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480发布日期:2019-06-13 10:43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推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



背景技术:

推进器主要是用来推动船舶、船艇前进的,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推力。推进器在船舶、航空等领域应用的较为广泛,包括螺旋桨推进器、电动船用推进器、航空推进器、喷水推进器等等,现有推进器的电机其结构较为复杂,电机转速高但发热量极大,需要独立的水冷系统,制作工艺要求过高,成本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无需另外配置用于散热的水冷系统,电机散热迅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包括无刷防水电机、筒状的导流管、螺旋桨和流线型的导流罩,所述无刷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底座、转轴、端盖和用于防水的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密封连接于所述电机底座、端盖,所述电机底座连接于螺旋桨,端盖连接于所述导流罩,所述导流管与无刷防水电机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多个条形通孔,所述多个条形通孔环向分布于导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底座设置有用于使电机内的电线走出的出线口,从船舶内部引出的电线经出线口连接于无刷防水电机,电线与出线口之间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桨上设置有三片螺旋叶,所述螺旋叶的螺距比为0.6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无刷防水电机内装有导热硅脂,所述电机壳为导热的铝基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与无刷防水电机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多个条形通孔,多个条形通孔环向分布于导流管,电机在使用时会不断的发热,当水流进入导流管内部时,可以直接流经电机壳的外壁,形成有效的水冷和散热效果,无需额外安装冷却系统,可以极大的简化设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中,1-导流管,2-螺旋桨,3-螺旋桨体,4-导流罩,5-端盖,6-电机壳,7-条形通孔,8-开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参看图1至3,一种直筒侧吸式喷水推进器,包括无刷防水电机、筒状的导流管1、螺旋桨2和流线型的导流罩4,无刷防水电机包括电机底座、转轴、端盖5和用于防水的电机壳6,电机壳6密封连接于电机底座、端盖5,电机底座连接于螺旋桨2,端盖5连接于导流罩4,导流管1与无刷防水电机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连通内外的多个条形通孔7,多个条形通孔7环向分布于导流管1。

本实用新型的无刷防水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螺旋桨2转动,使得水流从导流管1的开口端8喷出,由此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船舶运动。流线型的导流罩4可以减小水的阻力,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该装置的螺旋桨2安装于导流管1内,其转动产生的水体先沿导流管1流动再从导流管1喷出,这一方面可以利用导流管1的作用减少空泡,使得水流集中,从而提高螺旋桨2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导流管1可以对螺旋桨2形成保护,既可以极大地降低被异物缠绕的几率,又可以避免螺旋桨2触底而碰撞礁石。导流管1上开有条形通孔7,水流可以从条形通孔7进入导流管1内,使螺旋桨2顺利推动水体运动;同时,该条形通孔7既可以顺利让水体流通,又因为其宽度较小,可以有效阻止水草等异物进入导流管1内部影响设备运行,而虽然其宽度较小,但只要视工作需要开设若干条条形通槽即可满足工作所需;再者,部分条形通孔7相对电机壳6设置,而无刷防水电机又通过密封方式直接安装于水中,且紧贴电机壳6的设置使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当水流进入导流管1内部时,可以直接流经电机壳6的外壁,形成有效的水冷和散热效果,无需额外安装冷却系统,可以极大的简化设备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电机底座设置有用于使电机内的电线走出的出线口,从船舶内部引出的电线经出线口连接于无刷防水电机,电线与出线口之间密封。可以使用聚氨酯防水密封胶来封装电线与出线口,如果需要维修更换电线,这种密封胶也很好去除。

螺旋桨2上设置有三片螺旋叶,螺旋叶的螺距比为0.68。该螺距比的螺旋叶在运动时受到水的阻力较小,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无刷防水电机内装有导热硅脂,电机壳6为导热的铝基板。导热硅脂和铝基板都能起到很好的导热作用,导热硅脂将无刷防水电机的热量很好的传导至电机壳6,电机壳6频繁的与水接触,所以能更快的将无刷防水电机发出的热量散发出去。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