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及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949发布日期:2019-01-14 20:05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及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克服船底板与水下粘性底质土壤间吸附力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及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平台站桩时主要依靠桩靴接触海底,接触面积小,入泥深度较浅,拔桩破泥沙的吸附力相对容易,因此其冲喷系统设计相对简单。鉴于坐底船坐底时其整船外底板均陷入泥沙中,船底板下局部地方会接触到硬质固体,且入泥深度较大、各处所受的吸附力不均等,开始上浮时需克服很大的泥沙吸附力,鉴于海床上可能会存在硬质石块等东西,船舶坐底时容易出现局部冲喷口应力过大导致破舱,因此冲喷口需要做额外保护和加强,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及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有效保护和加强冲喷口,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包括设置于船底的喷头以及防破舱的冲喷管,所述的冲喷管安装于船底板,与喷头的出口对应,冲喷管与船底板之间形成缓冲驻水空腔,缓冲驻水空腔与喷头连通,冲喷管的周沿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孔。

作为优选,所述的冲喷管为半圆柱状结构,冲喷管上端面为形成缓冲驻水空腔的凹槽结构,底面为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冲喷管为半管形结构,冲喷管的两弧形端与船底板固定连接,冲喷管的两端开口设置有挡板。

作为优选,所述冲喷管的两弧形端面连接有肘板,肘板延伸到船底板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孔包括设置于冲喷管底面的纵向口及设置于冲喷管侧端面的径向口,纵向口与喷头相互错位。

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口为两个,冲喷管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四个径向口,径向口为半圆形缺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底部设置有倾斜的开坡口。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部设置有轴向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包括设置于船底板的至少一个上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与冲喷空压机连通。

作为优选,相邻所述克服吸附力喷头的距离为4-5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及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结构强度高,应用起来简单方便,可以进行有效冲喷,适用于众多漂浮坐底船舶,其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喷头内喷出的高压水和压缩空气混合物,先通过缓冲驻水空腔再由喷孔喷出,有效保护和加强冲喷口,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的整体安装侧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的冲喷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的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的挡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包括设置于船底的喷头1以及防破舱的冲喷管2,所述的冲喷管2安装于船底板,与喷头1的出口对应,冲喷管2与船底板之间形成缓冲驻水空腔20,缓冲驻水空腔20与喷头1连通,冲喷管2的周沿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孔。其喷头1连接有喷管11,喷管11位于船体内。

本发明中喷头1的壁厚需要按舷侧管加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和布置数量,并需保证流通面积满足要求。

其中,冲喷管2镀锌后再装船底板上。

本发明中的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喷头1内喷出的高压水和压缩空气混合物,先通过缓冲驻水空腔20再由喷孔喷出,有效保护和加强冲喷口,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的一种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包括设置于船底的喷头1以及防破舱的冲喷管2,所述的冲喷管2安装于船底板,与喷头1的出口对应,冲喷管2与船底板之间形成缓冲驻水空腔20,缓冲驻水空腔20与喷头1连通,冲喷管2的周沿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孔。其喷头1连接有喷管11,喷管11位于船体内。

本发明中喷头1的壁厚需要按舷侧管加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和布置数量,并需保证流通面积满足要求。

其中,冲喷管2镀锌后再装船底板上。

本发明中的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喷头1内喷出的高压水和压缩空气混合物,先通过缓冲驻水空腔20再由喷孔喷出,有效保护和加强冲喷口,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所述的冲喷管2为半圆柱状结构,冲喷管2上端面为形成缓冲驻水空腔20的凹槽结构,底面为圆弧形结构。

所述的冲喷管2为半管形结构,冲喷管2的两弧形端与船底板固定连接,冲喷管2的两端开口设置有挡板3。冲喷管2与挡板3焊接后镀锌再装船底板上。

所述冲喷管2的两弧形端面连接有肘板4,肘板4延伸到船底板内部。肘板4为多个竖板,竖板与冲喷管2一体结构,肘板4穿入船底板内部且固定焊接,其加强延伸至船体结构。

所述的喷孔包括设置于冲喷管2底面的纵向口21及设置于冲喷管2侧端面的径向口22,纵向口21与喷头1相互错位。进一步提高缓冲力,保护喷头1。

所述纵向口21为两个,冲喷管2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四个径向口22,径向口22为半圆形缺口。

如图4、5所示,所述的挡板3底部设置有倾斜的开坡口31。使冲喷管2两侧端形成倒斜角结构,移动方便。其中,冲喷管2的两侧端也设置有开坡口31。

所述挡板3上部设置有轴向口32。高压力也能够从轴向口32喷出。改善冲喷效果。

实施例3

一种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包括设置于船底板的至少一个上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与冲喷空压机连通。

相邻所述克服吸附力喷头的距离为4-5米。

所述的克服吸附力喷头包括设置于船底的喷头1以及防破舱的冲喷管2,所述的冲喷管2安装于船底板,与喷头1的出口对应,冲喷管2与船底板之间形成缓冲驻水空腔20,缓冲驻水空腔20与喷头1连通,冲喷管2的周沿设置有至少一个喷孔。其喷头1连接有喷管11,喷管11位于船体内。

本发明中喷头1的壁厚需要按舷侧管加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尺寸和布置数量,并需保证流通面积满足要求。本发明中的船底克服吸附力喷头,喷头1内喷出的高压水和压缩空气混合物,先通过缓冲驻水空腔20再由喷孔喷出,有效保护和加强冲喷口,保护冲喷口不被损坏。

所述的冲喷管2为半圆柱状结构,冲喷管2上端面为形成缓冲驻水空腔20的凹槽结构,底面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的冲喷管2为半管形结构,冲喷管2的两弧形端与船底板固定连接,冲喷管2的两端开口设置有挡板3。冲喷管2与挡板3焊接后镀锌再装船底板上。所述冲喷管2的两弧形端面连接有肘板4,肘板4延伸到船底板内部。肘板4为多个竖板,竖板与冲喷管2一体结构,肘板4穿入船底板内部且固定焊接。所述的喷孔包括设置于冲喷管2底面的纵向口21及设置于冲喷管2侧端面的径向口22,纵向口21与喷头1相互错位。进一步提高缓冲力,保护喷头1。所述纵向口21为两个,冲喷管2的两侧端分别设置有四个径向口22,径向口22为半圆形缺口。所述的挡板3底部设置有倾斜的开坡口31。使冲喷管2两侧端形成倒斜角结构,移动方便。所述挡板3上部设置有轴向口32。高压力也能够从轴向口32喷出。改善冲喷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1600t深潜坐底多功能风电工程船为依托船进行举例。该船船底板面积达282m2,入泥深度高达2米。为了应对不同的海床环境,本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压缩空气冲喷、消防水冲喷或者气水混合冲喷方案。为此,设置一台28.1m3/min;0.75mpa的冲喷空压机(如果排量允许,也可采用主空压机或者工作空压机供气)和0.7mpa的消防水。压缩空气和消防水共用一路管子,通过立柱下行至下壳体,再分支至所属区域的冲喷口,管路的大小根据主支管布置而不一样。本船总共分为四个冲喷片区,每个片区由2路冲喷管组成,以保证各个冲喷口的冲喷压力。为了有效冲喷,冲喷口的布置间距大概在5米左右,具体间距可根据相应结构和坞敦布置等适当调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底大面积克服吸附力系统,结构强度高,应用起来简单方便,可以进行有效冲喷,适用于众多漂浮坐底船舶。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