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1871发布日期:2020-06-26 20:3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水面垃圾的装置,涉及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水资源生态,江河、湖泊、水库、河道、景观水域等水面的清洁工作变得越来越迫切。河面落叶就是其中一重大难题,若不及时清理不仅损坏水质、影响生态环境,同时还有碍观瞻、影响市容,于城市现代化、环境美化不相适应。现有的水面落叶收集船大都是作为人工捕捞落叶的装载工具,但人工打捞往往既费体力,工效亦低,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城市环卫工作的需要,而一旦遇恶劣天气则无法正常捕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工费低,人工操作难度小,捕捞效率高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包括船体以及垃圾拦截器,所述船体前端设置有凹形安装部,所述垃圾拦截器设置在所述凹形安装部上;

所述垃圾拦截器为扇形结构,所述垃圾拦截器包括捕捞网以及两网杆,所述两网杆一端铰接,所述捕捞网设置在两网杆之间,所述捕捞网上设置有倒钩部件;还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两网杆驱动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带动两网杆做开合运动。

优选的,所述倒钩部件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均匀设置在所述捕捞网上。

优选的,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柔性滑槽以及滑块,所述柔性滑槽设置在所述捕捞网上,所述柔性滑槽两端与两网杆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钩体连接,所述滑块滑设在所述柔性滑槽上。

优选的,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弹性件,相邻钩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中部与所述捕捞网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部件包括两液压缸,所述液压杆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船体铰接,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杆端与所述网杆铰接。

优选的,所述凹形安装部两侧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船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是由卡环、执耳构成,它是在卡环的两端连接执耳,卡环与执耳连接成欧米伽符号形状,所述卡环与所述执耳连接处设置有卡块,所述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网杆上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呈扇形结构,所述导水板与所述捕捞网前端连接,所述导水板上设置有导水槽。

优选的,所述导水板前端向下倾斜,所述导水板后端略高于所述网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收集船代替传统的人工捕捞方法,降低人工费,减小了人工操作的难度,船头设置的垃圾拦截器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在船体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张开,从而增大捞网捕捞水面落叶及漂浮物的面积,提高了捕捞的效率;倒钩部件可防止进入的捕捞网内的垃圾再次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箍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船体;2、网杆;21、捕捞网;22、柔性滑槽;23、钩体;24、弹性件;25、滑块;26、导水板;27、导水槽;3、导向板;31、第一板;32、卡箍;321、执耳;322、卡块;4、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2所示,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包括船体1以及垃圾拦截器,所述船体1前端设置有凹形安装部,所述垃圾拦截器设置在所述凹形安装部上;

所述垃圾拦截器为扇形结构,所述垃圾拦截器包括捕捞网21以及两网杆2,所述两网杆2一端铰接,所述捕捞网21设置在两网杆2之间,所述捕捞网21上设置有倒钩部件;还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两网杆2驱动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带动两网杆2做开合运动。

所述船体1可采用人工船、遥控船任意一种。

收集船代替传统的人工捕捞方法,降低人工费,减小了人工操作的难度,船头设置的垃圾拦截器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在船体1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张开,从而增大捞网捕捞水面落叶及漂浮物的面积,提高了捕捞的效率;倒钩部件可防止进入的捕捞网21内的垃圾再次外泄。

若采用遥控船,遥控船代替传统的人工捕捞方法,操作人员只需在岸边控制,遥控船的行进听人指挥,即使是不会划船的人士也能很快掌握操作方法。

所述倒钩部件包括多个钩体23,多个钩体23均匀设置在所述捕捞网21上。

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柔性滑槽22以及滑块25,所述柔性滑槽22设置在所述捕捞网21上,所述柔性滑槽22两端与两网杆2连接,所述滑块25与所述钩体23连接,所述滑块25滑设在所述柔性滑槽22上。

钩体23可通过滑块25在滑槽内移动位置,从而改变钩体23的位置,可进一步防止进入的捕捞网21内的垃圾再次外泄。可也根据钩体23位置,捕捞较大的漂浮物,适用范围广。

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弹性件24,相邻钩体23之间通过弹性件24连接,所述弹性件24中部与所述捕捞网21连接。

弹性件24可以为弹簧或者皮筋等弹性物件,弹性件24可以使得捕捞网21前端更加紧致,使得漂浮物更流畅的进入捕捞网21内,提高捕捞的成功率,同时在收网时,弹性件24内折后,可以使得捕捞网21收起时折叠起来,类似雨伞褶皱,使得整理更加便捷,保证捕捞网21寿命。

所述动力部件包括两液压缸4,所述液压杆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船体1铰接,所述液压缸4活塞杆杆端与所述网杆2铰接。

所述凹形安装部两侧设置有导向板3,所述导向板3包括第一板31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31与第二板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板31与所述船体1连接。

所述导向板3上设置有卡箍32,所述卡箍32是由卡环、执耳321构成,它是在卡环的两端连接执耳321,卡环与执耳321连接成欧米伽符号形状,所述卡环与所述执耳321连接处设置有卡块322,所述网杆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322相匹配的卡槽。

卡环可直接将卡设在网杆2上,进一步提高网杆2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捕捞的成功率。

所述网杆2上设置有导水板26,所述导水板26呈扇形结构,所述导水板26与所述捕捞网21前端连接,所述导水板26上设置有导水槽27。

所述导水板26前端向下倾斜,所述导水板26后端略高于所述网杆2。

导水板26前端向下倾斜,导水板26后端略高于网杆2,可增大落叶进入捕捞网21后可能因为风力或其它水面波动而回泄的阻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以及垃圾拦截器,所述船体前端设置有凹形安装部,所述垃圾拦截器设置在所述凹形安装部上;

所述垃圾拦截器为扇形结构,所述垃圾拦截器包括捕捞网以及两网杆,所述两网杆一端铰接,所述捕捞网设置在两网杆之间,所述捕捞网上设置有倒钩部件;还包括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两网杆驱动连接,所述动力部件带动两网杆做开合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部件包括多个钩体,多个钩体均匀设置在所述捕捞网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柔性滑槽以及滑块,所述柔性滑槽设置在所述捕捞网上,所述柔性滑槽两端与两网杆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钩体连接,所述滑块滑设在所述柔性滑槽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部件还包括弹性件,相邻钩体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中部与所述捕捞网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两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设置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船体铰接,所述液压缸活塞杆杆端与所述网杆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安装部两侧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第二板呈钝角设置,所述第一板与所述船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卡箍,所述卡箍是由卡环、执耳构成,它是在卡环的两端连接执耳,卡环与执耳连接成欧米伽符号形状,所述卡环与所述执耳连接处设置有卡块,所述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杆上设置有导水板,所述导水板呈扇形结构,所述导水板与所述捕捞网前端连接,所述导水板上设置有导水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板前端向下倾斜,所述导水板后端略高于所述网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水面垃圾的装置,涉及一种清理水面漂浮物的收集船。收集船代替传统的人工捕捞方法,降低人工费,减小了人工操作的难度,船头设置的垃圾拦截器在动力部件的驱动下,在船体的中轴线呈一定角度向外张开,从而增大捞网捕捞水面落叶及漂浮物的面积,提高了捕捞的效率;倒钩部件可防止进入的捕捞网内的垃圾再次外泄。

技术研发人员:谢菁;曾子涵;季艳艳;葛舒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源环工生态环境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1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