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艇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440发布日期:2019-06-13 10:42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艇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梯子,尤其是一种游艇梯。



背景技术: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而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许多人都喜欢外出旅游,因为旅游能减轻生活的压力,而且许多人喜欢去有水的地方旅游,这也导致游艇很受欢迎。由于游艇的体积较为庞大,往往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平台供使用、娱乐,不同高度的平台之间会设置有游艇梯供人们上下走动,但目前所使用的游艇梯存在的不足之处是,1、没有防滑功能,当人们玩水后,脚底还比较湿,进行攀爬容易发生滑倒;2、制作尺寸死板,该类游艇梯往往都是通过先量度出两个平台之间的高度差,然后根据尺寸制造,最后再安装固定在游艇上,但此操作方式有可能由于量度误差或制作误差,导致安装时出现偏差,并且此方式也不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游艇梯,不仅具有防滑功能,并且还能根据所需安装的位置进行灵活地调节长度和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游艇梯,包括爬梯部分和扶手部分,所述爬梯部分与所述扶手部分之间设置有衔接机构,所述扶手部分与所述衔接机构的上端固接,所述爬梯部分的上端与所述衔接机构的下端铰接,所述爬梯部分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下端滑动套接有第三筒体,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滑动套接有第四筒体,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第四筒体之间均设置有横踏机构,所述横踏机构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预留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设置有防滑板。

优选地,所述爬梯部分还包括一对筒头,所述筒头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筒体或第二筒体的上端套接,上端与所述衔接机构铰接。

优选地,所述衔接机构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设置有容腔,所述筒头铰接在所述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端设置有所述横踏机构,上端设置有角板。

优选地,所述扶手部分包括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所述第一栏杆和第二栏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栏杆或第二栏杆的一端与所述角板固接,另一端设置有平板,所述角板与所述平板的安装高度持平,所述角板与所述平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横踏机构的数量是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中间位置和下方位置;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第四筒体的横踏机构的数量是1个,设置在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第四筒体的下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卡位,所述第三筒体与所述第四筒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卡位配套用的卡头。

优选地,所述防滑板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安装槽上,所述防滑板包括弧面,所述弧面上设置有防滑条,所述弧面的两侧设置有卡板。

优选地,所述卡板设置成弧面状,与所述第一杆体或第二杆体的表面紧密相接。

优选地,所述扶手部分的中间段设置成平滑弯曲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供游客上下攀爬的横踏机构上设置有防滑板,防滑板上设置有防滑条,能增大与游客脚底的摩擦力,避免游客滑到;另外,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是分别滑动套接在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上的,能根据实际进行伸出或回收,满足具有不同高度差之间平台的安装,况且爬梯部分的上端是铰接在衔接机构上,因此爬梯部分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动以进行角度调节,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游艇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游艇梯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筒体、第二筒体与第三筒体、第四筒体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防滑板与安装槽分离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防滑板的侧视图;

图6是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爬梯部分,2-扶手部分,3-衔接机构,4-第一筒体,5-第二筒体,6-第三筒体,7-第四筒体,8-横踏机构,9-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11-安装槽,12-防滑板,13-筒头,14-第一板体,15-第二板体,16-容腔,17-角板,18-平板,19-安装孔,20-卡位,21-卡头,22-弧面,23-防滑条,24-螺栓孔,25-螺栓,26-卡板,27-第一栏杆,28-第二栏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游艇梯,包括爬梯部分1和扶手部分2,爬梯部分1与扶手部分2之间设置有衔接机构3,扶手部分2的中间段设置成平滑弯曲状,此设计不仅时尚美观,也有利于手扶住,避免过于尖锐造成撞伤,扶手部分2与衔接机构3的上端固接,爬梯部分1的上端与衔接机构3的下端铰接,爬梯部分1包括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5,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5是中空筒,第一筒体4的下端滑动套接有第三筒体6,第二筒体5的下端滑动套接有第四筒体7,因此,第三筒体6和第四筒体7能同步进行伸出和回收动作,如图3所示,第一筒体4与第二筒体5的下端设置有卡位20,第三筒体6与第四筒体7的上端设置有与卡位20配套用的卡头21,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卡头21的直径要大于卡位20的直径,并且小于第一筒体4或第二筒体5的内径,从而令第三筒体6和第四筒体7能自如的滑动,并且不会发生脱落。

第一筒体4与第二筒体5之间以及第三筒体6与第四筒体7之间均设置有横踏机构8,横踏机构8用于供游客上下游艇梯时使用,第一筒体4与第二筒体5之间的横踏机构8的数量是2个,分别设置在第一筒体4与第二筒体5之间中间位置和下方位置;第三筒体6与第四筒体7的横踏机构8的数量是1个,设置在第三筒体6与第四筒体7的下方位置,从而能令游客能稳定的攀爬,从图4可以具体看出横踏机构8的具体结构,横踏机构8包括第一杆体10和第二杆体11,第一杆体10和第二杆体11是圆柱状,在第一杆体8与第二杆体9之间预留有安装槽11,安装槽11上设置有防滑板12,防滑板12是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槽11上,此可拆卸设计,有利于前期的批量生产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更换,如图5所示,防滑板12包括弧面22,弧面22的设计有助于与脚底的弧度贴合,使踩踏舒适,弧面22上设置有防滑条23,具有防打滑功能,在弧面22的两侧设置有卡板26,卡板26的弧度与第一杆体10或第二杆体11的外表面弧度匹配,卡板26设置成弧面状,与第一杆体10或第二杆体10的表面紧密相接,安装后卡板26会紧密贴合在第一杆体10或第二杆体11上,令防滑板12安装牢固。

爬梯部分1还包括一对筒头13,筒头13的下端与第一筒体4或第二筒体5的上端套接,上端与衔接机构2铰接,从图6可看出,筒头13的下端是设计成收小段,在装配时,该筒头13的收小段是直接插入到第一筒体4或第二筒体5上端的中空处,并且在该处还设置有螺栓孔24,从图1可看出,第一筒体4或第二筒体5的对应处也预留有螺栓孔24,安装入螺栓后即可将两者紧密固定;在筒头13的上端也预留有螺栓孔24,该螺栓孔24是用于与衔接机构2铰接固定,从图1可看出,在衔接机构2的对应处也预留有螺栓孔24,将筒头13装配到衔接机构2后,加入螺栓25,即可将筒头13连同爬梯部分1一起铰接固定在衔接机构2上,此处采用铰接设计,是令爬梯部分1是可转动地连接在衔接机构2上,以具有调节适合攀爬角度的作用,衔接机构3包括第一板体14和第二板体15,第一板体14与第二板体15结构相同,第一板体14或第二板体15设置有容腔16,筒头13铰接在容腔16内,这样当筒头12在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将人体夹到,对人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另外,第一板体14与第二板体15的下端同样设置有横踏机构8,具有一定的上下承接作用,上端设置有角板17,角板17用于安装,扶手部分2包括第一栏杆27和第二栏杆28,第一栏杆27和第二栏杆28的结构相同,第一栏杆27或第二栏杆28的一端与角板17焊接,另一端设置有平板18,平板18与角板17的作用相同,用于安装固定,角板17与平板18的安装高度持平,角板17与平板18上设置有安装孔19,在安装孔19中打入螺丝,即可将本游艇梯固定在游艇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