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74053发布日期:2023-03-15 09:3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船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
2.本技术主张基于2020年8月24日于日本技术的专利申请2020-140909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3.在运输液化天然气等液化气的船舶以及进行生产或保管等的海上设施或地面基地具备容纳液化气的货舱。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货舱经由圆筒形裙部支承于船体的结构。
4.以往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0390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8.然而,在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那样的结构中,当为了加大货舱而进行大型化时等,在货舱的形状上,有时随着船舶的摆动而货舱的摆动量变大。并且,货舱随着液化气的容纳而产生热收缩。其总收缩量根据货舱的大型化而增加等,依赖于货舱的形状。例如,货舱若容纳低温液化气,则产生热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安全地保管所容纳的液化气等而希望稳定地支承货舱。
9.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储罐的船舶。
10.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船舶具备船体、储罐、下部支承部及弹性支承部。所述储罐设置于所述船体,并且填充液化气。所述储罐的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下部支承部在所述船体上从下方支承所述储罐。所述弹性支承部在比所述下部支承部更靠上方相对于所述船体弹性支承所述储罐。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的船舶,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储罐。
附图说明
1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15.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剖视图,是图1的a-a的向视剖视图。
16.图3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储罐的图,是图2的b-b向视剖视图。
17.图4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具体例的图。
18.图5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具体例的图。
19.图6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具体例的图。
20.图7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具体例的图。
21.图8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具体例的图。
22.图9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23.图10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24.图11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25.图12是表示使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储罐的上部从上甲板向上方突出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26.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具备储罐盖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27.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28.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侧视图。
29.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与船首尾方向正交的剖视图。
30.图17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31.图18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另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32.图19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33.图20是表示图19的俯视图。
34.图21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35.图22是表示设置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的弹性支承部的又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36.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的储罐的另一配置例的俯视图。
37.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中的储罐的又一配置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参考图1~图2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船舶进行说明。
39.<第1实施方式>
40.如图1、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船舶1a运输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液化二氧化碳等液化气。该船舶1a至少具备船体2、储罐10a、下部支承部20a及弹性支承部30a。
41.船体2具有呈其外壳的一对舷侧3a、3b、船底4及上甲板(甲板)5。舷侧3a、3b具备分别形成左右舷侧的一对舷侧外板。船底4具备连接这些舷侧3a、3b的船底外板。通过这些一对舷侧3a、3b及船底4,船体2的外壳在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上呈u字状。上甲板5为暴
