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77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文披露了一种用于呼吸设备(1)的束具(10),该束具布置成支撑并排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100)。该束具包括布置成并排的多个纵向延伸的气瓶槽道(50、52、54),每个气瓶槽道均具有后壁(56、58、60)并且沿着其长度是至少部分地敞开的并且布置成容纳气瓶。相邻的气瓶槽道(50、52;52;54)由纵向延伸的槽道侧壁(62、64)横向地隔开,所述槽道侧壁在使用中设置在相邻的气瓶(100)之间。
【专利说明】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harness),该束具能够支撑并排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cylinder)。
[0002]自给式呼吸设备(self-containedbreathing apparatus, SCBA)典型地包括用于将单个可呼吸气体气瓶支撑在使用者的背上的束具、用于减小气瓶内气体的压力的减压器、以及用于将可呼吸气体供应至使用者的流体供应管线。
[0003]尽管这样的设备适用于多种应用,然而气瓶通常是相对重的并且具有大的直径。因此,气瓶通常从使用者的背部伸出并且在使用者需要爬行或者攀登穿过有限的空间时可带来造成绊住(snagging)的风险。此外,呼吸设备的重心位于使用者的后面且远离使用者的背并且因此具有将使用者向后拉的趋向,降低他们的稳定性。
[0004]因此可能理想的是提供较低轮廓的呼吸设备套件。
[0005]在先前考虑的设备中,多个小直径气瓶并排地位于可穿戴在使用者的背上的织物袋中。这可能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呼吸设备对于穿戴不是特别稳定和舒适。此外,相邻的气瓶之间可存在摩擦,其可导致气瓶的损伤。
[0006]因此可能理想的是,提供用于携带并排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的呼吸设备的改进的束具,其对气瓶提供加强的保护。
[0007]在广义的方面,本发明涉及设置成并排并且每个沿着其长度是至少部分地敞开的多个气瓶槽道,具有将相邻气瓶槽道隔开的侧壁,该侧壁在使用中设置在相邻的气瓶之间。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该束具布置成支撑并排的(或者横向间隔开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该束具包括布置成并排(或者横向间隔开的)的多个纵向延伸的气瓶槽道,每个气瓶槽道具有后壁并且沿着其长度是至少部分地敞开的并且布置成容纳气瓶,其中,相邻的气瓶槽道由纵向延伸的槽道侧壁横向地隔开,所述槽道侧壁在使用中设置在相邻的气瓶之间。气瓶槽道可沿着其整个长度是开口的,从而有利于气瓶简单地插入槽道中。气瓶槽道可为柔性或者刚性的。气瓶槽道可被布置成容纳单个气瓶。在一些设备中,槽道侧壁可布置成设置在相邻的气瓶之间并且可沿着气瓶的整个长度设置以便保护气瓶。
[0009]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可设置有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在使用中布置成阻碍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保持装置可为任何合适的装置或者机构。例如,保持装置可为套索、条、带或者伸出部。
[0010]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可设置有管道保持器,使得管道在使用中可附接至槽道侧壁以便阻碍槽道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withdraw)。管道保持器可为夹持件或者槽道。该管道保持器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可位于槽道侧壁的前方,使得管道可在气瓶的前方附接至槽道侧壁。该管道保持器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可包括管道保持器槽道,管道保持器槽道与槽道侧壁一起纵向地延伸并且在管道保持器槽道内可保持一管道。管道保持器槽道可沿着其长度是闭合的,或者可沿着其长度是可打开的或者是部分地敞开的。该管道保持器槽道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槽道可与相应的槽道侧壁同等延伸。该管道保持器槽道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槽道可以是沿着其长度可打开的,使得管道可插入管道保持器槽道中或者从其中移除。
[0011]后壁和/或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可包括织物层。后壁可具有与气瓶的形状相对应的弯曲轮廓。后壁和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可由连续的织物层或者由附接在一起(诸如通过缝合)的多个织物片或层形成。该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可包括双织物层。织物可折叠在其自身上以形成侧壁。该双织物层或者每个双织物层可沿着介于槽道侧壁与一对相邻后壁之间的第一纵向延伸线缝合在一起。该缝合线可形成侧壁的基部。该双织物层或者每个双织物层可沿着处于槽道侧壁的前向边缘的后方的第二纵向延伸线缝合在一起。
[0012]沿着第二纵向延伸线的缝合可形成管道保持器槽道或者形成管道保持器槽道的至少一部分。
[0013]束具还可包括盖,盖可在至少闭合构造与打开构造之间运动,在闭合构造中,气瓶在使用中是被覆盖的,在打开构造中,气瓶在使用中是至少部分地暴露的。
