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6919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放泄塞,特别是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造的船只其船底塞普遍采用的是CB/T254-1997标准。该标准中的放泄塞仅有打开和关闭两个工况,在一些情况下由于工人不清楚舱内是否存在残油,当打开放泄塞后,舱内的油会全部泄放到船坞内,造成极大的浪费、污染和清理费用。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可以受控,且在不需要完全送掉的情况下即可放泄,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关闭的放泄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受控,且在不需要完全送掉的情况下即可放泄,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关闭的放泄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包括:塞体,自下而上可拆卸连接于船底板上,其中,沿塞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放泄部,当塞体往下脱离船底板时,放泄部逐渐与船底板外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放泄部处是否有液体流出,从而判断船舱内是否有残留液体。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塞体螺接于船底板上,其中,沿船底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通孔,且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沿塞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外螺纹。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放泄部包括至少一个流水槽,且流水槽的一端开穿塞体的未裸露端,流水槽的另一端开穿塞体的侧壁。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流水槽的数量为若干个,并呈环形阵列开设于塞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流水槽等弧度均匀开设于塞体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开穿塞体未裸露一端的流水槽靠近于塞体侧壁的边缘。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开穿塞体侧壁一端的流水槽的端部为圆弧曲面。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开设于船底板上的通孔为一沉孔。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塞体的裸露端呈阶梯状,与通孔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在塞体的阶梯状部环套一个密封圈。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中,塞体的裸露端的中部设置有一截面为T形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在船底板上可拆卸连接塞体,且沿塞体的轴线方向开设放泄部,当塞体往下脱离船底板时,放泄部逐渐与船底板外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放泄部处是否有液体流出,从而判断船舱内是否有残留液体,实现放泄塞的可控,如果有残留液体流出,可及时将塞体重新塞回船底板内,封住液体外流的流通通道,避免造成极大的浪费、污染和清理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在关闭状态下的应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在开启状态下的应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放泄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塞体;110、流水槽;120、凹槽;200、船底板;21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包括:塞体100,呈回转体状设置,自下而上可拆卸连接于船底板200上,其中,沿塞体100的轴线方向开设有一个放泄部,当塞体100往下脱离船底板200时,放泄部逐渐与船底板200外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放泄部处是否有液体流出,从而判断船舱内是否有残留液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船底的放泄塞,在船底板200上可拆卸连接塞体100,且沿塞体100的轴线方向开设放泄部,当塞体100往下脱离船底板200时,放泄部逐渐与船底板200外部空间相连通,通过放泄部处是否有液体流出,从而判断船舱内是否有残留液体,实现放泄塞的可控,如果有残留液体流出,可及时将塞体100重新塞回船底板200内,封住液体外流的流通通道,避免造成极大的浪费、污染和清理费用。

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塞体100螺接于船底板200上,其中,沿船底板200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通孔210,且通孔210的内壁上设置有齿状内螺纹,沿塞体1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齿状外螺纹,实现塞体100与船底板200之间的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配合,使得塞体100与船底板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方便,而且当有残留液体流出时,能够快速实现将塞体100重新塞回船底板200内,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放泄部包括至少一个流水槽110,且流水槽110的一端开穿塞体100的未裸露端(即放泄塞完全拧入船底板200的一端),流水槽110的另一端开穿塞体100的侧壁,使得塞体100在螺旋式下移过程中,流水槽110能够第一时间与船底板200外部空间相连通,使得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判断出船舱内是否有残留液体,进而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避免造成极大的浪费、污染和清理费用。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流水槽110的数量为若干个,并呈环形阵列开设于塞体100上。进一步优选地,流水槽110等弧度均匀开设于塞体100上。本实施例中的流水槽1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塞体100的两侧,进一步优选地,开穿塞体未裸露一端的流水槽110靠近于塞体100侧壁的边缘。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开穿塞体100侧壁一端的流水槽110的端部为圆弧曲面,如果船舱内具有残留的液体,能够第一时间外流,而不会堆积在流水槽110的槽体的拐弯处,提高放泄塞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开设于船底板200上的通孔210为一沉孔,使得塞体100的端部与船底板200的平面相平齐,保证船底板200平面的平整性,防止其他物体在船底板200上移动时,碰触放泄塞,导致放泄塞脱离船底板200,如果船舱内有残留液体时,会使残留液体外流,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污染和清理费用,所以将通孔210设置成沉孔状,提高了放泄塞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塞体100的裸露端(与船底板200平面相平齐的一端)呈阶梯状,配合沉孔状设置的通孔210,进一步优选地,在塞体100的阶梯状部环套一个密封圈(图中未显示),进一步提高放泄塞与船底板200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塞体100的裸露端的中部设置有一截面为T形的凹槽120,作为旋扭放泄塞时,旋扭工具的插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