露于外部的全通甲板。在船体2中,在船尾2b侧的上甲板5上形成有具有居住区的上部结构7。
42.在船体2中,在比上部结构7更靠船首2a侧形成有货物搭载区域(船舱)8。货物搭载区域8相对于上甲板5朝向下方的船底4凹陷,并且向上方开口。
43.储罐10a在货物搭载区域8内沿船首尾方向da配置有多个。各储罐10a在其内部容纳液化气。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最靠船首2a配置的储罐10a以外,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有两列储罐10a。最靠船首2a配置的储罐10a例示了在船宽度方向dw的中央配置有一个的情况。
44.在该实施方式中,各储罐10a呈沿船首尾方向da延伸的筒状。如图2、图3所示,储罐10a是所谓的双瓣式,且具备第1躯干部11及第2躯干部12。
45.第1躯干部11设置于储罐10a的下部。第1躯干部11在其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s1。第1躯干部11呈近似筒状的形状,且沿船首尾方向da延伸。第1躯干部11具备中间筒状部11a及端部球状部11b。中间筒状部11a设置于第1躯干部11的船首尾方向da上的中间部,且形成为近似沿船首尾方向da连续的筒状的形状。中间筒状部11a在船首尾方向da上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端部球状部11b分别设置于中间筒状部11a的船首尾方向da两端部。各端部球状部11b呈半球状,且封闭中间筒状部11a的船首尾方向da两端的开口。各端部球状部11b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直径尺寸逐渐扩大。各端部球状部11b例示了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的半圆球状或半圆球状的一部分。
46.第2躯干部12设置于储罐10a的上部。第2躯干部12在其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s2。第2躯干部12设置于第1躯干部11的上方。第2躯干部12呈筒状,且沿船首尾方向da延伸。第2躯干部12具备中间筒状部12a及端部球状部12b。中间筒状部12a设置于第2躯干部12的船首尾方向da上的中间部,且形成为近似沿船首尾方向da连续的筒状的形状。中间筒状部12a在船首尾方向da上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端部球状部12b分别设置于中间筒状部12a的船首尾方向da两端部。各端部球状部12b呈半球状,且封闭中间筒状部12a的船首尾方向da两端的开口。各端部球状部12b从一侧朝向另一侧而直径尺寸逐渐扩大。各端部球状部12b例示了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的半圆球状或半圆球状的一部分。
47.第2躯干部12的下端部与第1躯干部11的上端部连接。在该实施方式中,第2躯干部12的下端部及第1躯干部11的上端部在彼此连接的部分开口,由此第1躯干部11内的容纳空间s1与第2躯干部12内的容纳空间s2连通(连通部)。另外,储罐10a可以在第1躯干部11与第2躯干部12之间设置隔壁(未图示)而划分为第1躯干部11内的容纳空间s1与第2躯干部12内的容纳空间s2。
48.如图2所示,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储罐10a的截面形状呈以船体2的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纵长的形状。更具体而言,储罐10a通过在第1躯干部11上设置第2躯干部12,在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上呈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且以船宽度方向dw为短边方向的纵长的截面形状。
49.配置于比第1躯干部11的上下方向dv中央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第1躯干部11的下部形成储罐10a的底面10b。储罐10a的第1躯干部11的下部(底面10b)呈从上方朝向下方而船宽度方向dw的尺寸逐渐缩小的凸曲面状。配置于比第2躯干部12的上下方向dv中央更靠上方的位置的第2躯干部12的上部形成储罐10a的上表面12d。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的上部
(上表面12d)呈从下方朝向上方而船宽度方向dw的尺寸逐渐缩小的凸曲面状。
50.并且,储罐10a在储罐10a的宽度方向(换言之,船宽度方向dw)两侧,第1躯干部11与第2躯干部12的接合部分10j向储罐10a的宽度方向内侧凹陷。
51.在该实施方式中,各储罐10a设置于上甲板5的下方。如图1、图3所示,相对于各储罐10a,在船首尾方向da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横置隔壁6。各横置隔壁6设置成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各横置隔壁6形成为在一对舷侧3a、3b之间以从形成货物搭载区域8的底面的底部甲板8b向上方立起。另外,在本发明中,各横置隔壁6不一定是必须的,当通过其他机构采取应急措施时也可以省略。
52.如图2所示,在船宽度方向dw上相邻的储罐10a之间设置有隔壁9。隔壁9设置于船宽度方向dw上的中央部,且设置成与船宽度方向dw正交。隔壁9在各储罐10a的船首尾方向da两侧的横置隔壁6彼此之间,沿船首尾方向da连续形成。而且,隔壁9设置于形成货物搭载区域8的底面的底部甲板8b与上甲板5之间。隔壁9为水密结构,将货物搭载区域8沿船宽度方向dw划分为两个部分。另外,如后述,各隔壁9连接有侧部弹性支承部31a的一端,但当通过其他机构进行该连结并且通过其他机构采取应急措施时也可以省略。
53.各储罐10a在舷侧3a、3b之间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并且,在船宽度方向dw上相邻的各储罐10a在与隔壁9之间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
54.如图3所示,下部支承部20a在船体2上从下方支承储罐10a。该实施方式中例示的下部支承部20a相对于一个储罐10a,具备两个鞍型支承件21a。这些鞍型支承件21a相对于一个储罐10a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设置。这些鞍型支承件21a配置于储罐10a的第1躯干部11的中间筒状部11a的船首尾方向da两端部。各鞍型支承件21a固定于船体2的货物搭载区域8的底部甲板8b。
55.如图2所示,鞍型支承件21a在船宽度方向dw两侧具有朝向上方的立起的立起部21a。鞍型支承件21a在船宽度方向dw两侧的立起部21a之间具有载置面21s。载置面21s呈沿储罐10a的底面10b的凹曲面状。在该载置面21s配置具有底面10b的储罐10a的第1躯干部11。
