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圈充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58513阅读:646来源:国知局
救生圈充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具体是指救生圈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渔业捕捞、游轮或是游艇等船舶在出海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和危险,为船舶配备救援设备必不可少,目前,常见的救援设备有逃生船、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绳索等,但是,在风急浪大的恶劣环境中,这些简单的设备往往无法起到很好的救生作用,特别是当人员意外跌入水中时,救援设备无法及时投送到待救援人员身边,救援设备抛投到水面的距离有限,待救援人员无法及时获取救援设备,待救援人员无法依靠救援设备及时逃离水面等,存在救援设备过于简单,在恶劣环境下救援不实用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救生圈充气装置,实现快速将救生圈快速充气,且可以迅速将落水人员拖出水面,使其脱离危险。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5]救生圈充气装置,包括一端开设通孔的投掷筒以及安装在投掷筒内的充气腔体,在所述充气腔体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储气瓶、充气阀和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通过充气口与压缩后的弧形救生圈连通,在充气腔体的底部安装有固定钩,固定钩的活动端连接有弯曲叠放的牵引绳,在弧形救生圈的一端穿过通孔且在其末端安装有磁性的扣锁B,弧形救生圈的另一端固定有金属片,投掷筒的另一端卡接有与扣锁B配合的扣锁A,且牵引绳的活动端贯穿投掷筒与扣锁A连接。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调节压力控制器使得充气阀打开,储气瓶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充气口进入到呈压缩状态的弧形救生圈中,弧形救生圈逐渐由干瘪状态恢复为饱满状态,且在弧形救生圈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其末端在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下,通过通孔从充气腔体中弹出,位于弧形救生圈末端的扣锁B具有一定的磁性,且在其完全恢复形变的同时扣锁B与卡接在投掷筒外壁上的扣锁A接触在一起,此时将弧形救生圈的初始端与其末端、扣锁A合拢在一起,重新形成圆形的救生圈,而扣锁A卡接在投掷筒外壁,且扣锁A与充气腔体内的牵引绳连接,人工取出扣锁A直接将构成的圆形的救生圈抛掷落水人员处,进而对其实施救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放置在充气腔体内,且充气腔体中可同时放置多个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极大的解救了圆形救生圈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实现弧形救生圈的形变,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大了救援的效率。
[0006]在所述固定钩与弧形救生圈之间还安装有电池,电池上连接有强光灯。在充气腔体内还安装有电池以及与之连接的强光灯,不仅能够为救援的人员提供良好的视线观察充气腔体内部的弧形救生圈的充气情况,还能为被救援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安慰,进而保证救援行为快速的实施。
[0007]所述投掷筒的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作为优选,将投掷筒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是椭圆形,方便充气腔体中弧形救生圈在回复形变后,扣锁B和扣锁A快速合并在一起,避免弧形救生圈与投掷筒的内壁发生碰撞或是磨损,缩短救生圈抛投前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09]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放置在充气腔体内,且充气腔体中可同时放置多个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极大的解救了圆形救生圈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实现弧形救生圈的形变,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大了救援的效率;
[0010]2、本实用新型在充气腔体内还安装有电池以及与之连接的强光灯,不仅能够为救援的人员提供良好的视线观察充气腔体内部的弧形救生圈的充气情况,还能为被救援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安慰,进而保证救援行为快速的实施;
