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7507发布日期:2020-04-03 14:5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面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漂浮物打捞船。



背景技术: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水体,在当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都有了质的飞跃,追求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让人们迷失自我,使对环境的保护被记得的忽视,这就使得近几年来水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违背了科学发展观,让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环境污染是水面漂浮大量的生活垃圾,多半是人为的随意乱扔垃圾造成的,一般如塑料袋、饮料瓶,树枝树叶以及其它易清理的水面垃圾,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水里的生态,所以对水面垃圾需要进行打捞处理,目前很多地区还是采用利用人工打捞的方式为主,但这种人工打捞水面垃圾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较大、工作环境恶劣、效率十分低下,而且打捞后还需要人工分类,漂浮物的后期处理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人力投入、自动实现漂浮物分类和漂浮物后期处理简单的漂浮物打捞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漂浮物打捞船,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前端两侧均设置有滤网支撑杆,所述滤网支撑杆上有粗滤网漂浮柱和细滤网漂浮柱,所述粗滤网漂浮柱的内部设置粗滤网卷轴器,所述粗滤网漂浮柱下方设置有粗滤网,所述粗滤网下方设置有粗滤网配重块,所述细滤网漂浮柱的内部设置细滤网卷轴器,所述细滤网漂浮柱下方设置有细滤网,所述细滤网下方设置有细滤网配重块,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大漂浮物打捞机、大漂浮物存放箱、小漂浮物打捞机和小漂浮物存放箱,所述大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一打捞电机、第一打捞减速机、第一打捞输送带、第一边缘遮挡板和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打捞电机固定安装在船体上,所述第一打捞电机输出轴与第一打捞减速机相连,所述第一打捞减速机与第一打捞输送带相连,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一边缘遮挡板,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前端伸入粗滤网后细滤网前的水中,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后端与大漂浮物存放箱相连;所述小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二打捞电机、第二打捞减速机、第二打捞输送带、第二边缘遮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打捞电机固定安装在船体上,所述第二打捞电机输出轴与第二打捞减速机相连,所述第二打捞减速机与第二打捞输送带相连,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二边缘遮挡板,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前端伸入细滤网后的水中,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后端与小漂浮物存放箱相连,所述船体后端设有推进装置。

优选的,所述粗滤网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和固定架与粗滤网相连,所述固定杆与粗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粗滤网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细滤网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和固定架与细滤网相连,所述固定杆与细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细滤网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内部开设有滤水孔。

优选的,所述船体两侧设置多个防碰撞轮胎。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物打捞船,粗滤网漂浮柱和细滤网漂浮柱浮在船体前端的水中,粗滤网配重块和细滤网配重块会由于自身重力下沉至水底,粗滤网和细滤网也就随之分别从粗网卷轴器和细网卷轴器上展开,粗滤网和细滤网之间的水中设置有第一打捞输送带,第一打捞电机带动第一打捞减速机转动,第一打捞减速机带动第一打捞输送带转动,大漂浮物从第一打捞输送带的前端随第一打捞输送带上移,第一挡板防止大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大漂浮物进入大漂浮物存放箱;细滤网后的中水设置有第二打捞输送带,第二打捞电机带动第二打捞减速机转动,第二打捞减速机带动第二打捞输送带转动,小漂浮物从第二打捞输送带的前端随第二打捞输送带上移,第二挡板防止小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小漂浮物进入小漂浮物存放箱,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人力投入、自动实现漂浮物分类、实现漂浮物破碎和漂浮物后期处理简单等优点。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物打捞船,粗滤网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和固定架与粗滤网相连,所述固定杆与粗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粗滤网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细滤网配重块通过固定杆和固定架与细滤网相连,所述固定杆与细滤网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细滤网配重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粗滤网和细滤网损坏后只需更换粗滤网和细滤网,固定架和固定杆的设置使得配重块和滤网直接的连接更方便。