56.弹性支承部30a在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弹性支承储罐10a。
57.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支承部30a设置于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的两个部位。并且,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支承部30a在各部位中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船首尾方向da上的弹性支承部30a可以设置于两个部位以上。并且,当储罐10a的形状例如船首尾方向da上的长度较短时,船首尾方向da上的弹性支承部30a可以是一个部位。
58.侧部弹性支承部31a设置于在各储罐10a的上部设置的第2躯干部12的船宽度方向dw两侧。侧部弹性支承部31a设置于船体2侧的舷侧3a或舷侧3b与第2躯干部12的侧面12s之间,所述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对各储罐10a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外侧,所述第2躯干部12的侧面12s为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而且,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对各储罐10a也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侧部弹性支承部31a设置于船体2侧的隔壁9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即第2躯干部12的侧面12t之间。
59.上部弹性支承部32a设置于各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的上侧。上部弹性支承部32a在夹着第2躯干部12的顶部12c的船宽度方向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各上部弹性支承部32a设
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之间。
60.对各储罐10a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a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向船宽度方向dw内侧倾斜延伸。配置于该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a的前端部32s对第2躯干部12配置于比顶部12c更靠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位置。
61.并且,对各储罐10a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a从上方朝向下方而向船宽度方向dw外侧倾斜延伸。配置于该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a的前端部32t对第2躯干部12配置于比顶部12c更靠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位置。
62.即,上部弹性支承部32a的前端部32s、32t与第2躯干部12的上表面12d中相对于上下方向dv及船宽度方向dw这两个方向倾斜的部分连接。换言之,上部弹性支承部32a的前端部32s、32t连接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与朝向上下方向dv的上方的面fu重叠的位置。如此,上部弹性支承部32a遍及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储罐10a的上部之间配置。
63.如图4所示,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使用螺旋弹簧51。螺旋弹簧51的基端部51a经由固定部件56a与船体2侧(舷侧3a、3b、隔壁9、上甲板5)连结。螺旋弹簧51的前端部51b经由固定部件56b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连结。螺旋弹簧51能够沿基端部51a与前端部51b彼此接触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且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a之间。
64.并且,如图5~图8中示出的一例,螺旋弹簧51能够替换为其他部件。
65.如图5所示,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能够使用板簧52。板簧52的基端部52a经由固定部件56a与船体2侧(舷侧3a、3b、隔壁9、上甲板5)连结。板簧52的前端部52b经由固定部件56b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连结。板簧52在基端部52a与前端部52b之间具有以u字状或v字状弯曲的弯曲部52c,并且能够沿基端部52a与前端部52b彼此接触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板簧52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a之间。
66.并且,如图6所示,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能够使用由橡胶、树脂等形成的弹性体53。弹性体53的基端部53a经由固定部件57a与船体2侧(舷侧3a、3b、隔壁9、上甲板5)连结。弹性体53的前端部53b经由固定部件57b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连结。弹性体53能够沿基端部53a与前端部53b彼此接触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弹性体53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a之间。
67.并且,如图7所示,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能够使用由橡胶、树脂等形成的弹性体54。弹性体54的基端部54a经由固定部件57a与船体2侧(舷侧3a、3b、隔壁9、上甲板5)连结。弹性体54的前端部54b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抵接。弹性体54能够沿基端部54a与前端部54b彼此接触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弹性体54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a之间,且设置成即使在储罐10a热收缩的情况下,也维持前端部54b与第2躯干部12抵接的状态。
