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66180发布日期:2021-01-15 14:0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属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2020第三篇2.2.8条规定:在“位置1”的通风筒,其围板高出甲板以上4.5m;在“位置2”的通风筒,其围板高出甲板以上2.3m;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需装设关闭装置。然而通风筒的高度超出0.9m就需要另外加强,而且有些重要处所的通风不允许长时间关闭,需要基本保持通风筒的常开状态。当船舶遇到大风浪天时,海水有可能通过通风筒进入到舱室内,从而对机器或其他设备造成损坏。

通常状况下,当遇到风浪天,船员通过手轮转动压紧风雨密盖关闭通风筒,防止海水进入。但是需要保持持续通风的舱室只好将通风筒做到2.3m或者4.5m以上,增加了建造成本,而且没有根本上防止舷外海水进入舱室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自动防止海水通过通风筒进入到舱室的装置,当海水没过通风筒的设定高度时,该通风筒可自动关闭,当海水退去,通风筒自动打开,保证舱室内的良好通风。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包括风筒2,风帽1、连杆4、风雨密盖3、电磁铁8;所述风帽1由连杆4支撑,风雨密盖3在连杆4的竖直导向下可沿连杆4上下移动;所述风帽1内分布固定若干用于吸附下方风雨密盖3的电磁铁8;所述风筒2的设定高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电磁铁8均与控制单元10电连接;当海水达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断电,风雨密盖3下落后封盖风筒的出口,当海水低于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得点,风雨密盖3被吸附后打开风筒的出口。

优选的,所述电磁铁8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等角度均匀布置。

优选的,所述风雨密盖3中部有一轴套,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连杆4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风雨密盖3向上延伸一指示棒5,所述指示棒5向上穿出风帽1,人员可通过观察指示棒5的位置来确定风帽1所处于的开闭状态。

优选的,所述风筒2的上缘高于风帽1的下缘,风帽1与风筒2之间还设有防鼠网板6。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10设于电控箱内,所述电控箱内还设有直流电源9,所述直流电源9为电磁铁8供电。

优选的,所述风筒2固定设置于甲板上,并通过加强肋板加固。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棒5与风帽1的交接之处设有密封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根据海水淹没风筒的具体情况实现风筒开闭的自动控制:当海水没过通风筒的设定高度时,该通风筒可自动关闭,当海水退去,通风筒自动打开,保证舱室内的良好通风。

2)大大省去了船员操作的人力,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彻底避免海水从风筒进入到船舱内部;

3)本装置兼具安全性,灵活性,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较高。

4)由于风浪天,可能会有舷外海水反复将通风筒浸没,但是浸没的时间一般较短。本装置针对这个痛点,可以迅速响应,既保证海水不会进入舱室损坏设备,又能保持舱室的持续通风。

5)对于船舶上某些不宜长时间停止通风的重要设备舱室(例如,通风长时间停止可能会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比如应急发电室),可保证在风浪天需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风帽,2.风筒,3.风雨密盖,4.连杆,5.指示棒,6.防鼠网板,7.压力传感器,8.电磁铁,9.直流电源,1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包括风筒2,风帽1、连杆4、风雨密盖3、电磁铁8;所述风帽1由连杆4支撑,风雨密盖3在连杆4的竖直导向下可沿连杆4上下移动;所述风帽1内分布固定若干用于吸附下方风雨密盖3的电磁铁8;所述风筒2的设定高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电磁铁8均与控制单元10电连接;当海水达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断电,风雨密盖3下落后封盖风筒的出口,当海水低于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得点,风雨密盖3被吸附后打开风筒的出口。

