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9126发布日期:2018-07-31 23:16阅读:2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浅水域快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污染排放、低噪声、高效率、低阻力且安全性能好的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可用于浅水域的科学考察、环境监理、行政执法,也可用于旅游观光、渔猎竞赛,还可以用于城市内涝的救援与运输,水陆两用型快艇。



背景技术:

对于许多浅水域以及遍布水草沼泽的内河湖泊,传统浸没在水中的螺旋桨的推进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特别是随着旅游观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些风景优美、水草丰茂、鸟类聚集的浅水湖泊沼泽和滩涂水域却只能使用人力船只载客观光,这就极大地限制了这一产业的发展。除此以外,随着现在国内外城市内涝及其造成的人员及财产损失越来越严重,而普通船只无法在城市内涝复杂水域通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通过设计涵道风扇、m型船底以及船底增加轮胎的设计实现高效率、低噪声、高稳定性、高鲁棒性。

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在船体底部设计有两条贯通船体底部前后的槽道;两条槽道之间部分为主船体部分;两条槽道侧壁则是船体的两个围壁;两条槽道内则是水流及气流通道。

船体的尾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相同的涵道风扇;涵道的剖面为翼型,且涵道内侧为凸面;每个涵道内分别采用八叶桨布局,每个桨叶的剖面同样为翼型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凭借电池及电机驱动,将涵道风扇置于船尾甲板上,避免了浸没在水中螺旋桨推进船只无法通过浅水及澡泽域的问题;

2、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涵道风扇部分,通过涵道和桨叶的外形设计,满足单涵道风扇产生80kg推力(其中涵道产生约60%推力,桨叶产生约40%推力);

3、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船舱底部,打破了船舱平底的传统,将船舱底部设计成m型,m型截面船底能有效地减小兴波,进而减小兴波阻力。高速航行时m型槽道产生的流体动升力作用使艇体抬升,吃水减小,可有效提高航速;船体总阻力小使其更容易超越阻力峰并加速进入滑行状态;

4、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还在船舱底部加装了轮胎,当船搁浅或者在陆地上转运时,可以保护船只不受损伤且方便运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船底槽道中段截面图;

图2b为船底槽道前端截面图;

图2c为船底槽道尾端截面图;

图3a为船底槽道水流流动示意图;

图3b为船底槽道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中涵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涵道的方向舵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中涵道的八叶桨桨叶及涵道剖面翼型图;

图7为本发明中八叶桨桨叶扭角、相对厚度及相对(涵道直径)弦长的径向分布图;

图8为本发明中单涵道风扇cfd计算后对称面上的压力分布以及流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如图1所示,其船体1顶部为船舱2,船舱2上设置座椅3,最大载客数为6人,所述的座椅3周围安装有防护围栏4,目的是保证乘客的安全。

所述船体1底部设计有两条贯通船体1底部前后的槽道101,使船体1底部中截面呈m型结构。两条槽道101之间部分为主船体部分,用于排水,为船体1提供浮力;两条槽道101两个脚则是船体1的两个围壁,类似于气垫登陆艇的围裙,起着密封的作用;两条槽道内则是水流及气流通道。图2a、2b、2c分别为两条槽道101中间、前端与尾端截面示意图,可见本发明中两条槽道101尺寸相同,槽道101中间位置直径大于尾端直径,且均小于槽道101前端直径。设计上述两条槽道101的目的是提高航行效率并且减小航行时阻力和吃水深度。此外本发明还在船体1底部的两侧安装了轮胎5,可以实现水陆两用。

图3为船体1底部槽道101水流及气流流动示意图,由图3a中可看出,槽道101可以显著减小兴波及侧向飞溅,在刚性裙体的导引下,槽道101可“吞进”首兴波并捕捉空气,而刚性裙体可以屏蔽中心排水体导致的飞溅,使其控制在槽道101范围之内,这就大大减小了滑行艇的兴波效应,也有利于减小摩擦阻力及压差阻力。图3b为槽道101纵向流动示意,由于槽道101在纵向流道内不断收缩,使得水流及气流在槽道101内受到压缩而产生流体动升力作用使船体1抬升,使船体1“骑乘”在槽道101吸入的水气二相流上,可起到减缓波浪对船体1的砰击的作用。

所述船体1的尾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相同的涵道6。涵道6的剖面为翼型,且涵道内侧为凸面,目的是利用涵道唇口部位的低压区产生吸力。如图4所示,每个涵道6内分别采用八叶桨7布局,每个桨叶的剖面同样为翼型结构;图6为八叶桨桨叶及涵道6剖面翼型图,其中较大面积的外形是涵道6的剖面外形,较小的是桨叶的剖面外形。在八叶桨7的轮毂8和涵道6内壁之间设置支撑片9,优选采用三支撑片9布局,所述每个支撑片9的剖面为翼型,两端分别与轮毂8和涵道6内壁相连;在涵道6内部安装支撑片9,一方面可以产生气动力来抵消桨叶旋转引起的反扭矩,另一方面将对前方来流变化极为敏感的旋转流场切碎,在支撑叶片的尾部形成相对稳定的气流,增强涵道风扇的推进性能。上述八叶桨7的轮毂8的头部为半球形,中部为圆柱形,尾部为圆锥形。在轮毂8的尾部还增加一个方向舵10,便于控制航行的方向,如图5所示。

图7为桨叶剖面翼型扭角、相对厚度及弦长分布,可以看出扭角和弦长均非线性变化,桨叶梢根比为1.2,相对厚度r/r(r为桨叶当地剖面半径,r为桨叶最大半径)为保持不变(为了加工方便没有采用根部加厚)。

图8为单涵道风扇cfd计算后对称面上的压力分布以及流线图,可以看出,高速旋转的桨叶导致气流下洗,桨叶上方为低压区,下方为高压区,上下压差形成向上的正推力。除此之外,在涵道唇口处为低压区,产生对涵道内壁的吸力,且在涵道内壁底端为高压区,二者同时对涵道整体产生额外的正推力。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在船体底部设计有两条贯通船体底部前后的槽道;船体的尾部左右对称设置两个相同的涵道风扇;涵道的剖面为翼型,且涵道内侧为凸面;每个涵道内分别采用八叶桨布局,每个桨叶的剖面同样为翼型结构;涵道出口设置有方向舵,用于改变快艇前进方向。船身底部另外加装有四个小轮,方便道路运输及在城市内涝救援时通过无水区域。本发明复杂浅水域电动涵道风扇推进M型高速快艇,解决了将螺旋桨浸没在水中的船只无法通过浅水及沼泽水域的问题;船舱底部设计成M型能有效地减小兴波,进而减小兴波阻力,且使艇体抬升,吃水减小,可有效提高航速;船身底部小轮可以方便快艇道路运输及通过无水区域。

技术研发人员:徐强;田云;梅春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强;梅春花;田云
技术研发日:2018.01.24
技术公布日:2018.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