68.并且,如图8所示,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能够使用减震器55。减震器55的基端部55a经由固定部件56a与船体2侧(舷侧3a、3b、隔壁9、上甲板5)连结。减震器55的前端部55b经由固定部件56b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连结。减震器55设置于基端部55a,且具备在内部填充有空气等压缩性流体的缸体55c及设置于前端部55b的活塞55d。当基端部55a与前端部55b彼此接触分离时,活塞55d在缸体55c的流体内移动。而且,若活塞55d在缸体55c的流体内移动,则减震器55产生衰减力。并且,减震器55对于突然的输入产生基于压缩性流体的弹性力。由此,减震器55相对于船体2弹性支承储罐10a的上部。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使用
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减震器与弹簧等弹性部件。
69.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中具备在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弹性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储罐10a的弹性支承部30a。
70.在该船舶1a中,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具有所谓的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a的上部由弹性支承部30a支承。因此,能够通过弹性支承部30a更稳定地支承具有所谓的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a。
71.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的储罐10a中,底面10b呈朝向下方突出的凸曲面状,下部支承部20a呈沿储罐10a的底面10b的凹曲面状,且具有载置储罐10a的底面10b的载置面21s。
72.在这种船舶1a中,储罐10a载置于载置面21s上,储罐10a未固定于下部支承部20a。但是,即使在因船舶1a较大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欲位移的情况下,通过弹性支承部30a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位移。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储罐10a。
73.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中,弹性支承部30a设置于船体2侧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之间。
74.由此,在储罐10a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沿船宽度方向dw位移。
75.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中,弹性支承部30a设置于船体2侧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之间。
76.由此,在储罐10a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沿上下方向dv位移。
77.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中,弹性支承部30a固定于船体2的舷侧3a、3b、上甲板5及隔壁9。
78.由此,能够经由弹性支承部30a在船体2侧承受储罐10a的位移。
79.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船舶1a中,弹性支承部30a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a之间。
80.由此,即使在储罐10a内容纳低温液化气而储罐10a热收缩,压缩状态的弹性支承部30a伸长,从而能够维持弹性支承了储罐10a的状态。
81.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8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弹性支承部30a设置于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的两个部位,但并不限于此。弹性支承部30a可以仅设置于船首尾方向da上的一个部位。并且,弹性支承部30a可以设置于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的三个部位以上。而且,如图9所示,弹性支承部30a可以沿船首尾方向da连续设置。并且,当储罐10a的形状例如船首尾方向da的长度较短时,船首尾方向da上的弹性支承部30a的设置位置可以是一个部位。
83.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侧部弹性支承部31a的一端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即第2躯干部12的侧面12s连接,但并不限于此。根据储罐10a的形状,侧部弹性支承部31a的一端可以与在储罐10a的下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未图示)即第1躯干部11的侧面(未图示)连接。例如,如下情况等与其相当:当相对于第2躯干部12,第1躯干部11较为大型时等,储罐10a的重心位于比第2躯干部12的位置充分靠下方的位置。
84.而且,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对各储罐10a的连接位置并不仅限定于朝向储罐10a的上部或下部的船宽度方向dw的面。以抑制因船舶1a等中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位移的方式设置弹性支承部30a即可。因此,例如,可以设置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上下方向dv的下方的面。
85.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上部弹性支承部32a分别设置于夹着第2躯干部12的顶部12c的船宽度方向两侧,但并不限于此。
86.例如,如图10所示,上部弹性支承部32a可以设置于第2躯干部12的顶部12c与上甲板5之间。由此,上部弹性支承部32a设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第2躯干部12的顶部12c)之间。