[0014]束具还可包括纵向间隔开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布置成分别保持每个气瓶的上部和下部。多个气瓶槽道可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延伸。纵向间隔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可通过纵向延伸的背衬件耦接(或者附装)在一起。纵向延伸的背衬件可包括、限定或者形成多个气瓶槽道。背衬件可包括织物层。
[0015]束具还可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束具还可包括腰带。
[0016]可存在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或者至少四个气瓶槽道。
[0017]气瓶可具有例如介于50mm-150mm之间、介于50mm-100mm之间、或者介于75mm-100mm之间的直径。气瓶的长度可例如介于500mm-1000mm之间、介于600mm-900mm之间、或者介于700mm-800mm之间。
[0018]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呼吸设备套件,包括:根据本文中的任何描述的束具;以及由所述束具支撑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其中,每个气瓶均设置在气瓶槽道中。
[0019]气瓶可具有碳纤维的最外层。气瓶可具有通过流体接头而流体连通的上气瓶部和下气瓶部。流体接头可为柔性的。
[0020]本发明可包括在此描述的特征和/或限制的任何组合(除了互不相容的这样的特征的组合之外)。
[0021]现在将参考附图以实例的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
[0022]图1示意性示出了呼吸设备套件的前视图;
[0023]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呼吸设备套件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了盖;
[0024]图3示意性示出了图2的呼吸设备套件,其中去除了备用气瓶模块;
[0025]图4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呼吸设备套件的束具的立体图;
[0026]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呼吸设备套件的束具的前视图;
[0027]图6示意性示出了贯穿束具的截面图,其中去除了气瓶和管道;以及
[0028]图7示意性示出了贯穿束具的截面图,其中气瓶和管道处在适当位置中。
[0029]图1和2示出了呼吸设备套件I,包括束具10、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100和各种呼吸设备部件。在该实施例中,束具10能够支撑并排的三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100。然而,应当认识到的是,束具10可以是能够支撑任意合适数量的可呼吸气体的气瓶。束具10包括呈柔性织物板的形式的盖12,盖可在打开构造与闭合构造(在图1中示出)之间运动,在打开构造中气瓶100是暴露的,在闭合构造中气瓶100被覆盖。为了清楚的目的,在图2中并未不出盖12。
[0030]呼吸设备套件I除了包括可呼吸气体的主气瓶100之外还包括可拆卸地附接至束具10的备用气瓶模块210。备用气瓶模块210包括可呼吸气体的气瓶、顶部壳体212、流量控制阀214、压力计216以及流体连接器218。如在图3中可看到的,如果需要,备用气瓶模块210可与束具I完全分离并且可用于救援或类似的目的。
[0031]图4和图5示出了束具10,其中去除了盖12并且不存在气瓶100。束具10布置成穿戴在使用者的背上并且通常沿着使用者的背的方向纵向地延伸。束具10包括上壳体14和与上壳体14纵向间隔开的下壳体16。上壳体和下壳体14、16在大体上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横过使用者的背的方向上延伸。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通过纵向延伸的背衬件18附接在一起,所述背衬件在该实施例中为织物板。应当认识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背衬件18可为例如刚性板、柔性板、或者刚性杆系列。背衬件18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例如通过缝合(stitching)或铆接)附接至上壳体和下壳体12、14。
[0032]上壳体14布置成保持每个气瓶100的上端并且下壳体16布置成保持每个气瓶100的下端。下壳体16还容纳其他呼吸设备部件,这将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当气瓶附接至束具10并且由其支撑时,这形成纵向刚度由气瓶提供并且横向刚度由上壳体和下壳体14、16提供的大致刚性的组件。
[0033]束具10还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20、22以及使束具能够由使用者舒适地穿戴的腰带24。腰带24枢转地附接至盘26,该盘附接至背衬件18。左肩带和右肩带20、22每个均在上端处附接至顶部壳体14并且在下端处附接至盘26。可出于使使用者舒适度最大的目的来调节肩带20、22和腰带24的长度。
[0034]织物背衬件18限定第一、第二和第三纵向延伸的气瓶槽道50、52、54,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纵向延伸气瓶槽道每个均布置成容纳单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气瓶槽道50、52、54并排地定位并且因此在横向上相互间隔开。气瓶槽道50、52、54每个均具有后壁56、58、60以及分别将第一和第二气瓶槽道50、52以及第二和第三气瓶槽道52、54隔开的第一和第二槽道侧壁62、64。气瓶槽道50、52、54每个均沿着其整个长度敞开,这允许气瓶容易地插入槽道50、52、54中以及从其中移除,并且每个槽道在上壳体和下壳体14、16之间延伸。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气瓶槽道50、52、54可仅仅沿着其长度部分地敞开。
