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75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急逃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杂多变的水上环境中,救生衣是人生命的安全保障,传统的救生衣需要穿戴者在胸前系紧绳子或卡扣。大多数情况下,客船在遭遇恶劣天气时船体会剧烈摇晃,船内情况复杂,给船上人员若无扶持物稳定站立,无法及时穿上救生衣,或人员在船体摇晃时因穿救生衣而造成摔伤撞伤等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在每个客舱和通道中安装本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可以使人员在船体剧烈摇晃时迅速穿上救生衣,保证人员在落水时能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大大提高了落水人员的生还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该装置设置在船舱墙体及凹槽墙体内,包括靠墙扶手、胸前支架、引导装置、限位杆,靠墙扶手水平固定在凹槽两侧的船舱墙体上0.9~1.2m高度处,胸前支架固定于凹槽墙体上,位于靠墙扶手之上,与靠墙扶手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2-0.4m;引导装置共2组,对称设置在胸前支架的上方,每组引导装置包括引导臂杆、弹簧铰链,弹簧铰链一端固定于凹槽墙体上,另一端与引导臂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引导臂杆可绕弹簧铰链进行水平转动开合。四根限位杆分别镶嵌在凹槽墙体内,四根限位杆分为两组,每组2个,两组限位杆位于胸前支架的两侧,左右对称分布,每组限位杆上下对齐,每根限位杆均倾斜固定于凹槽墙体中,且外侧朝下;胸前支架由前板、“十”字型支架和救生衣固定磁块组成,前板通过“十”字型支架固定在凹槽墙体上,前板上设置两处救生衣固定磁块,背扣式救生衣胸前相应位置设置的两块金属片与救生衣固定磁块结合,后一件背扣式救生衣的胸前位置金属片和已经固定好的背扣式救生衣胸前内侧设置的磁铁相贴合,以此类推,根据客舱实际需求以及装置储备救生衣的有限性,每个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装备3-5件救生衣。靠墙扶手用于船舶摇晃时供逃生人员抓住前往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处,也可用于船舶正常行驶摇晃时人员稳定重心用;其胸前支架除了起到固定救生衣的作用外还能在人使用装置时给人支撑力,以使人更稳定的站立并使用装置;引导装置通过与救生衣上端磁铁吸引来引导穿上救生衣;限位杆起支撑固定救生衣作用并能保证救生衣逐一滑落到待使用位置;弹簧铰链与楔形块可使装置在每次使用完后装置恢复原状态。

按上述技术方案,每根限位杆均呈40°~50°角固定于凹槽墙体中,背扣式救生衣在展开后两侧分别固定在两组限位杆上,以此来固定背扣式救生衣的位置,每组限位杆与胸前支架的前板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0.25~0.4m,胸前支架的宽度为0.15m,每根限位杆末端设置楔形块。可防止救生衣掉落,楔形块,在不拉动引导臂杆时,对背扣式救生衣展开后的两侧进行限位,当拉动引导臂杆穿上救生衣后,被引导的救生衣可脱离限位杆而被传到人身上,同时下一件救生衣滑落至限位杆的楔形块前,松开手握把后引导臂杆将会自动弹回原位置,杆末端会与下一件救生衣的最上端磁铁相吸合。每根限位杆的末端楔形块会在对引导装置的拉动时同时闭合张开一次。