87.并且,如图11所示,上部弹性支承部32a可以设置于沿船宽度方向dw((第2躯干部12的轴向)隔着间隔的三个部位以上。
88.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30a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a,但并不限于此。弹性支承部30a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a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a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89.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30a以压缩状态来设置,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弹性支承部30a以在弹性支承部30a的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抑制因船舶1a等中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位移的方式发挥作用,则例如可以是拉伸状态。
90.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多个弹性支承部件50的部件,但并不限于此。可以使用能够弹性支承的其他部件等。并且,也可以组合多个弹性支承部件来构成。
91.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储罐10a未固定于下部支承部20a,但并不限于此。储罐10a的载置面21s上的配置状况并不限定于前述方式。例如,在多个下部支承部20a中,例如可以在其一个部位中固定于载置面21s。在该情况下,在其固定的位置附近能够稳定地固定各种配管等。
92.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储罐10a设置于上甲板5的下侧,但并不限于此。
93.例如,如图12所示,可以设置成使储罐10a的上部比上甲板5更向上方突出。在该情况下,作为弹性支承部30b,可以仅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b。侧部弹性支承部31b例如可以设置于形成于上甲板5的开口5h与储罐10a的上部之间。该侧部弹性支承部31b具有与上述侧部弹性支承部31a相同的结构。
94.如图13所示,可以在比上甲板5更向上方突出的储罐10a的上方设置覆盖储罐10a的上部的储罐盖15。在这种结构中,弹性支承部30a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c设置于船体2侧的储罐盖15与储罐10a的第2躯干部12之间。
95.<第2实施方式>
96.接着,对该发明所涉及的船舶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主要在于,储罐10d的结构,因此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来进行说明,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97.如图14~图16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至少具备船体2、储罐10d、下部支承部20d及弹性支承部30d。
98.储罐10d在其内部容纳液化气。储罐10d在货物搭载区域8内沿船首尾方向da配置有多个。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除了最靠船首2a侧配置的两个储罐10d以外,沿船宽度方向dw
隔着间隔设置有两列储罐10d。
99.如图15、图16所示,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各储罐10d为沿上下方向dv延伸的圆筒状。储罐10d具备筒状部10p、下部半球状部10q及上部半球状部10r。筒状部10p为沿上下方向dv延伸的圆筒状。下部半球状部10q与筒状部10p的下侧连续设置。下部半球状部10q呈从上方朝向下方而船宽度方向dw及船首尾方向da的各尺寸逐渐缩小的凸曲面状。上部半球状部10r与筒状部10p的上侧连续设置。上部半球状部10r呈从下方朝向上方而船宽度方向dw及船首尾方向da的各尺寸逐渐缩小的凸曲面状。上部半球状部10r及下部半球状部10q的形状可例示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径的半圆球状或半圆球状的一部分。另外,两者无需是相同的形状。
100.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各储罐10d设置于上甲板5的下侧。如图15所示,在船体2的货物搭载区域8内,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设置有多个横置隔壁6。储罐10d配置成在船首尾方向da上彼此前后排列的横置隔壁6彼此之间沿船首尾方向da各排列两个。如图14所示,在沿船宽度方向dw相邻的储罐10d之间设置有隔壁9。
101.另外,在本发明中,各横置隔壁6不一定是必须的,当通过其他机构采取应急措施时也可以省略。并且,如后述,各隔壁9连接有侧部弹性支承部31d的一端,但当通过其他机构进行该连结并且通过其他机构采取应急措施时也可以省略。
102.如图16所示,各储罐10d在舷侧3a、3b之间,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并且,各储罐10d在与隔壁9之间,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
103.下部支承部20d在船体2上从下方支承各储罐10d。下部支承部20d固定于船体2的货物搭载区域8的底部甲板8b。下部支承部20d在其外周部具有朝向上方立体的立起部21b。下部支承部20d在立起部21b的径向内侧具有载置面21t。载置面21t呈沿储罐10d的底面的凹曲面状。在载置面21t载置储罐10d的具有底面的下部半球状部10q。
104.弹性支承部30d在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弹性支承储罐10d。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30d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d。
105.侧部弹性支承部31d设置于各储罐10d的上部中的筒状部10p的船宽度方向dw两侧。对各储罐10d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侧部弹性支承部31d设置于船体2侧的舷侧3a或舷侧3b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即筒状部10p的侧面10s之间。而且,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对各储罐10d也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侧部弹性支承部31d设置于船体2侧的隔壁9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即筒状部10p的侧面10t之间。
