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426阅读:9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道保洁船,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



背景技术:

水草及生活垃圾的打捞一直是河道清理的重要问题,但就目前水草及生活垃圾的打捞仍是以人工打捞为主。打捞船也呈现出一种多样化,但是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打捞船不能将打捞上来的水草和生活垃圾机械化的搬运至岸边或需要在打捞船上额外增加其它搬运装置搬运,这无疑使打捞船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化,而且加大了生产成本。其次,目前所使用的打捞船只主要通过螺旋桨的驱动运行,其中螺旋桨在前行的过程中容易被水草或生活垃圾缠绕,阻碍打捞船的正常运行。打捞船在打捞水草和生活垃圾时经常与河岸发生碰撞,城市中的河道通常都是陡峭垂直的河岸,由石头和水泥砌成,长此以往容易使船体发生变形。除此之外,如果遇到阴雨天气,河道内的水位常常会发生变化,容易在河岸上留下垃圾和污垢,现有的河道保洁船无法对河岸上的垃圾和污垢进行清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不仅能将打捞上来的水草和生活垃圾机械化的搬运至岸边,避免螺旋桨在前行的过程中容易被水草或生活垃圾缠绕,而且能够防止打捞船在打捞水草和生活垃圾时经常与河岸发生碰撞,同时对河岸上的垃圾和污垢进行清扫。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上分别安装有蓄电池7、柴油箱8、液压箱9、液压泵10、柴油机11、操作杆12、船板13、防护栏14、螺旋桨6和螺旋桨叶 片15,所述船体1的船头和船身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分别安装有第一滚轴21和第二滚轴22,第一滚轴21通过第一传动链23与第二滚轴22相连,第一支撑架2位于第一传动链23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架3分别安装有第三滚轴31和第四滚轴32,第三滚轴31通过第二传动链33与第四滚轴32相连,第三滚轴31位于第一滚轴21的下方,第一传动链23和第二传动链33上均安装有网状输送带;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通过支架41各安装有两个防撞清扫装置4;所述船体1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水流管道5,所述水流管道5上开设有水流通孔51。

进一步地,所述船体1上还安装有液压顶杆27,所述液压顶杆27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2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链23上安装有卡齿轴24,所述卡齿轴24上安装有卡齿25,卡齿轴24上安装有第一网状输送带26。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清扫装置4包括支架41,通过支架41连接有上轴承座42和下轴承座43,所述上轴承座42和下轴承座43分别通过上轴承44和下轴承45与转轴46连接,转轴46的上部通过联轴器47连接有液压马达48,同时在转轴46的中部设置有毛刷49,转轴46在毛刷49与支架41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缓冲垫50,所述缓冲垫50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带有凹槽的矩形垫,通过凹槽与转轴46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管道5内的螺旋桨6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15。

进一步地,所述水流管道5包括3个挡板,且3个挡板上均开设有水流通孔51,所述3个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和第三挡板54,所述第二挡板53与第一挡板52和第三挡板54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栏14设置在船体1的两侧。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结构简单, 操作方便,将把水草及生活垃圾的打捞和搬运合为一体,改变了人工打捞的局面,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使船体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船板的存在使得打捞垃圾携带上来的水直接送船板上流下,无须积水;防撞清扫装置4结构简单,使用便利,通过毛刷可以对河岸上的垃圾和污垢进行清扫,在清扫的同时由于缓冲垫的存在避免了船体与河岸发生的相互撞击,能够有效防止船体的变形;通过水流管道中水流通孔的设置不仅避免了打捞过程中螺旋桨叶片被水草缠绕的情况,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船体的运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架左视图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防撞清扫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船底水流管道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船底水流管道结构局部仰视图。

