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船壳隧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375发布日期:2019-06-11 23:3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船壳隧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尤指一种线性船壳隧道。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内河湖区、内河支流和沿海滩涂水域航行的船舶,由于受到吃水的限制,必须将螺旋桨布置在船底基线以上,而这类船舶自身设计吃水小的限定,必须在船底尾部设置隧道以容纳螺旋桨,通常采用尾隧道船型的船舶是一桨一隧,螺旋桨的来流相对不畅,以至其推进效率相对于非隧道船型而言较低,船舶的航速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线性船壳隧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船壳隧道,包括船舶本体,船舶本体包括船头、船身和船尾,船头、船身和船尾为流线型连接为一体;

船头与船身的连接处设有进水段,进水段穿过船身到达船尾,并与船尾底部内嵌的隧道相连通,隧道分为隧道前段和隧道后段,隧道前段用于导引传动轴,传动轴延伸出隧道前段的一端安装有螺旋桨,螺旋桨位于隧道后段的内部,且螺旋桨安装在隧道后段内部的位置高于船舶本体基线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船尾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主机,驱动主机与传动设备相连,传动设备连接传动轴,并通过传动轴控制螺旋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隧道在横向断面上为从隧道前段到隧道后段呈越来越宽的梯形结构,且隧道前段与隧道后段相连通,进水段通过隧道前段与隧道后段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水段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船舶本体的底部两侧,且两个进水段在船舶本体的底部呈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隧道的中心位于船舶本体的中心线上,且隧道以中心线为界线在船舶本体上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线性船壳隧道,较传统的圆弧形隧道而言能够提高船舶接触水面的面积,提高湿面积,增大船舶的稳定性;同时,在纵向上保留了尾随道对于螺旋桨提供足够的尾流,也能够在船壳上起到局部增强船壳强度,从而适当减少尾隧道区域所需的补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船舶本体;2、船头;3、船身;4、船尾;5、进水段;6、隧道;7、隧道前段;8、隧道后段;9、传动轴;10、螺旋桨;11、驱动主机;12、传动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船壳隧道,包括船舶本体1,船舶本体1包括船头2、船身3和船尾4,船头2、船身3和船尾4为流线型连接为一体,具有减低水流阻力的作用;

船头2与船身3的连接处设有进水段5,进水段5穿过船身3到达船尾4,并与船尾4底部内嵌的隧道6相连通,可以使螺旋桨10来流更为充分,有利于提高螺旋桨10推进效率;隧道6分为隧道前段7和隧道后段8,隧道前段7用于导引传动轴9,传动轴9延伸出隧道前段7的一端安装有螺旋桨10,螺旋桨10位于隧道后段8的内部,且螺旋桨10安装在隧道后段8内部的位置高于船舶本体基线的位置,当遇上暗礁或障碍物时,具有保护螺旋桨10的作用。

船尾4的内部设置有驱动主机11,驱动主机11与传动设备12相连,传动设备12连接传动轴9,并通过传动轴9控制螺旋桨10,使用时,启动驱动主机11,即可驱动传动设备12,从而带动传动轴9工作,最终实现螺旋桨10在水中旋转的目的。

隧道6在横向断面上为从隧道前段7到隧道后段8呈越来越宽的梯形结构,且隧道前段7与隧道后段8相连通,进水段5通过隧道前段7与隧道后段8相连,较传统的圆弧形隧道而言能够提高船舶本体1接触水面的面积,提高湿面积,增大船舶本体1的稳定性;同时,在纵向上保留了尾随道对于螺旋桨10提供足够的尾流,也能够在船壳上起到局部增强船壳强度,从而适当减少尾隧道区域所需的补强。

进水段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船舶本体1的底部两侧,且两个进水段5在船舶本体1的底部呈对称设置,促使船底成双流线进入尾流区,使的型线更为流畅,可以使螺旋桨10来流更为充分,有利于提高螺旋桨10推进效率。

隧道6的中心位于船舶本体1的中心线上,且隧道6以中心线为界线在船舶本体1上对称设置,提高船舶本体1的稳定性。

工作原理:

使用时,启动驱动主机11,驱动主机11驱动传动设备12工作,从而带动传动轴9工作,实现螺旋桨10在水中旋转的目的,船舶本体1动作;此时,水流从进水段5进入隧道6,促使船底成双流线进入尾流区,使的型线更为流畅,可以使螺旋桨10来流更为充分,有利于提高螺旋桨10推进效率,此外,也提高了船舶本体1接触水面的面积,提高湿面积,增大船舶本体1的稳定性;同时,在纵向上保留了尾随道对于螺旋桨10提供足够的尾流,也能够在船壳上起到局部增强船壳强度,从而适当减少尾隧道区域所需的补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