106.上部弹性支承部32d设置于在各储罐10d的上部设置的上部半球状部10r的上侧。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分别设置于夹着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的船宽度方向两侧。各上部弹性支承部32d设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储罐10d的上部半球状部10r之间。
107.对各储罐10d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d从上方朝向下方而朝向船宽度方向dw内侧倾斜延伸。配置于该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d的前端部32s配置于比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更靠船宽度方向dw外侧的位置。
108.并且,对各储罐10d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d从上方朝向下方而朝向船宽度方向dw外侧倾斜延伸。配置于该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上部弹性支承部32d的前端部32t配置于比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更靠船宽度方向dw内侧的位置。
109.即,上部弹性支承部32d的前端部32s、32t与第2躯干部12的上表面中相对于上下方向dv及船宽度方向dw这两个方向倾斜的部分连接。换言之,上部弹性支承部32d的前端部32s、32t连接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与朝向上下方向dv的上方的面fu重叠的位置。如此,上部弹性支承部32d遍及船体2侧的上甲板与储罐10d的上部之间配置。
110.构成弹性支承部30d的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分别使用弹性支承部件50来形成。作为弹性支承部件50,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例示了螺旋弹簧51(参考图4)、板簧52(参考图5)、由橡胶及树脂等形成的弹性体53(参考图6)、弹性体54(参考图7)及减震器55(参考图8)等。并且,弹性支承部件可以由多个部件组合构成。
111.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具备在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弹性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储罐10d的弹性支承部30d。
112.在该船舶1d中,通过下部支承部20d从下方支承的储罐10d在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由弹性支承部30d弹性支承。由此,能够通过弹性支承部30d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具有所谓的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d的上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储罐10d。
113.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的储罐10d中,形成底面的下部半球状部10q呈朝向下方突出的凸曲面状。下部支承部20d呈沿储罐10d的底面的凹曲面状,且具有载置储罐10d的底面的载置面21t。在这种船舶1d中,储罐10d载置于载置面21t上,未固定于下部支承部20d。因此,有因船舶1d较大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欲位移的情况,但通过弹性支承部30d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的部分位移。因此,能够稳定地支承储罐10d。
114.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弹性支承部30d设置于船体2侧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之间。
115.由此,在储罐10d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沿船宽度方向dw位移。
116.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弹性支承部30d设置于船体2侧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之间。
117.由此,在储罐10d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沿上下方向dv位移。
118.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弹性支承部30d固定于船体2的舷侧3a、3b、上甲板5及隔壁9。
119.由此,能够经由弹性支承部30d在船体2侧承受储罐10d的位移。
120.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弹性支承部30d以压缩状态设置于船体2侧与储罐10d之间。
121.由此,即使在储罐10d内容纳低温液化气而储罐10d热收缩,压缩状态的弹性支承部30d伸长,从而维持弹性支承了储罐10d的状态。
122.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船舶1d中,储罐10d为沿上下方向dv延伸的筒状。
123.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具有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d。如此,通过设置具有纵截面形状的储罐10d,能够有效地增大船舶1d中的储罐10d的容量。