图中:1-船体、2-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4-防撞清扫装置、5-水流管道、6-螺旋桨、7-蓄电池、8-柴油箱、9-液压箱、10-液压泵、11-柴油机、12-操作杆、13-船板、14-防护栏、15-螺旋桨叶片、21-第一滚轴、22-第二滚轴、23-第一传动链、24-卡齿轴、25-卡齿、26-第一网状输送带、27-液压顶杆、31-第三滚轴、32-第四滚轴、33-第二传动链、41-支架、42-上轴承座、43-下轴承座、44-上轴承、45-下轴承、46-转轴、47-联轴器、48-液压马达、49-毛刷、50-缓冲垫、51-水流通孔、52-第一挡板、53-第二挡板、54-第三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参考图1-5,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上分别安装有蓄电 池7、柴油箱8、液压箱9、液压泵10、柴油机11、操作杆12、船板13、防护栏14、螺旋桨6和螺旋桨叶片15,所述船体1的船头和船身分别安装有第一支撑架2和第二支撑架3;所述第一支撑架2分别安装有第一滚轴21和第二滚轴22,第一滚轴21通过第一传动链23与第二滚轴22相连,第一支撑架2位于第一传动链23的内侧,防止打捞过程中第一支撑架2的下水端不会被水草及生活垃圾缠绕;所述第二支撑架3分别安装有第三滚轴31和第四滚轴32,第三滚轴31通过第二传动链33与第四滚轴32相连,第三滚轴31位于第一滚轴21的下方,第一传动链23和第二传动链33上均安装有网状输送带,能够过滤掉打捞物所携带的水从而降低重量;所述船体1的左右两侧通过支架41各安装有两个防撞清扫装置4,用于清扫河岸的垃圾和污垢,避免船体与河岸相撞;所述船体1的底板上还设置有水流管道5,所述水流管道5上开设有水流通孔51,避免了打捞过程中螺旋桨叶片被水草缠绕。

参考图1,船体1上还安装有液压顶杆27,所述液压顶杆27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2相连。参考图2,第一传动链23上安装有卡齿轴24,所述卡齿轴24上安装有卡齿25,卡齿轴24上安装有第一网状输送带26。

参考图3,防撞清扫装置4包括支架41,通过支架41连接有上轴承座42和下轴承座43,所述上轴承座42和下轴承座43分别通过上轴承44和下轴承45与转轴46连接,转轴46的上部通过联轴器47连接有液压马达48,同时在转轴46的中部设置有毛刷49,转轴46在毛刷49与支架41的之间的位置还设置有缓冲垫50,所述缓冲垫50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带有凹槽的矩形垫,通过凹槽与转轴46配合连接。

参考图5,水流管道5内的螺旋桨6上安装有螺旋桨叶片15。参考图4,水流管道5包括3个挡板,且3个挡板上均开设有水流通孔51,所述3个挡板分别为第一挡板52、第二挡板53和第三挡板54,所述第二挡板53与第一挡板52和第三挡板54相连。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河道保洁船的使用方法:首先拨动操作杆12的启动开关使船在河道上行驶,当开始打捞水草及生活垃圾时启动第一滚轴21,第一滚轴21带动第一传动链23传动从而使安装在第一传动链23上的卡齿轴24转动,卡齿轴24上的卡齿25将水草及生活垃圾打捞到第一网状输送带26上;接着第一网状输送带26将打捞上来的水草及生活垃圾输送到第二网状输送带上;然后启动第三滚轴31,第三滚轴31带动第二传动链33传动从而带动第二网状输送带转动;接着当把打捞到船体内的水草及生活垃圾搬运至岸边时启动液压顶杆27,通过液压顶杆27把第一支撑架2靠近船内的一端降低,且靠近船外的一端升高;然后通过卡齿25将第二网状输送带上的水草及生活垃圾打捞到第一网状输送带26上,通过第一网状输送带26将水草及生活垃圾搬运至岸边。当河岸边有垃圾和污垢时,启动液压马达48,由液压马达48驱动转轴46旋转从而带动毛刷49旋转,对河岸边的垃圾和污垢进行清扫;在清扫的过程中,由于缓冲垫50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避免船体与河岸发生相撞,防止船体的变形。由于水流管道5上水流通孔51的存在,在水流的冲击下可以避免打捞过程中螺旋桨叶片被水草缠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