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419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健身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单车作为现代社会无碳出行的典型交通工具,因其绿色环保、轻便灵活等特性以及其娱乐健身附加值,受到了广大青年朋友的青睐,然而其娱乐健身特性的开发始终处于不完善的状态,特别是作为交通工具只能限于在平坦的道路上骑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娱乐健身特性的挖掘,试想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在水上自由骑行的单车,提供另一种出行选择的同时一定能够增加骑行更多的乐趣,满足更多民众的生活工作需求,另外在夏季,水上骑行单车一定能够给炎热的酷暑带来一丝清凉的慰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它包括车架体,车架体前端设置有前叉,前叉与车架体通过活动碗组活动连接,前叉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前滑板,前叉上端通过螺栓设置有控向把手,车架体后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推力杆,推力杆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后推力滑板,推力杆与车架体之间通过第一刚性弹簧固定连接,车架体下端设置有动力载重架,动力载重架与车架体活动连接,车架体上动力载重架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限位锁母,动力载重架下端设置有浮力浆。

所述车架体包括横架杆,所述横架杆前端设有头管,横架杆尾端为铰接端,横架杆靠后端两侧端面固设有连接导杆,横架杆靠后端下端面设有连接环。

所述前滑板包括主滑板,主滑板前端设置有单向浮动板,主滑板与单向浮动板构成可转动连接。

所述主滑板一端呈弧状结构并设有连接管,浮动板一端前后两侧各设有弧状凸起,主滑板与单向浮动板通过轴芯呈铰链连接。

所述动力载重架包括上连杆,上连杆两侧设置有柱形活动套筒,上连杆下端固设有承重脚蹬,承重脚蹬下方固设有下连杆。

所述浮力浆包括上连接套筒,上连接套筒下方设有下连接套筒,上连接套筒与下连接套筒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上连接套筒、下连接套筒上各设有多个连接支杆,上连接套筒通过连接支杆活动连接有多片浮动叶片,浮动叶片背面通过活动杆组与下连接套筒活动连接。

所述车架体、前叉、活动碗组、控向把手、推力杆、动力载重架、限位锁母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前滑板、后推力滑板、浮动叶片为空心塑胶材质,所述第一刚性弹簧、第二刚性弹簧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水上娱乐健身装置,能够提供给使用者在水面上娱乐健身使用,在使用过程中,骑行者双脚分别踩在动力载重架两侧的承重脚蹬上,双手控制控向把手把握装置方向,协调身体双脚采用一定频率蹬动承重脚蹬,在骑行者对装置做功的一个循环内,可将运动分解成以下步骤,一方面,骑行者对承重脚蹬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动力载重架向下运动,浮力浆跟随着动力载重架向下运动,直至接触到水面,给予水面向下的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水面给予浮力浆向上的作用力,推动浮力浆使得上下连接套筒合拢,通过活动杆组进而使得若干浮力叶片完全打开,通过与水面运动接触带给装置更大的向上作用力,避免装置沉入水下;另一方面动力载重架向下运动通过铰链带动推力杆下后方运动,同时带动后推力滑板向下后方运动,给予水面向下后方的作用力,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水面给予装置向前上方的作用力,支撑装置浮于水面,同时驱动装置向前运动。

因车架体与推力杆通过第一刚性弹簧固定连接,车架体与动力载重架下方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当推力杆运动至一定极限,浮力浆向下运动到一定极限后,各刚性弹簧收缩恢复原位,一个运动循环结束,新的运动循环开始,这样通过连续不断的运动循环使得装置能够始终浮于水面,并向前运动,实现水上连续骑行的目标。该设计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创新实用性强,生产制造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娱乐健身功效,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前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前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图4中前滑板主滑板与浮动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后推力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动力载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浮力浆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浮力浆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车架体1、前叉2、前滑板3、活动碗组4、控向把手5、推力杆6、后推力滑板7、第一刚性弹簧8、动力载重架9、第二刚性弹簧10、限位锁母11、浮力浆12;

横架杆1-1、头管1-2、连接导杆1-3、连接环1-4;

主滑板3-1、单向浮动板3-2、轴芯3-3、弧状结构3-4、连接管3-5、弧状凸起3-6;

上连杆9-1、柱形活动套筒9-2、承重脚蹬9-3;