[0011]3、本实用新型将投掷筒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是椭圆形,方便充气腔体中弧形救生圈在回复形变后,扣锁B和扣锁A快速合并在一起,避免弧形救生圈与投掷筒的内壁发生碰撞或是磨损,缩短救生圈抛投前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5]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0016]1-投掷筒、2-充气腔体、3-充气口、4_储气瓶、5-充气阀、6-压力控制器、7-固定钩、8-牵引绳、9-强光灯、10-电池、11-弧形救生圈、12-1-扣锁A、12-2-扣锁B。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端开设通孔的投掷筒I以及安装在投掷筒I内的充气腔体2,在所述充气腔体2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储气瓶4、充气阀5和压力控制器6,压力控制器6通过充气口 3与压缩后的弧形救生圈11连通,在充气腔体2的底部安装有固定钩7,固定钩7的活动端连接有弯曲叠放的牵引绳8,在弧形救生圈11的一端穿过通孔且在其末端安装有磁性的扣锁B12-2,弧形救生圈11的另一端固定有金属片,投掷筒I的另一端卡接有与扣锁B12-2配合的扣锁A12-1,且牵引绳8的活动端贯穿投掷筒I与扣锁A12-1连接;在所述固定钩7与弧形救生圈11之间还安装有电池10,电池10上连接有强光灯9。
[0019]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调节压力控制器6使得充气阀5打开,储气瓶4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充气口 3进入到呈压缩状态的弧形救生圈11中,弧形救生圈11逐渐由干瘪状态恢复为饱满状态,且在弧形救生圈11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其末端在形变产生的弹力作用下,通过通孔从充气腔体2中弹出,位于弧形救生圈11末端的扣锁B12-2具有一定的磁性,且在其完全恢复形变的同时扣锁B12-2与卡接在投掷筒I外壁上的扣锁A12-1接触在一起,此时将弧形救生圈11的初始端与其末端、扣锁A12-1合拢在一起,重新形成圆形的救生圈,而扣锁A12-1卡接在投掷筒I外壁,且扣锁A12-1与充气腔体2内的牵引绳8连接,人工取出扣锁A12-1直接将构成的圆形的救生圈抛掷落水人员处,进而对其实施救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压缩的弧形救生圈11放置在充气腔体2内,且充气腔体2中可同时放置多个压缩的弧形救生圈11,极大的解救了圆形救生圈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实现弧形救生圈11的形变,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大了救援的效率;在充气腔体2内还安装有电池10以及与之连接的强光灯9,不仅能够为救援的人员提供良好的视线观察充气腔体2内部的弧形救生圈11的充气情况,还能为被救援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安慰,进而保证救援行为快速的实施。
[0020]作为优选,将投掷筒I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或是椭圆形,方便充气腔体2中弧形救生圈11在回复形变后,扣锁B12-2和扣锁A12-1快速合并在一起,避免弧形救生圈11与投掷筒I的内壁发生碰撞或是磨损,缩短救生圈抛投前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提高救援效率。
[0021]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救生圈充气装置,包括一端开设通孔的投掷筒(I)以及安装在投掷筒(I)内的充气腔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气腔体(2)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储气瓶(4)、充气阀(5)和压力控制器(6),压力控制器(6)通过充气口(3)与压缩后的弧形救生圈(11)连通,在充气腔体(2)的底部安装有固定钩(7),固定钩(7)的活动端连接有弯曲叠放的牵引绳(8),在弧形救生圈(11)的一端穿过通孔且在其末端安装有磁性的扣锁B (12-2),弧形救生圈(11)的另一端固定有金属片,投掷筒(I)的另一端卡接有与扣锁B (12-2)配合的扣锁A(12-1),且牵引绳(8)的活动端贯穿投掷筒(I)与扣锁A (1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钩(7)与弧形救生圈(11)之间还安装有电池(10),电池(10)上连接有强光灯(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救生圈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掷筒(I)的截面为椭圆形或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布了救生圈充气装置,包括投掷筒、充气腔体,在充气腔体的底部安装有固定钩,固定钩的活动端连接有弯曲叠放的牵引绳,在弧形救生圈的一端穿过通孔且在其末端安装有磁性的扣锁B,弧形救生圈的另一端固定有金属片,投掷筒的另一端卡接有与扣锁B配合的扣锁A,且牵引绳的活动端贯穿投掷筒与扣锁A连接;通过将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放置在充气腔体内,且充气腔体中可同时放置多个压缩的弧形救生圈,极大的解救了圆形救生圈占用大量空间的问题,且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够快速实现弧形救生圈的形变,缩短了救援时间,增大了救援的效率。
【IPC分类】B63C9-18
【公开号】CN204568024
【申请号】CN201420790926
【发明人】杨洪, 杨富智
【申请人】宜宾市净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