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1839发布日期:2018-09-04 23:2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上节能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具体是一种可用于海洋、湖泊等场地的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到来,开发利用和推广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使命。在目前科技条件下,如果将风能和太阳能与人们食、住、行紧密结合在一起制造成一种设备,必将为优化人类生活结构,缓解能源危机。

目前,海上工作人员、海产品养殖人员、休闲钓鱼爱好者和旅游度假爱好者常常需要在水上居住很长一段时间,现有的小型船虽然在水上作业会有所帮助,但是因为空间太小、抗浪冲击力差等原因不适合长期居住,而在水面上建造的房子也有,但是,现有的水上房子都是在水里固定若干立柱,再在立柱上建成建筑平台,最后在建筑平台上建成水上房子,这样这种水上房子建造比较困难而且成本太高,同时这种房子只能固定在同一个地方,造成海水退潮时与水面形成很大的落差,不便于移动,给水上作业人员、休闲钓鱼爱好者和旅游度假爱好者带来很大的不便。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采用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其包括:漂浮平台、导向装置和稳定装置;

所述漂浮平台具有上部休息舱和下部水舱;所述上部休息舱设置有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上设置有光伏发电系统,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用于为所述上部休息舱的内部电子元器件提供电能;所述下部水舱的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舱门,所述舱门在打开时用于将外部的水进入至所述下部水舱,以使所述上部休息舱至少有一部分潜入至水中,所述下部水舱的内部设置有抽排装置,所述抽排装置位于下部水舱的底部,所述下部水舱与所述上部休息舱之间设置有贯通的抽排管路,所述抽排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部休息舱的侧壁与外界连通,所述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排装置连接;

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所述第一导向架与所述第二导向架均设置于所述漂浮平台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均设置有导轨机构,所述导轨机构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滑套机构,所述滑套机构与所述漂浮平台的一侧连接;

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浮子机构和配重机构,所述浮子机构浮动于所述漂浮平台的下方,且位于所述下部水舱底部中心位置,所述浮子机构的周围均匀连接有四个第一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的下端与设置于水底的固定座连接,所述浮子机构的中心设置有过孔,所述配重机构上连接有第二绳索,所述第二绳索的上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过孔中,且与所述下部水舱底部中心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发电系统通过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所述屋顶结构上,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h型托架、调节孔座和调节轴座;

所述h型托架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托载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板的安装位,所述h型托架的下表面构成用于固定调节孔座的固定位;

所述调节孔座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耳部、固定板和第二耳部,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呈对称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多个第二调节孔,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开设于对应耳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调节孔开设于对应耳部的后部边缘位置;

所述调节轴座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上,所述调节轴座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调节轴座的前端插入至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之间的空隙;其中,所述第一耳部的第一调节孔、所述调节轴座的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耳部的第一调节孔通过可转动的第一销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耳部的第二调节孔、所述调节轴座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耳部的第二调节孔通过可拆卸的第二销轴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所述第二调节孔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呈弧形间隔分布于一排,另外四个呈弧形间隔分布于另一排。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支架还包括:夹具组件;

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固定体和夹具活动体;所述夹具固定体的第一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且所述第一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夹具固定体的第二端具有向下延伸且向内弯折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的截面为l型,且在所述第二凸块的内侧面设置有抵靠部;所述夹具固定体的中部设置有一长圆孔和一圆孔,所述长圆孔内穿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圆孔内穿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夹具活动体上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凸台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抵靠部相对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抵靠部之间构成用于夹紧在所述h型托架和太阳能板之间的边缘位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还包括:风力发电系统,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集成于一体,且两者共同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漂浮平台的内部电子元件包括:移动式照明元件,所述照明元件具有移动把手,所述移动把手通过磁性调节座安装于所述上部休息舱的侧壁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把手具有一凸面球头,所述凸面球头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涂层;所述磁性调节座具有凹面接头,所述凹面接头具有磁性涂层。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板、控制器和蓄电池;