124.以上,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125.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分别设置于夹着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的船宽度方向dw两侧,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7所示,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可以设置于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与上甲板5之间。由此,上部弹性支承部32d设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之间。
126.并且,如图18所示,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可以对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侧方的位置及对上部半球状部10r的顶部10m配置于沿船首尾方向da偏离的位置。由此,上部弹性支承部32d设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及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首尾方向da的面fa之间。
127.并且,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可以设置于沿上部半球状部10r的轴向隔着间隔的三个部位以上。例如,如图19、图20所示,上部弹性支承部32d可以设置于沿上部半球状部10r的轴向隔着等间隔的三个部位。在该情况下,上部弹性支承部32d设置于船体2侧的上甲板5与在储罐10d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及在储罐10a的上部朝向船首尾方向da的面fa之间。
128.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分别设置于夹着筒状部10p的船宽度方向dw两侧,但并不限于此。
129.例如,如图21所示,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可以设置于夹着筒状部10p的船首尾方向da两侧。在该情况下,可以在船首尾方向da上彼此相邻的横置隔壁6之间,在彼此相邻的储罐10d彼此之间以夹持侧部弹性支承部31d的方式配置。
130.而且,如图22所示,也可以在船首尾方向da上彼此相邻的横置隔壁6之间,在彼此相邻的储罐10d彼此之间设置沿船宽度方向dw延伸的支承部件16,并且在船首尾方向da上彼此对置的支承部件16与各储罐10d之间分别设置侧部弹性支承部31d。
131.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30d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d,但并不限于此。弹性支承部30d具备侧部弹性支承部31d及上部弹性支承部32d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132.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储罐10d固定于下部支承部20d,但并不限于此。在储罐10a的载置面21t上的配置状况并不限定于前述的方式。例如,在多个下部支承部20d中,例如,可以在其一个部位中固定于载置面21s。在该情况下,在其固定的位置附近能够稳定地固定各种配管等。
133.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承部30a以压缩状态来设置,但并不限于此。只要弹性支承部30a以在弹性支承部30a的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抑制因船舶1a等中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a更靠上方的部分位移的方式发挥作用,则例如可以是拉伸状态。
134.并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储罐10d设置于上甲板5的下侧,但并不限于此。
135.例如,与图12所示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可以以使储罐10d的上部比上甲板5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136.并且,与图13所示的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可以在比上甲板5更向上方突出的储罐10d的上方设置覆盖储罐10d的上部的储罐盖15。
137.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将储罐10d沿船宽度方向dw隔着间隔设置两列,但并不限
于此。
138.例如,如图23所示,储罐10d例如可以在船宽度方向dw的中央仅设置一列。换言之,多个储罐10d可以沿船首尾方向da隔着间隔以直列状配置。
139.并且,如图24所示,储罐10d可以在船首尾方向da上隔着间隔配置多个,并且在船首尾方向da上彼此相邻的储罐10d彼此交替配置于船宽度方向dw第1侧及船宽度方向dw第2侧,即以所谓的交错状配置。在如图23、图24所示那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对各储罐10d设置弹性支承部30d即可。
140.除此以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置从下方支承储罐10a、10d的下部支承部20a、20d,但下部支承部可以是裙部及形成船舱的底面的甲板。即,包含在甲板上例如只载置方形的储罐的结构。
141.并且,储罐10a、10d可以设置于除上甲板5以外的甲板的下方。
142.<附记>
143.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的船舶1a、1d例如可以如下理解。
144.(1)第1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具备:船体2;储罐10a、10d,设置于所述船体2,且填充液化气,并且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下部支承部20a、20d,在所述船体2上从下方支承所述储罐10a、10d;及弹性支承部30a、30b、30d,在比所述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相对于所述船体2弹性支承所述储罐10a、10d。
145.作为弹性支承部30a、30b、30d的例子,可举出螺旋弹簧51、板簧52、由橡胶及树脂等形成的弹性体53、54以及减震器55。
146.该船舶1a、1d中,通过下部支承部20a、20d从下方支承的储罐10a、10d在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相对于船体2由弹性支承部30a、30b、30d弹性支承。由此,能够通过弹性支承部30a、30b、30d稳定地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具有所谓的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a、10d的上部。因此,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储罐10a、10d。
