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隐型舰船的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5680发布日期:2019-03-30 09: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隐型舰船的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舰载机舰面保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隐型舰船的人员安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驱逐舰、护卫舰等舰船通常在舰艉部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供舰载直升机起降、停放和保障。考虑舰船的纵横摇运动、海风等外界因素影响,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舰员在起降平台上开展直升机保障作业存在坠海的危险。

目前,通常采取在起降平台周边设置安全网的方式,来防止起降平台作业人员跌落入海。人员对直升机保障时,安全网竖起,确保人员安全;直升机起飞或降落时,安全网倒下,避免和直升机发生干涉,保证直升机起降安全。但目前的安全网防护方式存在以下不足:

(1)不利于舰船隐身设计。安全网通常采用外部钢管框架,内部钢丝绳编织的方式,易反射雷达波,在目前越来越注重舰船隐身设计的情况下,不符合技术发展的趋势。

(2)安全网竖放均为人力操作,劳动强度大。为确保安全网可靠收放,目前多采用蜗轮蜗杆驱动方式,通过人力转动把手,驱动安全网竖起或倒下。由于单片安全网达百余公斤,收放整个起降平台的二三十片安全网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3)安全网易锈蚀,后期维护工作量大。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安全网片和蜗轮蜗杆机构易发生锈蚀,但由于安全网靠近舷侧布置,人员需在舰艉部开展露天维修,操作维修,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隐型舰船的人员安全防护装置,解决现有直升机起降平台用安全网雷达反射面积大、人员劳动强度大、维护维修工作量大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隐型舰船的人员安全防护装置,包括隐型围槛、防护面板和驱动机构,隐型围槛外壁均与垂向呈11°~15°倾斜角,并在其表面涂覆吸波材料,防护面板的尺寸在隐形围槛的下底板与上盖板之间,厚度为5mm~10mm,防护面板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围绕转轴旋转,防护面板由盖板本体、局部加强结构、扶手组成,盖板本体的背部设置有局部加强结构来提高面板的刚度,盖板本体背部设有扶手。可供起降平台作业人员应急时扶持。转轴用于为防护面板提供一个转动支撑。

按上述技术方案,隐型围槛横截面为矩形,其长度为1000mm~2500mm,宽为800mm~1200mm,高度为150mm~200mm。可代替飞机防滑限位装置,当飞机在高海况下发生滑移,可阻挡飞机滑出飞行甲板坠海。

按上述技术方案,防护装置的外表面涂覆吸波材料,吸波材料采用基于铁氧体、羰基铁、单质金属微粒与多壁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复合材料。

按上述技术方案,防护装置的驱动机构可放置在隐身围槛和防护面板形成的空间内。防护装置的驱动机构采用小型化设计,因此,该防护装置三个部分结合成为功能完整的模块单元,可根据使用需要焊接在飞行甲板任意部位。

按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由液压动力单元、液压缸和对应管路组成,液压动力单元将高压液压油打入液压缸,使得液压缸伸长,带动防护面板升起;液压动力单元停止输出液压油,并打开回油阀门,防护面板利用自身重力压缩液压缸,使液压油流回液压油箱,防护面板关闭。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充分采用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技术,减少了设备雷达反射面积,更适用于濒海作战舰船任务使命。(2)采用安全防护板,替代安全网,不仅可避免人员从起降平台跌落,还可降低人员开展直升机保障作业时承受的风载,改善人员劳动环境。(3)采用液压驱动方式,实现安全防护装置自动竖起或放下,替代人工操作,减轻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并缩短了安全防护装置竖放消耗时间,提高了直升机起降保障快速反应能力。(4)安全防护装置放下时,较起降平台高出约200mm,可兼做直升机防滑限位装置,当因舰船运动,起降直升机发生滑移时,可承担一定的阻挡和限位作用。(5)安全防护装置可兼做直升机油气电液供给部位的舱口盖。当直升机保障时,防护装置竖起,露出供给部位开口,拉出管线,对直升机进行保障;当直升机保障结束后,防护装置倒下,盖住供给部位开口,避免雨水进入起降平台下方的保障舱室内。(6)采用模块化设计,直接焊接在起降平台上适当位置即可使用,不用在起降平台上大开口,易于安装;且整体布置在起降平台上,人员维护时身体不用伸出舷外,有利于提高维修作业时的人员安全性。(7)原布置在起降平台上的甲板灯光可设置在防护设施内侧,减少甲板露天设备雷达反射面积,提高隐身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竖起状态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人员安全防护装置放下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在直升机起降平台上的设备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1~附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舰船直升机起降平台用人员防护装置,该防护装置包括隐型围槛1、防护面板2和驱动机构3三部分。其中,隐型围槛截面为矩形,长为1800mm,宽为1000mm,高度为200mm。隐身围槛的长度可在1000mm~2500mm内选择,可根据直升机起降平台长度进行适当调整;围槛宽度约为1000mm,该参数要综合权衡直升机起降平台宽度和起降平台作业人员防护高度需求进行确定;隐型围槛高度需综合考虑驱动机构安装空间、起降平台人员通行性和直升机防滑限位需求等多个因素进行确定。隐型围槛4个方向的外壁倾斜角11°~15°,并避免垂直相交平面,并涂覆吸波材料,减少雷达波反射。

隐型围槛由前后左右四面壁板围成一个矩形区域。围槛外壁表面平整、与垂向呈一定倾角、且外表面涂覆雷达波吸波材料,可极大地降低雷达波反射面积,提高设备隐身性能。

防护面板长度、宽度与隐型围槛相适配,厚度为5mm,材料为复合材料,背部进行加强。防护面板可绕转轴旋转,实现放下和升起的两张状态。面板上设有扶手,高度距离转轴中心约1000mm,扶手材质可选取木质或复合材料,面板升起时,起降平台作业人员可扶持扶手,来提高人员在直升机起降平台上的作业安全性。

驱动机构为由小型化的液压动力单元、液压缸和对应管路组成,液压动力单元将高压液压油打入液压缸,使得液压缸伸长,带动防护面板升起;当液压动力单元停止输出液压油,并打开回油阀门,防护面板利用自身重力压缩液压缸,使液压油流回液压油箱,防护面板随之关闭。液压动力单元需适应舰船露天使用环境要求,并在其外面设置安全防护罩,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

使用过程:当舰船航渡时,该安全防护装置放下,凭借隐身设计,减小舰船的雷达反射面积。直升机起降前,该安全防护装置仍呈放下状态,改善直升机起降平台气流场,并避免对直升机起降作业发生空间干涉,且可在直升机发生侧移时,对直升机进行防滑限位,提高直升机的起降安全性。当直升机降落后,该防护装置升起,起降平台人员就位,该防护装置可以对人员在直升机起降平台上作业进行安全防护,避免人员跌落,并减小甲板作业人员所承受的风载;此外,该防护装置升起后,防护装置背部安装的灯光可以打开,为夜间甲板起降保障作业提供照明。操作人员还可以按需从隐型围槛内的甲板开口处拉出加油、供电、供气、液压、惯导对准等保障设备终端软管和电缆,开展航空保障作业。

该装置包括隐型围槛、防护面板和驱动机构,直升机起降时防护面板放倒,与隐身围槛合为一体,减小雷达波反射面积;当起降平台上人员开始作业时,防护面板升起至一定倾角,即可为起降平台上的作业人员提供一道安全屏障,同时可尽量减少雷达波反射。能够为载机舰船提供一种雷达隐身性能更好、自动化程度更高、安装更方便的人员防护措施。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