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9573发布日期:2019-06-11 23:33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舵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舵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舵叶结构中,前舵叶的顶板和后舵叶的顶板都在同一直线上,由于船舶底板具有一定的弧度,当将舵叶装于船舶底板下方时,由于前舵叶的顶板和后舵叶的顶板都在同一直线上,导致整体的舵叶结构不能过于靠近船舶底板处,这样容易出现舵叶在转动时,较多水流绕过舵叶直接流入船舶底板处,导致船舶吃水少,控制不佳,且进一步,前舵叶和后舵叶的顶板均为平直设置,使得整体的舵叶与水接触面积不大,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且容易控制的舵叶结构,该舵叶结构使用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舵叶结构,包括前舵叶和后舵叶,所述前舵叶和所述后舵叶的底板在同一直线上,前舵叶通过舵杆与后舵叶连接在一起,所述前舵叶的底板到其顶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后舵叶的底板到其顶板之间的距离,所述前舵叶的顶板为倾斜设置,所述后舵叶的顶板为倾斜设置。

其中,所述前舵叶的顶板的倾斜方向为向下朝向所述舵杆的方向倾斜。

其中,所述后舵叶的顶板倾斜方向与所述前舵叶的顶板倾斜方向相同。

其中,所述前舵叶的顶板与舵杆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度到110度。

其中,所述后舵叶的顶板与舵杆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度到110度。

其中,所述后舵叶的顶板到船舶底板之间设有一间距。

其中,所述间距在20mm到30mm之间。

其中,所述舵叶结构还设有增加其强度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在所述前舵叶的中部和所述后舵叶内部。

其中,所述前舵叶的宽度和所述后舵叶的宽度相同。

其中,所述前舵叶的长度较所述后舵叶的长度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舵叶结构,前舵叶的底板到其顶板之间距离大于后舵叶的底板到其顶板之间的距离,将后舵叶的整体高度缩小,当舵杆与船舶底板连接时,由于船舶底板的弧形设置,可将后舵叶靠近船舶底板的位置,使得船舶底板与整体舵叶之间的距离变小,绕过舵叶的水流变小,以使船舶整体的吃水面积变大,便于控制船舶的转动方向,使得船舶的整体稳定性变好;前舵叶的顶板的倾斜方向为向下朝向舵杆的方向倾斜,将前舵叶的顶板倾斜设置,使得前舵叶与水的接触面积变大,后舵叶的顶板倾斜方向与前舵叶的顶板倾斜方向相同,将后舵叶的顶板倾斜设置,也使得后舵叶与水的接触面积变大,整体的舵叶与水接触面积变大,容易控制船舶的转动,以使船舶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舵叶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舵叶结构的俯视图。

图1至图2中包括:

前舵叶1,底板10、20,顶板11、21,加强筋13,后舵叶2,舵杆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舵叶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舵叶结构包括前舵叶1和后舵叶2,前舵叶1通过舵杆3与后舵叶2连接在一起,船舶底板连接舵杆3,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舵杆3转动,舵杆3转动带动位于其两侧的前舵叶1和后舵叶2转动,实现船舶方向的转动。

前舵叶1的底板10和后舵叶2的底板20在同一直线上,前舵叶1的底板10到其顶板11之间距离大于后舵叶2的底板20到其顶板21之间的距离,将后舵叶2的整体高度缩小,当舵杆3与船舶底板连接时,由于船舶底板的弧形设置,可将后舵叶2靠近船舶底板的位置,使得船舶底板与整体舵叶之间的距离变小,绕过舵叶的水流变小,以使船舶整体的吃水面积变大,便于控制船舶的转动方向,使得船舶的整体稳定性变好,且进一步,后舵叶2的顶板21到船舶底板之间设有一间距,该间距在20mm到30mm之间,设置该间距在不影响舵叶转动的同时,阻住水流并使得船舶的液压舵机带动舵叶转动,便于控制船舶的转向。

前舵叶1的顶板11为由其顶板11的上缘朝向顶板11的下缘倾斜延伸,且前舵叶1的顶板11的倾斜方向为向下朝向舵杆3的方向倾斜,且前舵叶1的顶板11与舵杆3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度到110度,将前舵叶1的顶板11倾斜设置,使得前舵叶1与水的接触面积变大,后舵叶2的顶板21倾斜方向与前舵叶1的顶板11倾斜方向相同,且后舵叶2的顶板21与舵杆3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00度到110度之间,将后舵叶2的顶板21倾斜设置,也使得后舵叶2与水的接触面积变大,整体的舵叶与水接触面积变大,容易控制船舶的转动,以使船舶的稳定性更好。

舵叶结构还设有增加其强度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设在所述前舵叶1的中部和后舵叶2的内部,且加强筋13横贯整体前舵叶1的中部,并嵌入后舵叶2内,进一步将前舵叶1和后舵叶2的强度加强;前舵叶1的宽度和后舵叶2的宽度相同,使得整体的舵叶宽度相同,舵叶与水流接触更加平滑,当不需要对船舶进行转动换向时,舵叶与水流之间的阻力小,船舶行驶速度更快。前舵叶1的长度长于后舵叶2的长度,更加便于船舶进行转向的控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