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5443发布日期:2019-08-20 20:5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救生衣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救生衣是一种救护生命的服装,采用尼龙面料或氯丁橡胶,浮力材料或可充气的材料,反光材料等制作而成。一般使用年限为5-7年,是船上、飞机上的救生设备之一。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目前,市面上通常使用的救生衣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将救生衣穿戴在人体上,通过救生衣能够帮助人体漂浮在海面上;当遇到海南或空难时,落水人员虽然身穿救生衣,但由于落水位置各有远近,且救生衣上没有任何提示的标志,严重延长了营救时间,使得落水人员面临生命危险;并且,当落水人员偏多时,由于救生衣数量有限,将直接导致部分落水人员不能穿戴救生衣,使得落水人员的面临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衣,以解决目前救生衣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所述救生衣本体的肩部设有提示条;所述救生衣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有护头气囊;所述救生衣本体的两边门襟处可拆卸连接。

基础方案的优点:

1、本方案通过救生衣本体能够为落水人员提供浮力,使得落水人员能够漂浮在海面上;并且,采用护头气囊能够很好的保护头部受到伤害;当落水人员平躺在海面上短暂休息时,护头气囊还能保证落水人员头部始终高于海面,进而保证落水人员在暂短休息期间能够正常呼吸,不被呛水。

2、当救生衣不够使用时,可将护头气囊从救生衣本体上取下;可将护头气囊套在落水人员的手臂上,帮助落水人员紧急救生;如果有小孩时,可将护头气囊套在小孩的腰上,帮助小孩紧急救生;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具有更多功能,实用性强

3、本申请通过提示条能够帮助营救人员快速找到落水人员,为落水人员争取营救时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方案具有更多功能,实用性强。

进一步,所述救生衣本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护头气囊上分别延伸有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所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均与转轴可拆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采用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分别与转轴链接,通过连接臂一、连接臂二和护头气囊构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连接臂一、连接臂二分别与转轴链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臂一上设有母扣一,所述连接臂二上设有能与母扣一卡接的子扣二;所述转轴上设有能与母扣一卡接的子扣一和能与子扣二卡接的母扣二。

母扣,中间有个孔;公扣,中间突出一个圆点,圆点按入母扣的孔中卡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母扣一与子扣一的连接、母扣二与子扣二的连接,能够实现连接臂一和连接臂二分别与转轴连接,结构简单实用;并且,当救生衣不够使用时,分离母扣一与子扣一、母扣二与子扣二,将护头气囊与转轴分离;通过连接母扣一与子扣二实现连接臂一与连接臂二的连接,可将护头气囊套在落水人员的手臂上,帮助落水人员紧急救生;如果有小孩时,可将护头气囊套在小孩的腰上,帮助小孩紧急救生。

进一步,所述转轴的两侧均连接有穿过救生衣本体的拉绳,且拉绳上连接有限位棒;所述救生衣本体上设有若干用于限位棒伸入的限位孔。

通过上述设置,根据不同落水人员的需要,通过拉动拉绳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护头气囊转动,以此实现对护头气囊角度的调节;完成护头气囊角度调节后,将限位棒伸入限位孔内进行定位。

进一步,所述救生衣本体一边门襟处设有刺面魔术贴,救生衣本体另一边门襟处设有与刺面魔术贴粘接的绒面魔术贴。

通过上述设置,将救生衣本体穿戴在落水人员身上,通过救生衣本体左右两边门襟处的刺面魔术贴与绒面魔术贴的粘接,以此将救生衣本体定位在落水人员上,帮助落水人员能够漂浮在海面上,结构简单、实用。

进一步,所述救生衣本体的两边门襟处均连接有木块,所述木块上设有储存槽,且储存槽的槽口上设有弹性布,所述弹性布上设有开口;所述储存槽内设有球体,且球体上连接有穿过伸缩孔的布带;所述球体的直径小于开口的直径。

