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7364发布日期:2019-03-30 09:2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测定不同深度下的绿藻不同光谱和生长率,为卫星遥感监测绿潮面积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需要在不同深度对绿藻进行人工培养。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其上绑定浮球和铅块的网具内进行绿藻的培养,但需要调整网具高度时,需要实验人员频繁下水调整铅块的重量,不便于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网具体积较大,不使用不便于收起,占用过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其无需实验人员下水,即可实现实验装置在水体内的深度的调整,操作便捷,安全可靠,且可实现收起,减少了空间的占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包括架体、纱网和浮力组件,所述架体包括上部支撑环、下部支撑环和支撑杆,所述上部支撑环和下部支撑环上下平行设置,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为中空管,所述第二杆体可活动套设在第一杆体内,所述第二杆体顶端与上部支撑环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底端与下部支撑环连接,所述支撑杆为三根,三根支撑杆绕上部支撑环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网纱环绕架体设置在架体内,其内部构成绿藻的实验空间;所述浮力组件包括气囊和导气管,所述气囊绕设在下部支撑环上,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气囊连通,一端与外部供气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杆体在第一杆体内位置的固定栓。

优选的,所述固定栓为螺栓。

优选的,所述上部支撑环和下部支撑环的直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气囊为三个,沿下部支撑环周向均匀绕设在下部支撑环上。

优选的,所述浮力组件还包括通气管,所述导气管为三根,一端分别与三个气囊连通,另一端共同连通在通气管上,三根导气管的长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架体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座体和固定在座体上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直径小于座体的直径,所述连接柱连接在第一杆体的底部。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实验人员无需频繁下水,只需控制气囊内气体量,则可实现实验装置在水体内深度的控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第二杆体可收放与第一杆体内,便于架体的收起,不使用时,可减少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为上部支撑环、12为下部支撑环、13为支撑杆、131为第一杆体、132为第二杆体、133为固定栓、14为支撑座、141为座体、142为连接柱、2为网纱、31为气囊、32为导气管、33为通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优实施例中一种深度可调绿藻实验装置,包括架体、纱网2和浮力组件,所述架体包括上部支撑环11、下部支撑环12和支撑杆13,上部支撑环11和下部支撑环12上下平行设置,支撑杆13包括第一杆体131和第二杆体132,第一杆体131为中空管,第二杆体132可活动套设在第一杆体131内,第二杆体132顶端与上部支撑环11连接,第一杆体131的底端与下部支撑环12连接,支撑杆13为三根,三根支撑杆13绕上部支撑环11周向均匀设置;网纱2环绕架体设置在架体内,其内部构成绿藻的实验空间;所述浮力组件包括气囊31和导气管32,气囊31绕设在下部支撑环12上,通过绕设的方式设置,可防止气囊31充气后在水体内摆动,防止架体各个点受力不稳定,保证实验装置的稳定性,且气囊31设置在下部,避免对上部光线的干扰,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导气管32一端与气囊31连通,一端与外部供气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外部供气管道经导气管32对气囊31进行充气,然后将实验装置放于水体内,在网纱2构成的实验空间内进行绿藻的培养。当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在水体内的高度时,对气囊31进行放气,由于气囊31内气体减少,浮力下降,实验装置在水体内下降,相反的,对气囊31进行充气,则实验装置上浮。本实用新型中,实验人员无需频繁下水,只需控制气囊31内气体量,则可实现实验装置在水体内深度的控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第二杆体132可收放与第一杆体131内,便于架体的收起,不使用时,可减少空间的占用。

具体的,为了便于支撑杆13长度的调节,支撑杆13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二杆体132在第一杆体131内位置的固定栓133,优选的,固定栓133采用螺栓,通过松紧螺栓,调整第二杆体132伸出第一杆体131的长度。

具体的,上部支撑环11和下部支撑环12的直径相同。两支撑环内径相同,实验空间上下一致,实验装置升降过程中减少对绿藻形态造成影响。

具体的,气囊31为三个,沿下部支撑环12周向均匀绕设在下部支撑环12上,分别位于三根支撑柱两两之间的下部支撑环12上,相应的,导气管32也为三根,浮力组件还包括通气管33,导气管32一端分别与气囊31连通,另一端连通在通气管33上,通气管33与外部供气管道连通。通气管33的外壁周向凹设有凹槽,通气管33上的凹槽使得外部供气管道与其连接时更便于线绳的缠绕固定。当然,凹槽内也可设置密封环,抵接在外部供气管道,提供更好的密封效果。为了保证充放气时各气囊31内气体流量相同,三根导气管32的长度相同,

具体的,所述架体还包括支撑座14,支撑座14包括座体141和固定在座体141上的连接柱142,连接柱142的直径小于座体141的直径,连接柱142连接在第一杆体131的底部。支撑座14提供一定高度,在地面搁置时防止气囊31与地面接触,下水时,座体141和第一杆体131之间的连接柱142上可以套设铅环,增加实验装置的整体重量,同时使装置的重心位于下部支撑环12的下方,保证气囊充气时不会发生侧翻现象。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外部供气管道经导气管32对气囊31进行充气,然后将实验装置放于水体内,在网纱2构成的实验空间内进行绿藻的培养。当需要调整实验装置在水体内的高度时,对气囊31进行放气,由于气囊31内气体减少,浮力下降,实验装置在水体内下降,相反的,对气囊31进行充气,则实验装置上浮。本实用新型中,实验人员无需频繁下水,只需控制气囊31内气体量,则可实现实验装置在水体内深度的控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第二杆体132可收放与第一杆体131内,便于架体的收起,不使用时,可减少空间的占用。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