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游泳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249发布日期:2020-10-30 21:1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框架式游泳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游乐及安全救生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上救生装置,一般为救生衣、救生圈。如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或公告的201010197929x、2017105753754、2017105532253、2012101726492、2005101308684、201611181121.6、2014100753097,文件中做了如下的表述:该救生衣,由救生衣体、充气气囊、充气式救生器和固有浮力材料组成,救生衣体为开襟式背心结构,开襟处设有拉链,救生衣体领部设有口袋,充气气囊位于该口袋内,且其一侧与口袋内壁相连;救生衣体背部设有长条形的袋子,袋子内放置充气式救生器;救生衣体的内部设有固有浮力材料,救生衣体的胸部和腰部的外壁上均设有调节带,调节带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相应的,救生衣体上设有第二魔术贴。可以发现,救生衣在救生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不断地有新的设计出现。

但在休闲、娱乐、健身性质的游泳安全救生方面,救生衣显得不大合适,其穿着不美观,穿着不舒适,影响健身游玩的乐趣,救生衣的浮力作用使得人在水中游泳不舒适,不能正常游泳。所以,在海滨浴场、游泳池等场所少有人穿救生衣。佩戴救生圈游泳会对肢体产生摩擦阻碍,且动作会受限造成游泳不舒适。游泳圈的使用者是一些还不会游泳的人,特别是儿童借助于游泳圈浮在水面,寻找浸泡在水中的感觉。实际中儿童在水中佩戴游泳圈,若没有大人监护常常会重心不稳翻转倒栽入水中造成危险。儿童一旦学会了游泳,在游泳时就不再喜欢使用游泳圈了,由此带来了游泳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框架式游泳圈”,设立了刚性框架、浮力体和肩膀环带结构;设立了电力驱动结构;设立了刚性框架的折叠结构;设立了折叠充气结构,克服了目前背景技术中的救生衣、救生圈所存在的不足,由此表现出的优点在于:在水中浮力稳定,不会重心不稳翻转倾倒,儿童倍感安全;浮力超强,肢体动作自由灵活不受阻碍,是学习游泳的好器具;启动电力驱动,人人都是游泳健将;佩戴折叠充气式样能体验在水中自由游泳,又能兼顾到产生浮力安全救生。本发明提升了水中游玩的乐趣,儿童乐于佩戴,提高了游泳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框架式游泳圈”,包括刚性框架、浮力体和肩膀环带,刚性框架的前端安置前浮力体,后端安置后浮力体,左侧安置左肩膀环带、右侧安置右肩膀环带,游泳或救生时两手臂套进左右肩膀环带,刚性框架位于肩膀上方,前后两端浮力体通过刚性框架和肩膀环带向上提拽用户肩膀浮于水面。

一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框架前端的浮力体为两个,平衡分布于所述刚性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刚性框架后端的浮力体为两个,同样平衡分布于左右两侧。

一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框架上有连接平台,浮力体通过连接平台与刚性框架连接。

一实施例中:刚性框架上连接有蓄电池,刚性框架的后端安置后端浮力体,连接有后电动推进器和蓄电池,刚性框架的前端连接有后电动推进器的控制开关和保险开关。

一实施例中:浮力体、电动推进器、蓄电池、把手、电动推进器的控制开关组成左边电力驱动模块,通过前左连接平台与刚性框架连接。与之对称的右边电力驱动模块通过前右连接平台与所述的刚性框架连接。

一实施例中:电动推进器、蓄电池、把手、电动推进器的控制开关组成左边驱动模块,另有一个对称的右边驱动模块,左右两个驱动模块通过连接板相连接构成独立驱动模块,连接板能固定在刚性框架的连接平台上。

一实施例中:刚性框架包含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后两部分通过转轴铰连接,刚性框架前半部分设有前转轴立杆,后半部分设有后转轴立杆,刚性框架前半部分通过转轴铰连接能够向后翻转折叠,刚性框架前半部分安装弹性卡,刚性框架后半部分安装卡扣,弹性卡扣住卡扣能够锁定刚性框架处于平展状态。

一实施例中:刚性框架连接平台内安装有气囊,刚性框架上安装有压缩气瓶和气瓶放气触发开关,压缩气瓶、气瓶放气触发开关和各个气囊通过气管连接在一起,刚性框架平时折叠背在背上,需要救生时翻转前半部分展开支架,按压放气触发开关,压缩气瓶放气,气囊充气膨胀产生浮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框架式游泳圈”基本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浮力体左右两侧平衡分布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电力后部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电力前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5电力独立驱动模块的示意图;

图6、图7是实施例6折叠式刚性框架示意图,以及配合说明充气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框架式游泳圈”有多种实施方式,请查阅图1至图7。

图1是实施例1“框架式游泳圈”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包括刚性框架、浮力体和肩膀环带,刚性框架(1)的前端安置前浮力体(2-1),后端安置后浮力体(2-2),左侧安置左肩膀环带(3-1),右侧安置右肩膀环带(3-2),游泳或救生时两手臂套进左肩膀环带(3-1)和右肩膀环带(3-2),刚性框架位于肩膀上方,前后两端浮力体通过刚性框架和肩膀环带向上提拽用户肩膀浮于水面。

图2是实施例2浮力体左右两侧平衡分布的示意图。刚性框架(1)前端的浮力体为两个,为前左浮力体(2-1-1)和前右浮力体(2-1-2),平衡分布于所述刚性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刚性框架后端的浮力体为两个,同样平衡分布于左右两侧。