按上述技术方案,引导臂杆的另一端设置杆端铁块,其杆端铁块上包有胶套。在拉动引导臂杆时,最外面一件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最上端磁铁与引导臂杆的杆端铁块相互吸引连接,其杆端铁块上包有胶套,以减少与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最上端磁铁的吸力,使吸力达到可引导背扣式救生衣即可,由于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磁铁为强磁,左、右两强磁之间的吸力远大于与胶套包装的杆端铁块的吸力,强磁必然会与引导臂杆分离而救生衣将会顺利穿好。引导臂杆呈弧形,在拉动使用时两根引导臂杆的末端胶套部分可在人背后上方接触,并且在松开手握把时引导装置可由其末端连接的弹簧铰链自动弹回原位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在引导臂杆上靠近弹簧铰链的一侧设置手握把。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在每个客舱和通道中安装本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可以使人员在船体剧烈摇晃时迅速穿上救生衣,避免人员在船体摇晃时发生因穿救生衣引起的摔伤撞伤等情况以及保证人员在落水时能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大大提高了落水人员的生还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胸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握把与弹簧铰链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如图1-图4所示,该装置设置在船舱墙体及凹槽墙体内,包括靠墙扶手1、胸前支架2、引导装置、限位杆4,靠墙扶手水平固定在凹槽两侧的船舱墙体上0.9~1.2m高度处,胸前支架固定于凹槽墙体上,位于靠墙扶手之上,与靠墙扶手之间的竖直距离为0.2-0.4m;引导装置共2组,对称设置在胸前支架的上方,每组引导装置包括引导臂杆3、弹簧铰链7,弹簧铰链一端固定于凹槽墙体上,另一端与引导臂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引导臂杆可绕弹簧铰链进行水平转动开合。四根限位杆分别镶嵌在凹槽墙体内,四根限位杆分为两组,每组2个,两组限位杆位于胸前支架的两侧,左右对称分布,每组限位杆上下对齐,每根限位杆均倾斜固定于凹槽墙体中,且外侧朝下;胸前支架由前板9、“十”字型支架10和救生衣固定磁块组成,前板通过“十”字型支架固定在凹槽墙体上,前板上设置两处救生衣固定磁块8,背扣式救生衣胸前相应位置设置的两块金属片与救生衣固定磁块结合,后一件背扣式救生衣的胸前位置金属片和已经固定好的背扣式救生衣胸前内侧设置的磁铁相贴合,以此类推,根据客舱实际需求以及装置储备救生衣的有限性,每个救生衣辅助穿着装置装备3-5件救生衣。

进一步地,每根限位杆均呈40°~50°角固定于凹槽墙体中,背扣式救生衣在展开后两侧分别固定在两组限位杆上,以此来固定背扣式救生衣的位置,每组限位杆与胸前支架的前板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为0.25~0.4m,胸前支架的宽度为0.15m,每根限位杆末端设置楔形块。可防止救生衣掉落,楔形块,在不拉动引导臂杆时,对背扣式救生衣展开后的两侧进行限位,当拉动引导臂杆穿上救生衣后,被引导的救生衣可脱离限位杆而被传到人身上,同时下一件救生衣滑落至限位杆的楔形块前,松开手握把后引导臂杆将会自动弹回原位置,杆末端会与下一件救生衣的最上端磁铁相吸合。

进一步地,引导臂杆的另一端设置杆端铁块5,其杆端铁块上包有胶套。在拉动引导臂杆时,最外面一件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最上端磁铁与引导臂杆的杆端铁块相互吸引连接,其杆端铁块上包有胶套,以减少与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最上端磁铁的吸力,使吸力达到可引导背扣式救生衣即可,由于背扣式救生衣的背后系固处磁铁为强磁,左、右两强磁之间的吸力远大于与胶套包装的杆端铁块的吸力,强磁必然会与引导臂杆分离而救生衣将会顺利穿好。

进一步地,在引导臂杆上靠近弹簧铰链的一侧设置手握把6。

其操作方式为,当客船遭遇恶劣条件剧烈摇晃时,船上人员可就近抓住附近的靠墙扶手,通过靠墙扶手走到最近的装置处,双手抓住引导臂杆上的手握把,胸口贴紧胸前支架,双手向身体方向拉动引导臂杆,引导臂杆向背后合拢使原本吸在杆端铁块的背扣式救生衣背后的强磁贴合,松开手握把后引导臂杆会由弹簧铰链自动弹回原位置,同时下一件救生衣准备就绪,穿好救生衣的人员离开后下一个人可重复以上操作迅速穿好救生衣,然后寻找出口或等待救援。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