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物打捞船,挡板形状为三角形且挡板内部开设有滤水孔,船体两侧设置多个防碰撞轮胎,通过挡板中的滤水孔作用,便于滤去漂浮物中的水渍,减少打捞输送带上的运输压力从而提高运输速率,防碰撞轮胎的设置防止船体发生碰撞,减少船体的损伤。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粗滤网漂浮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打捞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细滤网漂浮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打捞传输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船体;2、滤网支撑杆;3、粗滤网漂浮柱;3.1、粗滤网卷轴器;3.2、粗滤网;3.3、粗滤网配重块;4、细滤网漂浮柱;4.1、细滤网卷轴器;4.2、细滤网;4.3、细滤网配重块;5.1、固定杆;5.2、固定架;5.3、紧固螺母;6.1、第一打捞电机;6.2、第一打捞减速机;6.3、第一打捞输送带;6.4、第一边缘遮挡板;6.5、第一挡板;7.1、第二打捞电机;7.2、第二打捞减速机;7.3、第二打捞输送带;7.4、第二边缘遮挡板;7.5、第二挡板;8、大漂浮物存放箱;9、小漂浮物存放箱;10、推进装置;11、滤水孔;12、防碰撞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最基本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漂浮物打捞船,如图1—图7所示,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前端两侧均设置有滤网支撑杆2,所述滤网支撑杆2上有粗滤网漂浮柱3和细滤网漂浮柱4,所述粗滤网漂浮柱3的内部设置粗滤网卷轴器3.1,所述粗滤网漂浮柱3下方设置有粗滤网3.2,所述粗滤网3.2下方设置有粗滤网配重块3.3,所述细滤网漂浮柱4的内部设置细滤网卷轴器4.1,所述细滤网漂浮柱4下方设置有细滤网4.2,所述细滤网4.2下方设置有细滤网配重块4.3,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大漂浮物打捞机、大漂浮物存放箱8、小漂浮物打捞机和小漂浮物存放箱9,所述大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一打捞电机6.1、第一打捞减速机6.2、第一打捞输送带6.3、第一边缘遮挡板6.4和第一挡板6.5,所述第一打捞电机6.1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第一打捞电机6.1输出轴与第一打捞减速机6.2相连,所述第一打捞减速机6.2与第一打捞输送带6.3相连,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5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一边缘遮挡板6.4,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前端伸入粗滤网3.2后细滤网4.2前的水中,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后端与大漂浮物存放箱8相连;所述小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二打捞电机7.1、第二打捞减速机7.2、第二打捞输送带7.3、第二边缘遮挡板7.4和第二挡板7.5,所述第二打捞电机7.1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第二打捞电机7.1输出轴与第二打捞减速机7.2相连,所述第二打捞减速机7.2与第二打捞输送带7.3相连,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挡板7.5,所述第二挡板7.5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二边缘遮挡板7.4,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前端伸入细滤网4.2后的水中,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后端与小漂浮物存放箱9相连,所述船体1后端设有推进装置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物打捞船,粗滤网漂浮柱3和细滤网漂浮柱4浮在船体1前端的水中,粗滤网配重块3.3和细滤网配重块4.3会由于自身重力下沉至水底,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也就随之分别从粗网卷轴器和细网卷轴器上展开,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之间的水中设置有第一打捞输送带6.3,第一打捞电机6.1带动第一打捞减速机6.2转动,第一打捞减速机6.2带动第一打捞输送带6.3转动,大漂浮物从第一打捞输送带6.3的前端随第一打捞输送带6.3上移,第一挡板6.5防止大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大漂浮物进入大漂浮物存放箱8;细滤网4.2后的中水设置有第二打捞输送带7.3,第二打捞电机7.1带动第二打捞减速机7.2转动,第二打捞减速机7.2带动第二打捞输送带7.3转动,小漂浮物从第二打捞输送带7.3的前端随第二打捞输送带7.3上移,第二挡板7.5防止小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小漂浮物进入小漂浮物存放箱9,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人力投入、自动实现漂浮物分类、实现漂浮物破碎和漂浮物后期处理简单等优点。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漂浮物打捞船,如图1—图7所示,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1前端两侧均设置有滤网支撑杆2,所述滤网支撑杆2上有粗滤网漂浮柱3和细滤网漂浮柱4,所述粗滤网漂浮柱3的内部设置粗滤网卷轴器3.1,所述粗滤网漂浮柱3下方设置有粗滤网3.2,所述粗滤网3.2下方设置有粗滤网配重块3.3,所述细滤网漂浮柱4的内部设置细滤网卷轴器4.1,所述细滤网漂浮柱4下方设置有细滤网4.2,所述细滤网4.2下方设置有细滤网配重块4.3,所述船体1上设置有大漂浮物打捞机、大漂浮物存放箱8、小漂浮物打捞机和小漂浮物存放箱9,所述大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一打捞电机6.1、第一打捞减速机6.2、第一打捞输送带6.3、第一边缘遮挡板6.4和第一挡板6.5,所述第一打捞电机6.1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第一打捞电机6.1输出轴与第一打捞减速机6.2相连,所述第一打捞减速机6.2与第一打捞输送带6.3相连,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一挡板6.5,所述第一挡板6.5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一边缘遮挡板6.4,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前端伸入粗滤网3.2后细滤网4.2前的水中,所述第一打捞输送带6.3后端与大漂浮物存放箱8相连;所述小漂浮物打捞机包括第二打捞电机7.1、第二打捞减速机7.2、第二打捞输送带7.3、第二边缘遮挡板7.4和第二挡板7.5,所述第二打捞电机7.1固定安装在船体1上,所述第二打捞电机7.1输出轴与第二打捞减速机7.2相连,所述第二打捞减速机7.2与第二打捞输送带7.3相连,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上端通过螺丝安装有第二挡板7.5,所述第二挡板7.5两侧均通过螺丝转轴安装有第二边缘遮挡板7.4,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前端伸入细滤网4.2后的水中,所述第二打捞输送带7.3后端与小漂浮物存放箱9相连,所述船体1后端设有推进装置10。

