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9713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人潜水器,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



背景技术:

出于安全考虑,载人潜水器通常设置一套或多套压载抛弃机构,当遇到紧急状态时,潜水器应具备抛弃压载物的能力,以使其获得足够的正浮力应急上浮,返回到水面。现有的抛载机构主要是采用电动或液压驱动方式,也有的采用电化学腐蚀或电爆螺栓炸断吊杆等方式执行抛载动作。但当在水下失去电源或液压动力源,或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无法顺利输出控制信号时,上述驱动方式无法将压载抛弃,严重威胁到舱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快捷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安装载人潜水器上,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转轴,贯穿载人潜水器的耐压舱壳体,中段与耐压舱壳体贯穿孔内壁水密连接且可转动;手柄,插装在转轴的一端;承重滑块,头部座于转轴下端,抱住转轴,上方覆盖固定有一压板;压载铁,固定在压板的下方;以及压簧,一端设置在承重滑块的尾部,另一端与压载铁顶部方槽宽度方向立面贴合,其中,耐压舱壳体的内侧设有内凸台面,外侧均设有外凸台面,耐压舱壳体下方沿重心方向设有通孔,外凸台面底部中心孔处设有圆形沉孔,外凸台面设有多个止荡凸头,止荡凸头整体呈柱状,头部为锥体,在挂载和抛载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在潜水器作业过程中起到稳定压载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转轴,具有:第一轴段,插装有手柄;第二轴段,与第一轴段连接;第三轴段,与第二轴段连接,轴面与耐压舱壳体贯穿孔的内壁贴合;轴肩,与第三轴段连接,与沉孔表面贴合;凸轮轴肩,与轴肩连接,对称背向分布,呈90度开角圆弧状;以及锥面,设置在凸轮轴肩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一O型圈,套装在第三轴段的上部;以及第二O型圈,套装在第三轴段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盖板,设置在转轴与耐压舱壳体的连接处;第一螺钉,贯穿盖板与耐压舱壳体;以及螺母,旋转固定在转轴上,与盖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盖板,设置在第二轴段与耐压舱壳体的连接处;第一螺钉,贯穿盖板与耐压舱壳体;以及螺母,旋转固定在第二轴段上,与盖板贴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二螺钉,贯穿转轴、压板与压载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第二螺钉,贯穿轴肩、压板与压载铁。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挂载过程中,导向方便,易于操作;作业过程中,消除压载铁摆荡;当在紧急状态下,出现动力源失灵或控制系统失效时,舱内人员可通过旋转手柄,迅速抛弃压载,获得足够的正浮力返回水面,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快捷,提高水下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转轴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图1的A-A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的抛载时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安装载人潜水器上,具有:转轴1、手柄2、承重滑块3、压载铁4、压板5、压簧6、第一O型圈7、第二O型圈8、盖板9、第一螺钉10、螺母11和第二螺钉12。