147.(2)第2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的船舶1a、1d,其中,所述储罐10a、10d的底面10b呈朝向下方突出的凸曲面状,所述下部支承部20a、20d呈沿所述储罐10a、10d的底面10b的凹曲面状,并且具有载置所述储罐10a、10d的底面10b的载置面21s、21t。
148.呈凸曲面状的底面10b载置于呈凹曲面状的载置面21s、21t上的储罐10a、10d未固定于下部支承部20a、20d,而有因船舶1a、1d较大的振动等而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欲位移的情况。通过将这种储罐10a、10d在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的位置上由弹性支承部30a、30b、30d支承,能够稳定地支承储罐10a、10d。
149.(3)第3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或(2)的船舶1a、1d,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30a、30b、30d设置于所述船体2侧与在所述储罐10a、10d的上部朝向船首尾方向da的面fa之间。
150.由此,在储罐10a、10d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沿船首尾方向da位移。
151.(4)第4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至(3)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30a、30d设置于所述船体2侧与在所述储罐10a、10d的上部朝向船宽度方向dw的面fw之间。
152.由此,在储罐10a、10d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沿船宽度方向dw位移。
153.(5)第5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至(4)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30a、30d设置于所述船体2侧与在所述储罐10a、10d的上部朝向上方的面fu之间。
154.由此,在储罐10a、10d中,抑制比下部支承部20a、20d更靠上方的部分沿上下方向dv位移。
155.(6)第6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至(5)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30a、30d固定于所述船体2的舷侧3a、3b、设置于所述船体2且设置于所述储罐10a、10d上方的甲板5、设置于所述船体2并覆盖所述储罐10a、10d上方的储罐盖15及将设置于所述船体2并且沿船宽度方向dw或船首尾方向da分隔所述船体2内的隔壁9中的至少一个。
156.设置于储罐10a、10d上方的甲板可举出上甲板5或除上甲板5以外的其他甲板等。
157.由此,通过将弹性支承部30a、30b、30d固定于舷侧3a、3b、甲板5、储罐盖15及隔壁9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经由弹性支承部30a、30b、30d在船体2侧承受储罐10a、10d的位移。
158.(7)第7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至(6)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弹性支承部30a、30b、30d以压缩状态设置于所述船体2侧与所述储罐10a、10d之间。
159.由此,即使在储罐10a、10d内容纳低温液化气而储罐10a、10d热收缩,压缩状态或拉伸状态的弹性支承部30a、30b、30d伸长,从而能够维持弹性支承了储罐10a、10d的状态。
160.(8)第8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a、1d为(1)至(7)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储罐10a、10d具备沿船首尾方向da延伸的第1躯干部11及设置于所述第1躯干部11的上方且沿船首尾方向da延伸并且与所述第1躯干部11连接的第2躯干部12。
161.由此,能够稳定地支承与船首尾方向da正交的截面形状以上下方向dv为长度方向的具有纵长的截面形状的储罐10a、10d。如此,通过设置具有纵截面形状的储罐10a、10d,能够有效地增大船舶1a、1d中的储罐10a、10d的容量。
162.(9)第9方式所涉及的船舶1d为(1)至(8)中任一个船舶1a、1d,其中,所述储罐10d为沿上下方向dv延伸的筒状。
163.由此,通过设置沿上下方向dv伸长的筒状的储罐10d,能够有效地增大船舶1d中的储罐10d的容量。在设置有这种截面形状的储罐10d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支承储罐10d。
164.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65.根据本发明的船舶,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储罐。
166.符号说明
167.1a、1d-船舶,2-船体,2a-船首,2b-船尾,3a、3b-舷侧,4-船底,5-上甲板(甲板),5h-开口,6-横置隔壁,7-上部结构,8-货物搭载区域,8b-底部甲板,9-隔壁,10a、10d-储罐,10b-底面,10j-接合部分,10m-顶部,10p-筒状部,10q-下部半球状部,10r-上部半球状部,10s、10t-侧面,11-第1躯干部,11a-中间筒状部,11b-端部球状部,12-第2躯干部,12a-中间筒状部,12b-端部球状部,12c-顶部,12s、12t-侧面,15-储罐盖,16-支承部件,20a、20d-下部支承部,21a-鞍型支承件,21a、21b-立起部,21s、21t-载置面,30a、30b、30d-弹性支承部,31a、31b、31d-侧部弹性支承部,32a、32c、32d-上部弹性支承部,32s、32t-前端部,50-弹性支承部件,51-螺旋弹簧,51a-基端部,51b-前端部,52-板簧,52a-基端部,52b-前端部,52c-弯曲部,53-弹性体,53a-基端部,53b-前端部,54-弹性体,54a-基端部,54b-前端部,55-减
震器,55a-基端部,55b-前端部,55c-缸体,55d-活塞,56a、56b、57a、57b-固定部件,da-船首尾方向,dv-上下方向,dw-船宽度方向,fa-朝向船首尾方向的面,fu-朝向上方的面,fw-朝向船宽度方向的面,s1、s2-容纳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