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6397发布日期:2019-05-11 01:0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光伏电站具有无需消耗燃料、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排放、建设周期短等优点。但光伏发电站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会改变土地的性质和属性。因此,对于日照充足但陆地面积较小的地区,水上光伏电站成为了一个新的选择。

为了支撑光伏系统,通常采用可漂浮于水上的浮筒,并且根据当地的纬度将浮筒的一端设置为高于浮筒的另一端,以便通过浮筒二端的高度差形成一斜面,然后通过设置于浮筒上的连接部件将光伏组件连接于浮筒上。现有的上述结构的浮筒,需要在注塑成型的同时考虑到与支架之间连接问题,不仅对浮筒的结构要求比较高,而且对浮筒成型模具的精度要求也较高,浮筒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现有的光伏系统用支撑系统,需要将浮筒上的连接部件与支架协同制作,制造成本较高,产品的合格率较低,安装不便。而且,由于支撑系统完全依靠塑料浮筒来支撑,浮筒的使用量较大,成本较高,而且塑料浮筒形成的浮子整体难以应对强涌环境和恶劣天气。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一种浮筒用量较少、结构稳定可靠、建造成本低且可抵抗强涌和恶劣天气的水上光伏组件支撑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伏组件支撑系统,至少包括多个浮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钢结构组件和连接件,所述钢结构组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浮筒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浮筒与所述钢结构组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连接为一支撑单元,多个所述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为支撑系统。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筒上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浮筒连接的连接耳,相邻浮筒通过插设于相邻所述连接耳的第一螺栓相连接;沿远离相邻所述浮筒的浮筒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浮筒内连接凸耳,所述浮筒内连接凸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钢结构组件底部用做连接结构的钢构连接孔相配合的浮筒连接孔;所述浮筒通过插设于所述浮筒连接孔与所述钢构连接孔的用作所述连接件的第二螺栓与所述钢结构组件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筒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二连接耳,远离相邻所述浮筒的二侧面分别设置有二浮筒内连接凸耳。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结构组件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倾斜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浮筒内连接凸耳为与所述浮筒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结构组件采用铝合金角钢制作而成。

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与所述钢结构组件间隔排列的所述浮筒由多个浮筒并列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采用钢结构来支撑光伏组件,结构稳定可靠,而且与现有的支撑方式相比,不需另外在浮筒上安装支架,加工方便、安装更方便。

另外,采用钢结构组件后,大大缩短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将光伏组件设置于钢结构组件上,钢结构组件的结构形式便于光伏组件的通风,且可以有效抵御强涌环境和恶劣天气。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钢结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浮筒与钢结构连接的连接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光伏组件支撑系统,包括多个浮筒1,还包括多个用于支撑光伏组件的钢结构组件2和连接件,其中钢结构组件采用由铝合金材料制作而成的角钢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螺栓连接等常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固定连接而成。

钢结构组件2的下部设置有用于与浮筒1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为连接孔25,浮筒1与钢结构组件2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为一支撑单元,多个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为支撑系统。如图1所示,钢结构组件2与浮筒1 沿一方向间隔排列(即沿纵向或者横向间隔排列,形成如图1所示一排钢结构组件、一排浮筒的支撑系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一排浮筒可以由单个的浮筒排列,也可以采用多个浮筒并行排列成排,浮筒的数量和大小根据所需浮力的大小来定,不仅仅限于由单一浮筒连接构成的排。

如图2所示,由角钢21、角钢22及设置于角钢21和角钢22之间的角钢 23和角钢24所形成的钢结构组件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倾斜设置,即钢结构件组件2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形成倾斜角度a,倾斜角度a在0°至60°之间,优选在大约15°至大约45°之间,在约20°至约30°之间为最佳,具体角度根据太阳照射角度和水流等因素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由角钢21和角钢22或者角钢21和角钢22与其他结构构成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对上表面的具体构成形式不做具体限定。

浮筒上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浮筒1连接的连接耳,相邻的浮筒通过插设于相邻连接耳的第一螺栓相连接。沿远离相邻浮筒的浮筒两侧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浮筒内连接凸耳,浮筒内连接凸耳上设置有用于与钢结构组件底部用做连接结构的钢构连接孔相配合的浮筒连接孔;浮筒通过插设于浮筒连接孔与钢构连接孔的用作连接件的第二螺栓与钢结构组件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如图3所示,浮筒1的四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一连接耳11,如图4 和图5所示,相邻浮筒1通过插设于相邻连接耳11的第一螺栓3相连接。沿远离相邻浮筒1的侧面12和侧面13分别设置有浮筒内连接凸耳14和浮筒内连接凸耳15,两个浮筒内连接凸耳上均设置有用于与钢结构组件2底部的钢构连接孔25相配合的浮筒连接孔141和浮筒连接孔151;浮筒通过插设于浮筒连接孔151与钢构连接孔25的第二螺栓4与钢结构组件2连接为一体,形成如图4所述的连接单元。

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相邻浮筒通过第一螺栓3连接为一行或者一列,然后将光伏组件2的固定设置于相邻两行或者两列浮筒之间,最后再将光伏组件固定设置于光伏组件2的上部。将光伏组件固定设置于光伏组件2的上部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一方式,在此不再赘叙。

在其他实施例中,浮筒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结构形式,设置于浮筒每一侧面的浮筒内连接凸耳的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具体数量根据承载力和浮筒的大小和形状来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与钢结构组件间隔排列的所述浮筒由多个浮筒并列组成,也就是说,设置于钢结构组件之间的浮筒包括多排,多排浮筒构成一个整体,最外边的的浮筒再采用上述的方法与光结构组件固定连接,形成间隔排列方式。

为了保证浮筒内连接凸耳的强度,浮筒内连接凸耳15为与浮筒1一体成型的实心结构,浮筒内连接凸耳上的浮筒连接孔的数量不受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采用钢结构来支撑光伏组件,结构稳定可靠,而且与现有的支撑方式相比,不需另外在浮筒上安装支架,加工方便、安装更方便。

另外,采用钢结构组件后,大大缩短了施工进度,降低了制造和安装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由于将光伏组件设置于钢结构组件上,钢结构组件的结构形式便于光伏组件的通风,且可以有效抵御强涌环境和恶劣天气。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