上连接套筒12-1、下连接套筒12-2、伸缩弹簧12-3、浮动叶片12-4、活动杆组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9所示,一种水上娱乐健身装置,它包括车架体1,车架体1前端设置有前叉2,前叉2与车架体1通过活动碗组4活动连接,前叉2可绕车架体1前端周向运动灵活选择装置运动方向,前叉2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前滑板3,前滑板3板状结构在水面有较大浮力能够承载较大的载重,前叉2上端通过螺栓设置有控向把手5,控向把手5与前叉2以及碗组4组合连接可自由控制装置前行的方向,车架体1后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推力杆6,推力杆6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固设有后推力滑板7,推力杆可将力和运动传递到后推力滑板7,后推力滑板7与水之间的间歇推力运动带给装置间歇性向前运动的动力,推力杆6与车架体1之间通过第一刚性弹簧8固定连接,第一刚性弹簧的弹性复位特性,使得装置一个运动循环完毕后回到原位继续下一个运动循环,车架体1下端设置有动力载重架9,动力载重架9与车架体1活动连接,动力载重架9具有承载骑行者和传递骑行者作用在装置上的作用力和运动的作用,车架体1上动力载重架9下方依次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10、限位锁母11,第二刚性弹簧10同样起到运动复位的作用,保障运动循环的不断地进行,限位锁母11起到限制动力载重架9和第二刚性弹簧10位置的作用,动力载重架9下端设置有浮力浆12,浮力浆12利用与水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给装置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平衡装置自重,防止装置沉入水下。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体1它包括横架杆1-1,横架杆1-1前端设有头管1-2,头管1-2与前叉2上端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实现装置运动方向的改变,横架杆1-1后端为铰接处,横架杆1-1后端通过铰链与推力杆6一端活动连接,横架杆1-1靠后端两侧固设有连接导杆1-3,用于连接动力载重架9,横架杆1-1靠后端下方设有连接环1-4作为第一刚性弹簧8的一个连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前滑板3它包括主滑板3-1,主滑板3-1前端设置有单向浮动板3-2,主滑板3-1与单向浮动板3-2活动连接,单向浮动板3-2可绕主滑板3-1在一定弧度内单项转动,在运动时实现水流导流卸载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主滑板3-1一端呈弧状结构3-4并设有连接管3-5,浮动板3-2一端前后两侧各设有弧状凸起3-6,主滑板3-1与单向浮动板3-2通过轴芯3-3呈铰链连接,轴芯3-3穿过主滑板3-1一端连接管3-5与浮动板3-2一端弧状凸起3-6活动连接,实现单向浮动板3-2绕主滑板3-1单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载重架9它包括上连杆9-1,上连杆9-1两侧设置有柱形活动套筒9-2,上连杆9-1下端固设有承重脚蹬9-3,骑行者可站立在承重脚蹬9-3上骑行该装置,承重脚蹬9-3下方固设有下连杆9-4,用于连接浮力浆12。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浆12它包括上连接套筒12-1,上连接套筒12-1下方设有下连接套筒12-2,上连接套筒12-1与下连接套筒12-2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12-3,伸缩弹簧12-3在作用力的作用下循环伸缩可完成上下连接套筒之间的分离与合拢,上连接套筒12-1、下连接套筒12-2上各设有若干连接支杆,上连接套筒12-1通过连接支杆活动连接有若干片浮动叶片12-4,优选为三片浮动叶片12-4,浮动叶片12-4运动时与水面的相互作用力可是装置持续浮于水面,浮动叶片12-4背面通过活动杆组12-5与下连接套筒活动连接,活动杆组12-5规律性运动可实现浮动叶片12-4张开与合拢,方便浮动叶片12-4在与水面接触能够尽可能大的产生浮力支撑装置浮于水面,离开水面时能够尽可能减少水对装置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体1、前叉2、活动碗组4、控向把手5、推力杆6、动力载重架9、限位锁母11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质轻、强度优良,所述前滑板3、后推力滑板7、浮动叶片12-4为空心塑胶材质,材质轻便,在水中所受浮力大,所述第一刚性弹簧8、第二刚性弹簧10为不锈钢材质,减少电化学腐蚀。

实施例2:

任意一项水上娱乐健身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将该装置放置在水面上,骑行者双脚分别踩在动力载重架9两侧的承重脚蹬9-3上,双手控制控向把手5把握装置方向,协调身体双脚采用一定频率蹬动承重脚蹬9-3;

Step2:在骑行者对装置做功的一个循环内,可将运动分解成以下步骤,一方面,骑行者对承重脚蹬9-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动力载重架9向下运动,浮力浆12跟随着动力载重架9向下运动,直至接触到水面,给予水面向下的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水面给予浮力浆12向上的作用力,推动浮力浆12使得上下连接套筒合拢,通过活动杆组12-5进而使得若干浮力叶片12-4完全打开,通过与水面运动接触带给装置更大的向上作用力,避免装置沉入水下;另一方面动力载重架9向下运动通过铰链带动推力杆6向后方运动,同时带动后推力滑板7向下后方运动,给予水面向下后方的作用力,通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水面给予装置向前上方的作用力,支撑装置浮于水面,同时驱动装置向前运动;

Step3:因车架体1与推力杆6通过第一刚性弹簧8固定连接,车架体1与动力载重架9下方设置有第二刚性弹簧10,当推力杆6运动至一定极限,浮力浆12向下运动到一定极限后,各刚性弹簧收缩恢复原位,一个运动循环结束,新的运动循环开始,这样通过连续不断的运动循环使得装置能够始终浮于水面,并向前运动,实现水上连续骑行的目的。

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