本通风筒相较于传统的通风筒,将其手动操作风雨密盖的方式改为自动操作方式。本装置在风帽1顶部设置两个电磁铁8,线圈中通电时,风雨密盖被电磁铁8吸附,保持通风筒打开状态,此时舱室内处于正常通风状态。当海水浸过通风筒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通过压力开关将上述电磁铁直流电源切断,此时风雨密盖板3在重力作用下落在风筒2上,可有效防止海水进入。当海水退去,水位低于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的阈值位置时,电磁铁8重新通电,将风雨密盖3提升吸附至风帽1顶部,保持舱室的正常通风。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8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等角度均匀布置,图1中未展示俯视图,可以理解为电磁铁8在圆形范围内等角度设置。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风雨密盖3中部有一轴套,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连杆4滑动配合。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风雨密盖3向上延伸一指示棒5,所述指示棒5向上穿出风帽1,人员可通过观察指示棒5的位置来确定风帽1所处于的开闭状态。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风筒2的上缘高于风帽1的下缘,风帽1与风筒2之间还设有防鼠网板6。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控制单元10设于电控箱内,所述电控箱内还设有直流电源9,所述直流电源9为电磁铁8供电。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风筒2固定设置于甲板上,并通过加强肋板加固。

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指示棒5与风帽1的交接之处设有密封环。

本装置在风帽顶部设置两个电磁铁8,通常状况下,线圈内保持通电,风雨密盖被电磁铁吸附在风帽顶部,保持通风筒打开状态,此时舱室内处于正常通风状态。当遇到风浪天,有海水浸过通风筒上设置的压力传感器时,达到传感器设置的阈值,压力开关将发生动作,将上述电磁铁直流电源切断。电磁铁断电失去磁性,无法继续吸附风雨密盖板,此时风雨密盖板在重力作用下落在风筒上,风雨密盖板上设置密封填料,可有效防止海水进入。当海水退去,水位低于压力传感器设置的阈值时,电磁铁重新通电,将风雨密盖提升吸附至风帽顶部,保持舱室的正常通风。

由于风浪天,可能会有舷外海水反复将通风筒浸没,但是浸没的时间一般较短。本装置针对这个痛点,可以迅速响应,既保证海水不会进入舱室损坏设备,又能保持舱室的持续通风。

对于船舶上某些不宜长时间停止通风的重要设备舱室(例如,通风长时间停止可能会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比如应急发电室),可保证在风浪天需要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拖拉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风筒(2),风帽(1)、连杆(4)、风雨密盖(3)、电磁铁(8);

所述风帽(1)由连杆(4)支撑,风雨密盖(3)在连杆(4)的竖直导向下可沿连杆(4)上下移动;

所述风帽(1)内分布固定若干用于吸附下方风雨密盖(3)的电磁铁(8);

所述风筒(2)的设定高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压力传感器(7)、电磁铁(8)均与控制单元(10)电连接;

当海水达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断电,风雨密盖(3)下落后封盖风筒的出口,当海水低于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8)得点,风雨密盖(3)被吸附后打开风筒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8)的数量至少为3个,且等角度均匀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雨密盖(3)中部有一轴套,通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连杆(4)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雨密盖(3)向上延伸一指示棒(5),所述指示棒(5)向上穿出风帽(1),人员可通过观察指示棒(5)的位置来确定风帽(1)所处于的开闭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2)的上缘高于风帽(1)的下缘,风帽(1)与风筒(2)之间还设有防鼠网板(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0)设于电控箱内,所述电控箱内还设有直流电源(9),所述直流电源(9)为电磁铁(8)供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2)固定设置于甲板上,并通过加强肋板加固。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棒(5)与风帽(1)的交接之处设有密封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防止海水进入船用通风筒的装置,包括风筒,风帽、连杆、风雨密盖、电磁铁;风帽由连杆支撑,风雨密盖在连杆的竖直导向下可沿连杆上下移动;风帽内分布固定若干用于吸附下方风雨密盖的电磁铁;风筒的设定高度处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铁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当海水达到压力传感器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断电,风雨密盖下落后封盖风筒的出口,当海水低于压力传感器的设定位置时,电磁铁得点,风雨密盖被吸附后打开风筒的出口。本发明可根据海水淹没风筒的具体情况实现风筒开闭的自动控制:当海水没过通风筒的设定高度时,该通风筒可自动关闭,当海水退去,通风筒自动打开,保证舱室内的良好通风。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勇;郑建丽;杨浩;姚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1.19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