其中,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上,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第一电路与所述上部休息舱内部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第二电路与所述上部休息舱内部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套机构连接于所述漂浮平台的外壁,且位于所述上部休息舱和下部水舱之间的分界位置;所述导轨机构的设置有上位限位件和下位限位件;所述上位限位件与所述下位限位件之间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下部水舱的高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浮子机构为圆筒状;所述配重机构为实心球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可用于海洋、湖泊等场地,通过采用稳定装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加了水上房子的抗风浪的性能,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活动时对整体结构造成的晃动影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通过采用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环保节能的作用。而且,该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既能跟随水位同步上升,同时又能自己控制其自动进行升降,增加了水上房子的灵活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方便,具有抗风浪、抗震性好,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节能环保,利于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的上升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的下降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夹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照明元件的电路图。

图标:1-光伏发电系统;2-屋顶结构;3-上部休息舱;4-下部水舱;5-滑套机构;6-导轨机构;7-第二绳索;8-浮子机构;9-配重机构;10-第一绳索;11-固定座;12-太阳能板;13-h型托架;14-调节孔座;15-第一调节孔;16-调节轴座;17-第二调节孔;18-长圆孔;19-第一紧固件;20-第二紧固件;21-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抵靠部;24-第一凸台;25-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其包括:漂浮平台、导向装置和稳定装置。

其中,所述漂浮平台具有上部休息舱3和下部水舱4(上部休息舱3和下部水舱4之间通过隔板分隔);所述上部休息舱3设置有屋顶结构2,所述屋顶结构2上设置有光伏发电系统1,所述光伏发电系统1用于为所述上部休息舱3的内部电子元器件提供电能,具有环保节能的作用;所述下部水舱4的底部设置有可开合的舱门,所述舱门在打开时用于将外部的水进入至所述下部水舱4,以使所述上部休息舱3至少有一部分潜入至水中,所述下部水舱4的内部设置有抽排装置,所述抽排装置位于下部水舱4的底部,所述下部水舱4与所述上部休息舱3之间设置有贯通的抽排管路,所述抽排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上部休息舱3的侧壁与外界连通,所述抽排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排装置连接;优选的,抽排装置可以为抽排泵。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下部水舱4的内部空间在进水时,需要保证所述漂浮平台能够始终能够处于漂浮或者半漂浮的状态。例如:下部水舱4的内部空间可以为上部休息舱3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或者更小。此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而且,对于舱门而言,可以采用自动式,也可以采用半自动或者手动式,此处不再局限,只要能够打开和关闭即可。

其中,所述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所述第一导向架与所述第二导向架均设置于所述漂浮平台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导向架和第二导向架均设置有导轨机构6,所述导轨机构6上设置有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的滑套机构5,所述滑套机构5与所述漂浮平台的一侧连接,该导向装置的设计可以起到稳定漂浮平台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滑套机构5连接于所述漂浮平台的外壁,且位于所述上部休息舱3和下部水舱4之间的分界位置;所述导轨机构6的设置有上位限位件和下位限位件;所述上位限位件与所述下位限位件之间的高度不小于所述下部水舱4的高度,从而具有保证安全的作用。

其中,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浮子机构8和配重机构9(优选的,所述浮子机构8为圆筒状;所述配重机构9为实心球体),所述浮子机构8浮动于所述漂浮平台的下方(浮子机构8是可以漂浮的结构,可以采用气囊、中空的浮子等等),且位于所述下部水舱4底部中心位置,所述浮子机构8的周围均匀连接有四个第一绳索10,所述第一绳索10的下端与设置于水底的固定座11连接,所述浮子机构8的中心设置有过孔,所述配重机构9(配重机构9是可沉入至水底的结构,例如;钢球、铁球等等)上连接有第二绳索7,所述第二绳索7的上端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过孔中,且与所述下部水舱4底部中心连接,当然,其中的配重机构9需要始终与水底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如:半米以上),这样才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伏发电系统1通过角度调节支架安装于所述屋顶结构2上,其中,所述角度调节支架包括:h型托架13、调节孔座14和调节轴座16;

优选的,所述h型托架13的上表面构成用于托载所述光伏发电系统1的太阳能板12的安装位,所述h型托架13的下表面构成用于固定调节孔座14的固定位;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座14包括依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耳部、固定板和第二耳部,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呈对称设置,且在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上均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5和多个第二调节孔17,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15开设于对应耳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调节孔17开设于对应耳部的后部边缘位置;具体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所述第二调节孔17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呈弧形间隔分布于一排,另外四个呈弧形间隔分布于另一排。角度调节范围可在10度至35度之间。

