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05247发布日期:2020-10-30 21:1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海上救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然而,现有的救生圈仅仅具有将被救者浮起的功能。

对于搜救人员来说,若被救者掉入海中,如果距离较远的话搜救人员就只能下水去将救生圈送至待救人员身边,也就是说,搜救人员无法通过现有的救生圈直接将距离远的待救人员救回。如此一来,加大了搜救难度,降低了搜救成功率;如果有多人落水,一个救生圈只能救起一至两人,并且救生圈随海浪拍打容易漂远,不利于救援工作开展,拖慢救援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使得救生圈之间可以相互连接组成救生网,方便营救。

本实用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救生圈上设置有储绳装置,结合储绳装置的收绳系统,以及绳索末端的锁扣;

所述救生圈上设有储绳装置,所述储绳装置由收绳转桶,转轴二和绳索组成,所述储绳装置位于救生圈内部,所述收绳转桶一侧设有收绳转盘,所述绳索末端设有锁扣。

进一步,所述储绳装置有四个且均匀排列在救生圈上。

进一步,所述储绳装置内设有收绳转桶,所述收绳转桶收有绳索,所述收绳转桶中心固定连接转轴二,所述转轴二转动连接救生圈内壁。

进一步,所述收绳转桶一侧设有转桶伞齿轮,所述转桶伞齿轮转动连接转盘伞齿轮,所述转盘伞齿轮上方固定连接转轴一,所述转轴一上方固定连接收绳转盘,所述收绳转盘上设有转把手。

进一步,所述绳索末端固定连接浮桶,所述浮桶为中空状。

进一步,所述浮桶一端固定连接锁扣,所述锁扣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凸块且另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套头,所述半圆套头内设有半圆凹槽,所述半圆凸块与半圆凹槽呈圆心对称。

进一步,所述半圆凸块外侧设有锁块,所述半圆凹槽内设有锁槽,所述锁块与锁槽相互钩锁。

进一步,所述锁块固定连接锁板,所述锁板一端固定连接支轴,所述支轴转动连接半圆凸块,所述锁板左侧一面固定连接解锁块且另一面固定连接弹簧,所述解锁块位于浮桶上。

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本实用通过救生圈自带的绳索,当落水人员较多时,可以将绳索一端固定在船上将救生圈抛向落水人员,救生圈还可释放其他绳索,绳索通过浮桶向外漂散到其他落水人员身边救起落水人员,还可通过释放多个救生圈,通过救生圈的绳索末端的锁扣相互连接,收缩绳索后使得多个救生圈相互连接组成一个较大的救生网,使得能够救起更多的落水者,同时集中落水者,方便救援,防止救生圈随海浪拍打漂散开,影响救援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储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收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锁扣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的锁扣侧视图。

其中,1救生圈,2储绳装置,3收绳转盘,301转把手,302转轴一,303转盘伞齿轮,4收绳转桶,401转桶伞齿轮,5转轴二,6绳索,7浮桶,8锁扣,801半圆凸块,802半圆凹槽,803半圆套头,804锁块,805锁槽,9锁板,10解锁块,11弹簧,12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的一种自带绳索可相互连接的救生圈,包括救生圈1,救生圈1上设置有储绳装置2,结合储绳装置2的收绳系统,以及绳索6末端的锁扣8;救生圈1上设有储绳装置2,储绳装置2由收绳转桶4,转轴二5和绳索6组成,储绳装置2位于救生圈1内部,收绳转桶4一侧设有收绳转盘3,绳索6末端设有锁扣8。

其中:储绳装置2有四个且均匀排列在救生圈1上,通过储绳装置2可以释放绳索6,绳索6可以固定在船上也可向四周漂散到其他落水人员身边。

其中:储绳装置2内设有收绳转桶4,收绳转桶4收有绳索6,收绳转桶4中心固定连接转轴二5,转轴二5转动连接救生圈1内壁,收纳绳索6,防止绳索松开缠住或打结。

其中:收绳转桶4一侧设有转桶伞齿轮401,转桶伞齿轮401转动连接转盘伞齿轮303,转盘伞齿轮303上方固定连接转轴一302,转轴一302上方固定连接收绳转盘3,收绳转盘3上设有转把手301,使得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收绳转盘3收回绳索6。

其中:绳索6末端固定连接浮桶7,浮桶7为中空状,使得绳索6漂浮在海面上,让落水人员更容易发现绳索6。

其中:浮桶7一端固定连接锁扣8,锁扣8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凸块801且另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套头803,半圆套头803内设有半圆凹槽802,半圆凸块801与半圆凹槽802呈圆心对称,使得不同两个救生圈1的锁扣8可以相互套入。

其中:半圆凸块801外侧设有锁块804,半圆凹槽802内设有锁槽805,锁块804与锁槽805相互钩锁,使得不同两个救生圈1的锁扣8可以锁住,防止锁扣8松开。

其中:锁块804固定连接锁板9,锁板9一端固定连接支轴12,支轴12转动连接半圆凸块801,锁板9左侧一面固定连接解锁块10且另一面固定连接弹簧11,解锁块10位于浮桶7上,使得更加方便解锁。

本实用首先通过救生圈1上设有储绳装置2,储绳装置2有四个且均匀排列在救生圈1上,通过储绳装置2可以释放绳索6,绳索6可以固定在船上也可向四周漂散到其他落水人员身边,通过储绳装置2内设有收绳转桶4,收绳转桶4收有绳索6,收绳转桶4中心固定连接转轴二5,转轴二5转动连接救生圈1内壁,收纳绳索6,防止绳索松开缠住或打结,然后通过收绳转桶4一侧设有转桶伞齿轮401,转桶伞齿轮401转动连接转盘伞齿轮303,转盘伞齿轮303上方固定连接转轴一302,转轴一302上方固定连接收绳转盘3,收绳转盘3上设有转把手301,使得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收绳转盘3收回绳索6,然后通过绳索6末端固定连接浮桶7,浮桶7为中空状,使得绳索6漂浮在海面上,让落水人员更容易发现绳索6,再通过浮桶7一端固定连接锁扣8,锁扣8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凸块801且另一半固定连接半圆套头803,半圆套头803内设有半圆凹槽802,半圆凸块801与半圆凹槽802呈圆心对称,使得不同两个救生圈1的锁扣8可以相互套入,通过半圆凸块801外侧设有锁块804,半圆凹槽802内设有锁槽805,锁块804与锁槽805相互钩锁,使得不同两个救生圈1的锁扣8可以锁住,防止锁扣8松开,最后通过锁块804固定连接锁板9,锁板9一端固定连接支轴12,支轴12转动连接半圆凸块801,锁板9左侧一面固定连接解锁块10且另一面固定连接弹簧11,解锁块10位于浮桶7上,使得更加方便解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