[0035]如在图2中所示,在组装呼吸设备套件I时,单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100设置在三个气瓶槽道50、52、54中的每个内。第一和第二槽道侧壁62、64位于相邻的气瓶100之间,并且因此防止气瓶的直接相互接触。每个气瓶100的上端由上壳体14保持并且每个气瓶的下端由下壳体16保持。这形成相对稳定的低轮廓套件。
[0036]现在将参照图6和图7来描述背衬件18和气瓶槽道的布置和构建。
[0037]如从图6可见,背衬件18(其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14、16并且其限定气瓶槽道50、52、54)由连续的织物层形成,并且前盖12也由相同的织物层形成。单个连续的织物层被缝合以形成气瓶槽道50、52、54和槽道侧壁62、64。
[0038]织物层沿着纵向线折叠在其自身上,从而形成双织物层,以形成第一和第二槽道侧壁62、64。槽道侧壁62、64因此大致垂直于气瓶槽道的后壁56、58、60。所述折叠形成每个侧壁62、64的前向边缘(或侧)66、68。形成槽道侧壁62、64的每个双织物层沿着介于槽道侧壁62、64与相邻后壁的对56、58 ;58、60之间的第一纵向延伸线70、72缝合,以将两个层缝合在一起。这形成槽道侧壁62、64的基部。形成槽道侧壁62、64的每个双织物层还沿着位于前向边缘66、68后方的第二纵向延伸线74、76缝合,以将两个层缝合在一起。沿着第二纵向延伸线74、76的缝合形成第一和第二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所述第一和第二管道保持器槽道纵向地延伸并且与槽道侧壁62、64同等延伸(coextensive)。在该特定实施例中,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沿着其长度是闭合的并且在第一和第二端处是敞开的。然而,应该认识到的是,保持器槽道可沿着其长度部分地敞开、或者是可打开的。为了增加盖12的刚性,将附加织物板82缝合至盖12。盖12沿着气瓶槽道50、52、54的整个前部延伸并且可以通过维可牢(Velcro等固定至背衬件18。为了接近气瓶槽道50、52、54,盖可与背衬件18的一侧分离并且折叠成其中槽道50、52、54是暴露的打开构造。
[0039]图7示出了支撑三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100的束具10,其中单个气瓶位于三个气瓶槽道50、52、54中的每个中。如可看出,每个气瓶牢固地保持在位于后壁56、58、60、侧壁62,64以及盖12之间的相应的槽道50、52、54中。重要的是,槽道侧壁62、64沿着其整个长度设置在每个相邻的气瓶100之间,并且因此防止相邻的气瓶100彼此接触。这防止可由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伤。在一种布置中,气瓶的最外层包括可能对摩擦损伤敏感的碳纤维。因此,织物槽道侧壁62、64防止相邻的碳纤维层的磨损。
[0040]纵向延伸管道126、128位于处在气瓶前方的每个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中。如在图2中最佳看出的,两个管道126、128在管道槽道78、80内从下壳体16的内部沿束具向上纵向地延伸至上壳体14。管道126、128延伸至左肩带和右肩带20、22上的位置。在该实施例中,管道中的一个是遮蔽电缆线(诸如电源缆线和信号缆线)的电气管道126,并且另一个管道是将中压可呼吸空气从气瓶供应给使用者的中压管道128。应当认识到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或者两个管道可为电气或者液压的,并且可存在任何合适数量的管道。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将管道126、128保持在预定位置中并且防止它们变松和产生绊住的危险。
[0041]保持在由槽道侧壁62、64提供的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内的管道126、128还提供另一重要的益处。管道126、128的直径大于相邻的气瓶100之间的间隙并且因此管道126、128防止(或者至少阻碍)槽道侧壁62、64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管道126、128因此用作防止槽道侧壁变得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移位的保持装置。
[0042]尽管已描述管道保持器槽道78、80沿着其长度是闭合的并且与侧壁62、64是同等延伸的,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保持器槽道78、80可以是可沿着其长度打开的。例如,保持器槽道78、80可设置有维可牢(Velcro ?)接缝或者设置有将使保持器槽道78、80能够打开从而使得管道可容易地定位在槽道内的拉链。代替管道保持器槽道,每个侧壁可设置有用于将管道与其附接或耦接的可替换装置。例如,每个侧壁62、64可设置有纵向间隔开的多个管道夹持件,使得管道可在处于气瓶前方的一位置处耦接至侧壁62、64。
[0043]尽管已描述用于阻碍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抽出的保持装置为布置成将管道附接至侧壁的管道保持器,然而可使用其他装置或者设备来阻碍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例如,可使用套索(toggle)、夹持件、条或者带来阻碍或者防止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