优选的,所述调节轴座16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2上,所述调节轴座16的前端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调节轴座16的前端插入至所述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之间的空隙;其中,所述第一耳部的第一调节孔15、所述调节轴座16的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耳部的第一调节孔15通过可转动的第一销轴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耳部的第二调节孔17、所述调节轴座16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耳部的第二调节孔17通过可拆卸的第二销轴连接。

优选的,该第二销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连接部,每个螺纹连接部的内侧具有一变径段,该变径段可与第二耳部的第二调节孔17进行配合,每个螺纹连接部安装有一螺母进行固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支架还包括:夹具组件;该夹具组件可夹住在h型托架13与太阳能板12之间的边缘。

其中,所述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固定体和夹具活动体;所述夹具固定体的第一端具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凸块21,所述第一凸块21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当然也可以为近似的形状),且所述第一凸块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夹具固定体的第二端具有向下延伸且向内弯折的第二凸块22,所述第二凸块22的截面为l型,且在所述第二凸块22的内侧面设置有抵靠部23;所述夹具固定体的中部设置有一长圆孔18和一圆孔,所述长圆孔18内穿设有第一紧固件19,所述圆孔内穿设有第二紧固件20;所述夹具活动体上设置有垂直设置的第一凸台24和第二凸台25,其中,所述第一凸台24的外侧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配合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凸台24的上端面设置有用于供第一紧固件19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第二凸台25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抵靠部23相对的夹紧部,所述夹紧部与抵靠部23之间构成用于夹紧在所述h型托架13和太阳能板12之间的边缘位置。其中,所述夹紧部与抵靠部23之间的距离调节可通过长圆孔18、第一紧固件19和安装孔之间的配合来完成。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还包括:风力发电系统,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1集成于一体,且两者共同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2上。

优选的,这里面的集成于一体,可以包括风力发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1通过共同一支架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光伏发电系统1包括:太阳能板12、控制器和蓄电池;其中,所述太阳能板12设置于所述屋顶结构2上,所述太阳能板12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蓄电池、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第一电路与所述上部休息舱3内部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连接,所述蓄电池通过第二电路与所述上部休息舱3内部的至少一个电子元器件连接。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12为以下中的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板、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板和硅基太阳能电池板。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更加具体的结构,例如:该结构为敷设在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叶片表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将太阳辐射的光能转变成直流电;安装在所述风力发电系统的立杆上的直流电传导装置,用于将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传导至防反冲充二极管;防反冲充二极管,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传导装置传导过来的直流电传导至dc/dc变换器,并防止蓄电池组反向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放电;dc/dc变换器,用于将所述防反冲充二极管传导过来的直流电进行dc/dc变换,并将变换后获取的直流电充入所述蓄电池组。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可用于海洋、湖泊等场地,通过采用稳定装置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增加了水上房子的抗风浪的性能,同时也降低了人员活动时对整体结构造成的晃动影响。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通过采用光伏发电系统1,具有环保节能的作用。而且,该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既能跟随水位同步上升,同时又能自己控制其自动进行升降,增加了水上房子的灵活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使用方便,具有抗风浪、抗震性好,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节能环保,利于推广与应用。

实施例二

结合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细化,主要针对移动式照明元件的改进。当然,本实施例二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技术内容不再赘述,以下叙述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

所述漂浮平台的内部电子元件包括:移动式照明元件,所述照明元件具有移动把手,所述移动把手通过磁性调节座安装于所述上部休息舱3的侧壁上。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把手具有一凸面球头,所述凸面球头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涂层;所述磁性调节座具有凹面接头,所述凹面接头具有磁性涂层。

具体的,该移动式照明元件包括:移动把手、弯曲反光片和灯座;

其中,所述移动把手具有一凸面球头,所述凸面球头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涂层,这样能够与磁性调节座的凹面接头为可调节角度的磁性连接。其中,所述弯曲反光片包括一体连接的梗部和叶部(类似于两头尖中间宽的树叶形状),其中,所述梗部为呈弯曲状的弧形片状结构,所述弧形片状结构的上表面设置有反光涂层,所述弧形片状结构的下表面设置有走向槽,所述梗部的第一端设置有安装圆孔,所述梗部的第二端与移动把手具连接,所述叶部的两侧呈对称状的翘起15-30°,所述叶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反光涂层,所述叶部的上表面中部设置有连接套。其中,所述灯座的外壁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梗部的安装圆孔中,所述灯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呈平面状的灯罩,所述灯座的线束依次穿设于所述弧形片状结构的走向槽、所述叶部的连接套后接入光伏发电系统1。