转轴1贯穿载人潜水器的耐压舱壳体B和压板5,插入压载铁4的中心孔内,中段与耐压舱壳体B贯穿孔内壁水密连接且可转动。

耐压舱壳体B的内侧设有内凸台面,外侧均设有外凸台面,耐压舱壳体B下方沿重心方向的压板5上设有第一通孔5-1,外凸台面底部中心孔处设有圆形沉孔。

如图2所示,转轴1具有:第一轴段1-1、第二轴段1-2、第三轴段1-3、轴肩1-4、第四轴段1-5、凸轮轴肩1-6和锥面1-7。

第一轴段1-1插有手柄2,第二轴段1-2与第一轴段1-1连接。

第三轴段1-3与第二轴段1-2连接,内分别嵌入两个第一O型圈7,轴面与耐压舱壳体B贯穿孔的内壁贴合,与耐压舱壳体B中心贯穿孔之间实现径向密封。

轴肩1-4与第三轴段1-3连接,与耐压舱壳体B的底部中心沉孔间利用第二O型圈8表面贴合,并实现轴向密封。

第四轴段1-5的一端与所述轴肩1-4连接。

凸轮轴肩1-6与第四轴段1-5的另一端连接,对称背向分布,呈90度开角圆弧状。凸轮轴肩1-6的大径尺寸与压载铁4的重量相关。

锥面1-7设置在凸轮轴肩1-6上。

承重滑块3的头部座于转轴下端,抱住转轴,上方覆盖固定有一压板5。嵌入压载铁3的顶部方形槽内,头部相对放置,其上覆盖压板5,压板5通过第二螺钉12与压载铁4固定。第二螺钉12贯穿压板5与压载铁4。同时,由于承重滑块3的尾部受到压簧6的作用,承重滑块3只能在方形槽内进行有限的横向移动。承重滑块3头部呈内圆弧形,圆弧直径与转轴1下端非凸轮处的轴面直径相等,圆弧开角略小于90度。如图3、4所示,是抛载进行时凸轮轴肩1-6与承重滑块3二者相对位置的情况,承重滑块3的头部滑入凸轮轴肩1-6之间,顺利完成抛载。

压簧6的一端设置在承重滑块3的尾部,另一端与压载铁4的顶部方槽宽度方向立面贴合。

耐压舱壳体B的外凸台焊接四个止荡凸头B-1。止荡凸头B-1整体为柱状,头部为锥体。相对应的位置,压板5设有四个通孔5-1,通孔5-1设有倒角;压载铁4设有四个凹槽(图中未显示),该凹槽外形尺寸与止荡凸头B-1一致。止荡凸头B-1与通孔5-1和压载铁4的凹槽在挂载和抛载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在潜水器作业过程中起到稳定压载铁的作用。

盖板9设置在第二轴段1-2与耐压舱壳体B的连接处,第一螺钉10贯穿盖板与耐压舱壳体B,盖板9通过第一螺钉10与耐压舱壳体B固定。螺纹处连接有螺母11,螺母11旋转固定在第二轴段1-2上,与盖板9贴合。螺母11并未完全锁死,转轴1仍可转动。螺母1为第二O型圈8提供了预压缩量,保证了载人潜水器在靠近水面区域附近的水密性,同时限制了转轴1下坠的运动趋势。潜水器入水后,水的压力作用在轴肩1-4外表面,压力随着水深逐渐增大,水密性更优;且螺母11与盖板9间的作用力逐渐减小,更有利于转轴2转动。压载铁3的重量通过转轴1传递给螺母11,再通过盖板9传递给耐压舱壳体B。

载人潜水器挂载前,转轴1调整至图1所示姿态,利用螺母11保证第二O型圈8的预压缩量,螺母11同时限制了转轴1下坠的运动趋势。两个承重滑块3在各自压簧6的作用下并未贴合,头部中间形成一孔。

载人潜水器挂载时,压载铁4缓慢提升,提升过程中,利用转轴1和止荡凸头B-1的导向作用逐渐使压载铁4和耐压舱壳体B对齐。转轴1末端锥面1-7进入承重滑块3中间的孔内,推动承重滑块3向外侧移动,直至压板5上表面与耐压舱壳体B下表面接触,此时承重滑块3已经越过整个凸轮轴肩1-6,并在压簧6作用下抱住转轴1。停止提升压载铁4,缓慢回落,直至承重滑块3座于凸轮轴肩1-6上。

载人潜水器作业过程中,止荡凸头B-1与通孔5-1和压载铁4的凹槽共同起到止荡作用。

载人潜水器遇到紧急状况需要抛载时,舱内人员握住手柄2,旋转转轴1四分之一圆周,使承重滑块3头部恰好嵌入凸轮轴肩1-6之间,压载铁4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止荡凸头B-1和凸轮轴肩1-6共同起到导向作用,实现了抛载。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一种用于载人潜水器抛载机构,挂载过程中,导向方便,易于操作;作业过程中,消除压载铁摆荡;当在紧急状态下,出现动力源失灵或控制系统失效时,舱内人员可通过旋转手柄,迅速抛弃压载,获得足够的正浮力返回水面,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快捷,提高水下作业安全性。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