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1842发布日期:2020-06-26 20:3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人竞赛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



背景技术:

单人竞赛舟是龙舟赛等项目所用的比赛设备之一,一般的竞赛舟上端为全开式的,在竞赛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大,并且比赛过程中的安全性比较差,单人进行操作使用时的灵活性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单一使用的需求,并且通过将上端位置设置成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入到内部,提高了比赛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在操作人员乘坐的位置设置防护支撑连接架,能够使乘坐位置的整体安全性更高,通过冲击导向稳定架,使操作人员乘坐位置在运行过程中的阻力更小,本竞赛舟的主体结构上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放置稳定槽,在使用时可以满足操作人员进行不同方向的乘坐需求,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本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提高比赛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减少比赛过程中出现比赛人员受伤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舟体结构,所述主舟体结构的上端设有一个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由前后位置两个朝向中间上方位置的斜面结构组成,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的左右两侧位置将所述主舟体结构的上端完全密封,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的上端设有一个人体座位稳定出口,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的周围为圆弧形结构,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左侧位置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右侧位置前后方向的宽度,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的上端边缘位置设有一体成型方向朝向上方的防护支撑连接架,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的外形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的外形相互平行,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的右侧设有倾斜向上的圆弧形冲击导向稳定架,所述冲击导向稳定架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的高度,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的上端位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的上端位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的左侧设有一个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所述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和所述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的周围均为圆弧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的上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的外形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导向稳定架的顶部位置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主舟体结构的右侧顶部位置所在的水平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单一使用的需求,并且通过将上端位置设置成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入到内部,提高了比赛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在操作人员乘坐的位置设置防护支撑连接架,能够使乘坐位置的整体安全性更高,通过冲击导向稳定架,使操作人员乘坐位置在运行过程中的阻力更小,本竞赛舟的主体结构上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放置稳定槽,在使用时可以满足操作人员进行不同方向的乘坐需求,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本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提高比赛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减少比赛过程中出现比赛人员受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h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主舟体结构,2、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3、人体座位稳定出口,4、防护支撑连接架,5、冲击导向稳定架,6、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7、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新型单人竞赛舟,它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能够满足单一使用的需求,并且通过将上端位置设置成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能够有效避免水流入到内部,提高了比赛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在操作人员乘坐的位置设置防护支撑连接架,能够使乘坐位置的整体安全性更高,通过冲击导向稳定架,使操作人员乘坐位置在运行过程中的阻力更小,本竞赛舟的主体结构上通过设置两个支撑放置稳定槽,在使用时可以满足操作人员进行不同方向的乘坐需求,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本产品在使用时能够有效提高比赛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减少比赛过程中出现比赛人员受伤的情况。它包括主舟体结构1,所述主舟体结构1的上端设有一个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使上端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过程中不流入到舟体内部,还能够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阻力。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由前后位置两个朝向中间上方位置的斜面结构组成,使上端位置的整体强度更可靠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安全性更有保障。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的左右两侧位置将所述主舟体结构1的上端完全密封,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的上端设有一个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比赛人员在使用时乘坐在此位置进行操作。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的周围为圆弧形结构,在进行使用过程中的周围安全性更高。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左侧位置前后方向的宽度大于右侧位置前后方向的宽度,确保在乘坐时的舒适性更强。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的上端边缘位置设有一体成型方向朝向上方的防护支撑连接架4,能够使乘坐位置的整体安全性更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满足在使用安全性的整体要求。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4的外形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的外形相互平行,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4的右侧设有倾斜向上的圆弧形冲击导向稳定架5,它的设计能够使前端位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气流分离开,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减少乘坐位置的阻力。所述冲击导向稳定架5的高度大于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4的高度,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的上端位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6,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的上端位于所述人体座位稳定出口3的左侧设有一个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7,两个支撑放置稳定槽供操作人员将脚进行放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前后两端选择放置,使本竞赛舟在使用时可以正向操作也可以反向操作,在使用时的灵活性更强。所述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6和所述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7的周围均为圆弧形结构,确保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支撑连接架4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安全防护稳定加速盖2的上端一体成型,在生产加工时的成本更低,并且能够保障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更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放置稳定槽6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支撑放置稳定槽7的外形尺寸,使左侧位置在使用时的空间更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增加阻力,使整体在使用时的便利性更强。

作为优选,所述冲击导向稳定架5的顶部位置所在的水平面位于所述主舟体结构1的右侧顶部位置所在的水平面下方,使整体的结构安全性更高,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更可靠。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