优选的,所述粗滤网配重块3.3通过固定杆5.1和固定架5.2与粗滤网3.2相连,所述固定杆5.1与粗滤网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下端与粗滤网配重块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2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5.3。

优选的,所述细滤网配重块4.3通过固定杆5.1和固定架5.2与细滤网4.2相连,所述固定杆5.1与细滤网4.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下端与细滤网配重块4.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2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5.3。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6.5和第二挡板7.5形状为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6.5和第二挡板7.5内部开设有滤水孔11。

优选的,所述船体1两侧设置多个防碰撞轮胎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物打捞船,粗滤网漂浮柱3和细滤网漂浮柱4浮在船体1前端的水中,粗滤网配重块3.3和细滤网配重块4.3会由于自身重力下沉至水底,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也就随之分别从粗网卷轴器和细网卷轴器上展开,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之间的水中设置有第一打捞输送带6.3,第一打捞电机6.1带动第一打捞减速机6.2转动,第一打捞减速机6.2带动第一打捞输送带6.3转动,大漂浮物从第一打捞输送带6.3的前端随第一打捞输送带6.3上移,第一挡板6.5防止大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大漂浮物进入大漂浮物存放箱8;细滤网4.2后的中水设置有第二打捞输送带7.3,第二打捞电机7.1带动第二打捞减速机7.2转动,第二打捞减速机7.2带动第二打捞输送带7.3转动,小漂浮物从第二打捞输送带7.3的前端随第二打捞输送带7.3上移,第二挡板7.5防止小漂浮物滑落回水中,打捞上来的小漂浮物进入小漂浮物存放箱9,本实用新型具有减少人力投入、自动实现漂浮物分类、实现漂浮物破碎和漂浮物后期处理简单等优点。

粗滤网配重块3.3通过固定杆5.1和固定架5.2与粗滤网3.2相连,所述固定杆5.1与粗滤网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下端与粗滤网配重块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2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5.3,细滤网配重块4.3通过固定杆5.1和固定架5.2与细滤网4.2相连,所述固定杆5.1与细滤网4.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5.1两侧设置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下端与细滤网配重块4.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2的另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母5.3,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损坏后只需更换粗滤网3.2和细滤网4.2,固定架5.2和固定杆5.1的设置使得配重块和滤网直接的连接更方便。挡板形状为三角形且挡板内部开设有滤水孔11,船体1两侧设置多个防碰撞轮胎12,通过挡板中的滤水孔11作用,便于滤去漂浮物中的水渍,减少打捞输送带上的运输压力从而提高运输速率,防碰撞轮胎12的设置防止船体1发生碰撞,减少船体1的损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