更进一步的,该移动式照明元件可以采用节能的led灯,为了延长照明时间,第一电路或第二电路中可采用如下电路设计,例如:该第一电路或第二电路包括:电源b,按钮s,电阻r1、电容c1组成,所述电池b的正极依次经按钮s、电阻r1和led灯后与电池b的负极形成电回路,电容c1一端接地、另一端则与电池b的负极相连接,电池b的负极还与电阻r2一端相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调变控制器的en管脚相连接。电容c2的一端与调变控制器的fb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则经二极管d2后与调变控制器的vss管脚相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与调变控制器(脉搏调变器)的com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则经电阻r3后与调变控制器的vcc管脚相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与调变控制器的com管脚相连接,其另一端接地。该电路结构简单,有效的降低其能耗。

实施例三

当然,为了配合使用该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可以增加一些创新性的辅助机构,例如:冬季夜晚的取暖,或者食物的烧烤等设备。为了保障设备的灵活性和便携性,该节能型可升降式漂浮设备的上部休息舱3还设有一次性便携纸质烤炉,该烤炉包括:提篮状的纸质炉体,炉体内壁贴附有锡箔纸,炉体内腔的底部和四周设置有隔热层,底部隔热层上放置有烧烤碳,炉体上部开口处架设有烧烤架。

优选的,该一次性便携纸质烤炉的制作方法包括:

s1.主体制作:

s11.制备一张正方形的第一纸板,将所述第一纸板沿长度方向上标记出长度四等分线l1、l2、l3,并沿宽度方向上标记出宽度四等分线w1、w2、w3;

s12.将所述第一纸板的边缘以l1和w1为轴同向翻折,形成两个翻折部分相贴靠的第一三角形结构;

s13.将所述第一三角形结构中相贴靠的两片纸板沿该第一三角形结构的高线向两侧拉伸、压平,形成第一正方形结构;

s14.根据s12和s13的折叠操作,将所述第一纸板的边缘分别以l1和w3为轴、以l3和w1为轴、以l3和w3为轴同侧翻折,形成另外三个第一正方形结构;

s15.将所述第一正方形结构的外侧纸板以该第一正方形结构的对角线为轴向外翻折,折叠该外侧纸板的翻折部分数次,形成带状结构;

s16.将所述第一正方形结构的两个三角翼板结构以该三角翼板结构的底角的中线为轴向内侧翻折;

s17.根据s15和s16的折叠操作,折叠另外三个第一正方形结构,备用;

s2.插接单元制作:

s21.制备四张正方形的第二纸板,所述第二纸板为所述第一纸板的面积的1/4;

s22.将其中一张所述第二纸板以一条对角线为轴对折,形成两个贴靠的三角形;

s23.以s23中三角形的高线为界,形成左右两个第二三角形结构,将所述第二三角形结构中相贴合的两片纸板沿该第二三角形结构的高线向两侧拉伸、压平,形成第二正方形结构;

s24.将所述第二正方形结构的外侧纸板以该第二正方形结构的对角线为轴向外翻折,折叠该外侧纸板的翻折部分数次,形成带状结构;

s25.将所述第二正方形结构的两个三角翼板结构以该三角翼板结构的底角的中线为轴向内侧翻折,备用;

s26.根据s22至s25的折叠步骤,制作另外三个插接单元;

s3.组装:

s31.所述插接单元插置在所述主体上,将所述第二正方形结构中未折叠的三角翼板结构插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正方形结构的三角翼板结构与其下方的连接板之间的间隙中;

s32.将所述连接板连同所述插接单元向外翻折,该翻折部分的端部插置在所述第二正方形结构中的带状结构与其下方三角翼板结构之间的间隙中;

s33.插装后上下拉伸,根据上方开口的大小形成具有四方体内腔的烤炉炉体,并固定提手;

s34.在烤炉内腔中的底板和四周铺设锡箔和隔热层,在底部的隔热层上放置烧烤碳,在炉体上部开口处架设有烧烤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