刚性框架(1)上有前左连接平台(1-1)、前右连接平台(1-2)、后连接平台(1-3),前左浮力体(2-1-1)通过前左连接平台(1-1)与所述的刚性框架(1)连接,前右浮力体(2-1-2)通过前右连接平台(1-2)与所述的刚性框架(1)连接,后浮力体(2-2)通过后连接平台(1-3)与所述的刚性框架(1)连接。连接平台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有较好的力学配合特征。

图3是实施例3电力后部驱动模式的示意图。刚性框架(1)上连接有蓄电池,刚性框架(1)的后端连接平台(1-3)安置后端浮力体(2-2),连接有后电动推进器(4-3)和蓄电池(5-3),刚性框架(1)的前端连接有后电动推进器控制开关(1-4)和保险开关(1-5),游泳或救生时两手臂套进左肩膀环带(3-1)和右肩膀环带(3-2),刚性框架位于肩膀上方,前后两端浮力体通过刚性框架和肩膀环带向上提拽游泳者肩膀浮于水面。游泳者双手握着刚性框架的前端,大拇指对准操作控制开关(1-4)和保险开关(1-5),电路接通,后电动推进器(4-3)内的电机螺旋桨旋转,带动水流从涵道喷口向后喷出,给刚性框架(1)向前的推力,带动人在水中前移。

图4是实施例4电力前驱动模式的示意图。前左浮力体(2-1-1)、前左电动推进器(4-1)、前左蓄电池(5-1)、左把手(6-1)、左把手的控制开关(6-1-1)组成左边电力驱动模块,通过前左连接平台(1-1)与所述的刚性框架(1)连接。对称的右边电力驱动模块包含:前右浮力体(2-1-2)、前右电动推进器(4-2)、右蓄电池(5-2)、右把手(6-2)、右把手的控制开关(6-2-1),通过前右连接平台(1-2)与刚性框架(1)连接。

游泳或救生时两手臂套进左肩膀环带(3-1)和右肩膀环带(3-2),刚性框架位于肩膀上方,前后两端浮力体通过刚性框架和肩膀环带向上提拽用户肩膀浮于水面。游泳者左右手分别抓着左把手(6-1)和右把手(6-2),大拇指操作右把手的控制开关(6-2-1)和左把手的控制开关(6-1-1),控制前右电动推进器(4-2)和前左电动推进器(4-1)工作,电动推进器内的电机螺旋桨旋转,带动水流从涵道喷口向后喷出,给刚性框架向前的推力,带动人在水中前移。

图5是实施例5电力独立驱动模块的示意图。前左电动推进器(4-1)、蓄电池(5-1)、左把手(6-1)、左把手的控制开关(6-1-1)组成左边电力驱动模块。对称的右边电力驱动模块由前右电动推进器(4-2)、蓄电池(5-2)、右把手(6-2)、右把手的控制开关(6-2-1)组成。左右两个电力驱动模块通过连接板(6-3)相连接构成独立驱动模块。连接板(6-3)能固定在所述的刚性框架(1)的前左连接平台(1-1)、前右连接平台(1-2)上。

游泳或救生时两手臂套进左肩膀环带(3-1)和右肩膀环带(3-2),刚性框架位于肩膀上方,前后两端浮力体通过刚性框架和肩膀环带向上提拽用户肩膀浮于水面。游泳者左右手分别抓着左把手(6-1)和右把手(6-2),大拇指操作右把手的控制开关(6-2-1)和左把手的控制开关(6-1-1),控制前右电动推进器(4-2)和前左电动推进器(4-1)工作,电动推进器内的电机螺旋桨旋转,带动水流从涵道喷口向后喷出,给刚性框架向前的推力,带动人在水中前移。

图6、图7是实施例6折叠式刚性框架示意图,以及配合说明充气方案。

图6所示是一种折叠结构,所述刚性框架(1)包含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后两部分通过转轴铰连接,前半部分设有前左转轴立杆(1-4-1)、前右转轴立杆(1-4-2),后半部分设有后左转轴立杆(1-5-1)、后右转轴立杆(1-5-2),所述刚性框架(1)前半部分通过转轴铰连接能够向后翻转折叠,(如图7)。所述刚性框架(1)前半部分安装的左弹性卡(1-6-1)和右弹性卡(1-6-2),所述刚性框架(1)后半部分安装左卡扣(1-7-1)、右卡扣(1-7-2),弹性卡扣住卡扣时能够锁定刚性框架(1)处于平展状态。弹性卡和卡扣可以安装在管的内部。这种折叠结构适合于上述的多种实施例方案。

图6所示的一种折叠充气实施例,所述刚性框架(1)的前左连接平台(1-1)、前右连接平台(1-2)、后连接平台(1-3)其内安装有气囊,所述刚性框架(1)上安装有压缩气瓶(7)和气瓶放气触发开关(7-1),压缩气瓶(7)、气瓶放气触发开关(7-1)和各个气囊通过气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刚性框架(1)平时折叠背在背上,气囊也处于折叠状态体积小,不产生浮力(如图7),游泳者背负着正常游泳。需要救生时,翻转前半部分展开支架锁定,按压气瓶放气触发开关(7-1),压缩气瓶放气,气囊充气膨胀产生浮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重新组合、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