[0044]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的,束具可包括任何合适数量的气瓶槽道。例如,可存在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六个。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呼吸设备的束具,所述束具设置成支撑并排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所述束具包括布置成并排的多个纵向延伸的气瓶槽道,每个气瓶槽道均具有后壁并且沿着所述气瓶槽道的长度是至少部分地敞开的并且布置成容纳气瓶,其中,相邻的气瓶槽道由纵向延伸的槽道侧壁横向地隔开,所述槽道侧壁在使用中设置在相邻的气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设置有保持装置,所述保持装置在使用中布置成阻碍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设置有管道保持器,使得管道在使用中能附接至所述槽道侧壁,从而阻碍所述槽道侧壁从相邻的气瓶之间的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管道保持器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包括管道保持器槽道,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与所述槽道侧壁一起纵向地延伸,并且在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内能保持一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槽道与相应的槽道侧壁同等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或者每个管道保持器槽道能沿着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的长度打开,使得管道能插入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中和从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中移除 。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后壁和/或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包括织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后壁和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由连续的织物层形成。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槽道侧壁或者每个槽道侧壁包括双织物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双织物层或者每个双织物层沿着介于所述槽道侧壁与一对相邻后壁之间的第一纵向延伸线缝合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双织物层或者每个双织物层沿着位于所述槽道侧壁的前向边缘的后方的第二纵向延伸线缝合在一起。
12.根据当从属于权利要求4时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束具,其中,沿着所述第二纵向延伸线的缝合形成所述管道保持器槽道的至少一部分。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进一步包括盖,所述盖能在至少闭合构造与打开构造之间运动,在所述闭合构造中,所述气瓶在使用中是被覆盖的,在所述打开构造中,所述气瓶在使用中是至少部分地暴露的。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进一步包括纵向间隔开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布置成分别保持每个气瓶的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多个气瓶槽道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束具,其中,纵向间隔开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纵向延伸的背衬件耦接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束具,其中,纵向延伸的所述背衬件包括所述多个气瓶槽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束具,其中,所述背衬件包括织物层。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进一步包括左肩带和右肩带。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进一步包括腰带。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其中,存在至少两个、至少三个或者至少四个气瓶槽道。
21.—种呼吸设备套件,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束具;以及 由所述束具支撑的多个可呼吸气体的气瓶,其中,每个气瓶均设置在气瓶槽道中。
22.—种大致如在本 文中参照附图所描述的用于呼吸设备或呼吸设备套件的束具。
【文档编号】B63C11/22GK103458973SQ201280014252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丹尼尔·马丁, 詹姆斯·法纳比, 保罗·汤森, 戈登·里格利, 戴维·奇斯曼 申请人:英国德尔格安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