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木块能够漂浮在海面上,进而加强了对落水人员的漂浮效果;将救生衣本体穿戴在落水人员身上后,两条布带相互交叉并钩住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布条拉动球体在储存槽内移动,使得球体挤压弹性布上的开口,开口胀大,球体穿过开口,开口缩回原来大小;再将两条布带绕过腰身至落水人员的背部,通过打结的方式将两条布带连接,进而将救生衣本体固定在落水人员的身上。由于开口的直径小于球体的直径,可对球体起到限位的作用,进而加强对救生衣本体的定位效果。

进一步,所述球体上连接有穿过木块的辅助绳一,且辅助绳一与救生衣本体的内侧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布带拉动球体移动时,球体通过辅助绳一能够拉动救生衣本体的侧边弯曲并与落水人员的侧身更贴合,进而避免救生衣本体在海面上下移动,降低对落水人员的不适感,进而加强了对落水人员定位效果,也提升了落水人员的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木块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若干限位臂,且限位臂与木块之间设有弹簧。

通过上述设置,球体穿过上下两侧的限位臂后,弹簧能够实现限位臂的自动复位;通过限位臂能够进一步加强对球体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相邻两个所述限位臂之间设有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上铰接有摆臂,所述摆臂远离滑块的一端与限位臂铰接;滑槽对滑块的限制通过摆臂拉动限位臂能够避免球体反向移动。

通过上述设置,限位臂摆动时,限位臂通过摆臂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可对限位臂的摆动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限位臂摆动偏移而造成对限位臂的损坏;并且,由于滑块只能在滑槽内滑动,即滑块的位移路径受到滑槽的限制,通过滑块上摆臂拉动限位臂能够避免限位臂发生反向摆动,进而避免球体能够反向移动,进而加强对球体的限位效果。

此外,通过限位臂、摆臂与木块的上侧边或下侧边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限位臂摆动方向的稳定性,避免限位臂摆动偏移而造成对限位臂的损坏。

进一步,所述球体上连接有穿过木块的辅助绳二,且辅助绳二与救生衣本体的内侧壁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辅助绳一、辅助绳二和救生衣本体的左侧边或右侧边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对救生衣本体侧边的定位效果,进而保证救生衣本体与落水人员侧身的相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护头气囊与转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种多功能救生衣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救生衣本体1、提示条2、护头气囊3、转轴4、连接臂一5、连接臂二6、母扣一7、子扣一8、母扣二9、子扣二10、拉绳11、限位棒12、限位孔13、刺面魔术贴14、绒面魔术贴15、木块16、储存槽17、弹性布18、开口19、球体20、布带21、辅助绳一22、限位臂23、弹簧24、滑槽25、滑块26、摆臂27、辅助绳二28。

实施例一

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救生衣,包括救生衣本体1和护头气囊3,救生衣本体1的肩部粘接提示条2,本实施例中的提示条2为反光条;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救生衣本体1上其他位置粘接有反光条。

救生衣本体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位于救生衣本体1的肩部,且转轴4位于反光条的下方。护头气囊3为u形,能够护住落水人员的头部;护头气囊3上分别延伸有连接臂一5和连接臂二6,连接臂一5上固接有母扣一7,连接臂二6上固接有能与母扣一7卡接的子扣二10;转轴4上固接有能与母扣一7卡接的子扣一8和能与子扣二10卡接的母扣二9。

