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皮划艇舱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634发布日期:2018-11-02 23:4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舱盖,具体涉及一种防水皮划艇舱盖,属于皮划艇领域。



背景技术:

皮划艇艇身由隔舱板隔成多个舱室后,前后副舱可放置衣物、食物等备用物品。为了取物方便,在舱室上安装防水舱盖,可以保证物资不被弄湿,并且保证副舱不进水,起到增加浮力的作用,保证人员安全。中国专利201220621837.4公开了一种皮划艇的舱盖,该舱盖包括盖座和通过一连接轴固定在盖座上的盖板,盖座与盖板通过一锁扣结构固定。该方案仅通过一锁扣结构固定盖座与盖板,可靠性差,密封性能也差强人意。

该专利中的锁扣结构为密封垫组件,即该舱盖仅通过密封垫组件实现舱室的密封。密封垫组件在长期使用中容易老化变形,并且该密封垫组件在通孔中频繁的拉出和扣入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舱盖的密封效果,从而使得该舱盖的使用寿命受到严重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提高其密封性能的防水皮划艇舱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水皮划艇舱盖,包括环状的盖座、能活动启闭地连接在盖座上的盖板和设置在所述盖板外侧的手柄;所述盖板内侧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内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数个分别从环形凹槽中心处向外径方向延伸的传送轨和设置在所述传送轨上方的转动推盘;在所述卡合部上设有与所述传送轨相接通的通孔,所述传送轨内设有推杆;所述转动推盘上设有数个呈环形阵列的弧形槽;所述推杆一端设有推头,另一端向所述通孔方向延伸,且所述推头位于所述弧形槽内;所述手柄的转轴端与所述转动推盘连接;在所述盖座底部外缘处设有与所述通孔及推杆相对应的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弧形槽一端靠近所述转动推盘的外缘,另一端逐渐远离所述转动推盘的外缘,向该转动推盘的中心处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盖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卡合部底端匹配的密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弧形槽和传送轨分别具有四组,且呈环形等角度阵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盖板活动铰接在所述盖座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皮划艇舱盖,将盖板扣合在盖座上后,旋转手柄带动转动推盘转动,转动推盘通过数个弧形槽将转动力一次性传送给数个推头,数个推头分别带动相应的推杆沿着传送轨至通孔后锁紧在盖座底部的锁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转动力实现对盖板、盖座的数个不同点位的锁紧密封,使其扣合更为严密,且防止了长期使用后密封变形,提高舱盖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皮划艇舱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皮划艇舱盖锁紧后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皮划艇舱盖锁紧后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座;2-盖板;3-手柄;4-转轴端;11-锁槽;12-密封条;21-卡合部;22-环形凹槽;23-传送轨;24-转动推盘;25-推杆;26-弧形槽;27-推头;2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附图1、2、3所示一种防水皮划艇舱盖,包括环状的盖座1、能活动启闭地连接在盖座1上的盖板2和设置在盖板2外侧的手柄3;盖板2内侧具有卡合部21,卡合部21内具有环形凹槽22,环形凹槽22内设有四组分别从环形凹槽22中心处向外径方向延伸的传送轨23和设置在传送轨23上方的转动推盘24;在卡合部21上设有与传送轨23相接通的通孔28,传送轨23内设有推杆25;转动推盘24上设有四组呈环形等角度阵列的弧形槽26;推杆25一端设有推头27,另一端向通孔28方向延伸,且推头27位于弧形槽26内;手柄的转轴端4与转动推盘24连接;在盖座1底部外缘处设有与通孔28及推杆25相对应的锁槽11。

弧形槽26一端靠近转动推盘24的外缘,另一端逐渐远离转动推盘24的外缘,向该转动推盘24的中心处延伸。

盖板2活动铰接在盖座1上,将盖板2扣合在盖座1上后,旋转手柄带动转动推盘24转动,转动推盘24通过弧形槽26将转动力一次性传送给推头27,推头27分别带动相应的推杆25沿着传送轨23至通孔28后锁紧在盖座1底部的锁槽11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柄一个转动力同时带动多个推杆25插入盖座锁槽11内,从而实现对盖板2、盖座1的数个不同点位的锁紧密封,操作简单方便,且能保证盖板和盖座之间可靠锁扣,扣合严密,提高了舱盖的防水性能的同时节省了操作时间。

盖座1底部设有与卡合部21底端匹配的密封条12;在盖板锁合在盖座上后,密封条12对卡合部21底端进一步二次密封,提高其密封性能。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