间内也会融入到该生活的救生衣兼用坐垫。所述救生衣兼用坐垫具备可折叠的浮力部和可套卸地容纳折叠着的所述浮力部的罩。所述浮力部具有在折叠时相互接触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并在具有所述第一面的第一浮力部构成体上沿着所述第一浮力部构成体的厚度方向形成有通孔,在具有所述第二面的第二浮力部构成体上设有嵌合于所述通孔的凸部。
文档编号B63C9/135GK102837810SQ20121019113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辰野勇, 真崎文明, 辰野岳史, 鹰取秀雄, 下仓淳史 申请人:美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