救生衣本体1上开设有若干限位孔13;转轴4的两侧均连接有穿过救生衣本体1的拉绳11,且拉绳11上连接有用于伸入限位孔13内的限位棒12。

救生衣本体1左边的门襟处固接有刺面魔术贴14,救生衣本体1右边的门襟处固接有与刺面魔术贴14粘接的绒面魔术贴15。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使用时,将救生衣本体1穿戴在落水人员身上,通过救生衣本体1左右两边门襟处的刺面魔术贴14与绒面魔术贴15的粘接,以此将救生衣本体1定位在落水人员上,帮助落水人员能够漂浮在海面上。通过反光条能够帮助营救人员快速找到落水人员,为落水人员争取营救时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护头气囊3还能保护落水人员的头部,避免头部受到伤害;并且,当落水人员平躺时,通过护头气囊3还能避免落水人员的头部进入海内,保证落水人员的头部能够始终高于海面,进而保证落水人员在短暂休息的情况下能够持续保持正常呼吸。此外,根据不同落水人员的需要,通过拉动拉绳11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护头气囊3转动,以此实现对护头气囊3角度的调节;完成护头气囊3角度调节后,将限位棒12伸入限位孔13内进行定位。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臂一5、连接臂二6和护头气囊3构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连接臂一5、连接臂二6分别与转轴4链接的稳定性。

当救生衣不够使用时,分离母扣一7与子扣一8、母扣二9与子扣二10,将护头气囊3与转轴4分离;通过连接母扣一7与子扣二10实现连接臂一5与连接臂二6的连接,可将护头气囊3套在落水人员的手臂上,帮助落水人员紧急救生;如果有小孩时,可将护头气囊3套在小孩的腰上,帮助小孩紧急救生。

实施例二

基本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救生衣本体1的两边门襟处均连接有木块16,木块16上开设有储存槽17,且储存槽17的槽口上连接有弹性布18,弹性布18上开设有开口19;储存槽17内放置有球体20,且球体20上连接有穿过伸缩孔的布带21;球体20的直径小于开口19的直径,球体20挤压开口19使得开口19扩张,球体20能够穿过开口19。

球体20上连接有穿过木块16的辅助绳一22和辅助绳二28,且辅助绳一22和辅助绳二28均与救生衣本体1的内侧壁连接。

木块16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若干限位臂23,且限位臂23与木块16之间固接有弹簧24。相邻两个限位臂23之间开设有滑槽25,且滑槽2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6,且滑块26的底部铰接有摆臂27,摆臂27的下端与限位臂23铰接;滑槽25对滑块26的限制通过摆臂27拉动限位臂23能够避免球体20反向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中,将救生衣本体1穿戴在落水人员身上后,两条布带21相互交叉并钩住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布条拉动球体20在储存槽17内移动,使得球体20挤压弹性布18上的开口19,开口19胀大,球体20穿过开口19;继续拉动布带21,球体20同时挤压上下两侧的限位臂23,限位臂23发生摆动,弹簧24压缩,球体20穿过两个限位臂23,限位臂23在弹簧24的作用下复位;限位臂23通过摆臂27带动滑块26在滑槽25内滑动,可对限位臂23的摆动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避免限位臂23摆动偏移而造成对限位臂23的损坏;并且,由于滑块26只能在滑槽25内滑动,即滑块26的位移路径受到滑槽25的限制,通过滑块26上摆臂27拉动限位臂23能够避免限位臂23发生反向摆动,进而避免球体20能够反向移动,进而加强对球体20的限位效果。根据落水人员的腰部粗细,继续拉动布带21,使得球体20穿过多组限位臂23位于合适位置;再将两条布带21绕过腰身至落水人员的背部,通过打结的方式将两条布带21连接,进而将救生衣本体1固定在落水人员的身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木块16能够漂浮在海面上,进而加强了对落水人员的漂浮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臂23、摆臂27与木块16的上侧边或下侧边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限位臂23摆动方向的稳定性,避免限位臂23摆动偏移而造成对限位臂23的损坏。

本实施例中,通过布带21拉动球体20移动时,球体20通过辅助绳一22和辅助绳二28能够拉动救生衣本体1的侧边弯曲并与落水人员的侧身更贴合,进而避免救生衣本体1在海面上下移动,降低对落水人员的不适感,进而加强了对落水人员定位效果,也提升了落水人员的舒适感。并且,通过辅助绳一22、辅助绳二28和救生衣本体1的左侧边或右侧边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根据三角形稳定性,可进一步加强对救生衣本体1侧边的定位效果,进而保证救生衣本体1与落水人员侧身的相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