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82587发布日期:2023-01-12 20:5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出风筒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


背景技术:

2.人们对于船用可关闭出风筒有很高的要求:传统的出风筒采用螺纹形式升降,从开启到关闭的螺纹行程较长,通过手轮需要花较长时间关闭或者开启,当机舱发生火灾需要释放二氧化碳灭火时,对抢救灭火有较大的影响:不能快速阻止火势蔓延、灭火剂外泄。整个机构也相对笨重,与风机连接后,占甲板空间大,对人员的活动造成阻碍,对于游艇船型来说,造型也不够美观。因此,需引入一种新型的船用可关闭出风筒,使其在满足机舱日常通风的同时,也可快速打开和关闭,造型美观,并能与整个船型相协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出风筒螺纹式升降启闭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包括旋转机构和遮雨罩;
6.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出风筒和手轮,所述第一出风筒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一出风孔;
7.所述遮雨罩包括第二出风筒和外罩壳,所述外罩壳罩设并固定在第二出风筒外侧,所述外罩壳与第二出风筒之间留有出风间隙,所述第二出风筒底部开口并与风机管道相连,所述第二出风筒贴近套接在第一出风筒外侧,所述第二出风筒侧壁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出风孔配合的第二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筒顶壁开设置过孔,所述外罩壳顶壁开设有行程孔;
8.所述手轮设置在第二出风筒和外罩壳之间,所述手轮一端伸入过孔并与第一出风筒固定,另一端伸出行程孔形成操作端,所述手轮可驱动第一出风筒在第二出风筒内旋转,以使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重合或完全交错。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雨罩内部与圆柱形旋转机构均带有出风孔,当旋转手柄使遮雨罩内部第二出风孔和旋转机构的第一出风孔重合时,整个出风筒呈打开状态;当旋转手柄使遮雨罩内部出风孔和选装机构的出风孔交错时,两个部件的出风孔被互相遮挡,出风筒呈关闭状态,相对于传统出风筒,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行程孔一端设置为开启端,另一端设置为关闭端;
11.所述操作端拨动至开启端时,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重合;
12.所述操作端拨动至关闭端时,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完全交错。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判断出风筒的开启状态。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孔设置为圆孔并开设在第
二出风筒顶壁中心,所述过孔内设置有滚子轴承,所述手轮端部与第二出风筒之间通过滚子轴承转动相连。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与第二出风筒之间通过滚子轴承转动连接,提高了手轮转动的顺畅性,减少手轮与过孔之间的摩擦,使得第一出风筒的转动更加省力。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外罩壳顶壁固定有两个u型环,两个所述u型环分别设置在行程孔两端,所述操作端上固定有一个可扣在u型环上的弹簧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轮移动到位后,可通过弹簧扣固定在u型环中,防止航行中的震动导致手轮复位。
1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出风筒同轴固定在外罩壳内,所述第二出风筒顶壁与外罩壳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柱固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出风筒与外罩壳同轴固定,可使出风间隙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出风孔通气性。
2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柱设置为螺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出风筒采用螺栓固定在外罩壳内,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2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出风筒底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风机管道连接的法兰盘。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的设置提高了第二出风筒与风机管道连接便捷性。
2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出风筒内壁设置有限位凸环,所述第一出风筒底端抵靠在限位凸环上端侧。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环的设置用于进一步限定第一出风筒轴向位置,提高结构稳定性。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船用可关闭出风筒,由遮雨罩和圆柱形旋转机构组成,通过手轮快速开启和关闭出风口。遮雨罩内部与圆柱形旋转机构均带有出风孔,当旋转手柄使遮雨罩内部出风孔和旋转机构的出风孔重合时,出风筒呈打开状态;当旋转手柄使遮雨罩内部出风孔和选装机构的出风孔交错时,两个部件的出风孔被互相遮挡,出风筒呈关闭状态,相对于传统出风筒,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方便船员开关,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重量轻,造型美观,符合各种船型的使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第一出风筒;11、第一出风孔;2、手轮;21、操作端;3、第二出风筒;31、第二出风孔;32、过孔;33、连接柱;34、法兰盘;35、限位凸环;4、外罩壳;41、出风间隙;42、行程孔;43、手轮空隙;5、风机管道;6、滚子轴承;7、u型环;8、弹簧扣。
具体实施方式
3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32.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船用可关闭出风筒,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与风机相连的遮雨罩,另一部分为圆柱形旋转机构。
33.旋转机构包括第一出风筒1和手轮2,第一出风筒1侧壁开设有若干均匀并间隔分布的第一出风孔11。手轮2一端端部固定在第一出风筒1顶壁中心,以便通过手轮2驱使第一出风筒1旋转。
34.遮雨罩包括圆柱形的第二出风筒3和外罩壳4。第二出风筒3底部开口并与风机管道5之间法兰相连,第二出风筒3底部开口处设置有用于与风机管道5连接的法兰盘34。外罩壳4罩设并固定在第二出风筒3外侧,外罩壳4与第二出风筒3同轴设置,外罩壳4内径大于第二出风筒3外径,使得外罩壳4与第二出风筒3之间留有出风间隙41。第二出风筒3顶壁与外罩壳4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柱33固定,二者之间留有手轮空隙43。
35.第二出风筒3贴近套接在第一出风筒1外侧,第一出风筒1可在第二出风筒3内旋转。第二出风筒3侧壁开设有若干与第一出风孔11配合的第二出风孔31。第二出风筒3顶壁中心开设置过孔32,外罩壳4顶壁开设有行程孔42。手轮2设置在第二出风筒3和外罩壳4之间,手轮2一端伸入过孔32并与第一出风筒1固定,另一端伸出行程孔42形成操作端21,手轮2可驱动第一出风筒1在第二出风筒3内旋转,以使第一出风孔11和第二出风孔31重合或完全交错。
36.为方便第二出风筒3与外罩壳4之间的连接,连接柱33可设置为螺栓结构;也可设置为杆状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外罩壳4内壁和第二出风筒3顶壁相固定。
37.为便于判断出风筒的启闭状态:行程孔42一端设置为开启端,另一端设置为关闭端。操作端21拨动至开启端时,第一出风孔11和第二出风孔31重合,出风筒开启;操作端21拨动至关闭端时,第一出风孔11和第二出风孔31完全交错,出风筒闭合。
38.为防止航行中的震动导致手轮2复位,外罩壳4顶壁固定有两个u型环7,两个u型环7分别设置在行程孔42两端,操作端21上固定有一个可扣在u型环7上的弹簧扣8。手轮2移动到位后,可通过弹簧扣8固定在u型环7中实现固定。
39.为提高手轮2与第二出风筒3过孔32之间的转动顺畅性,减少手轮2与过孔32之间的摩擦,并实现手轮2与第二出风筒3之间的定位:过孔32设置为圆孔并开设在第二出风筒3顶壁中心,过孔32内设置有滚子轴承6,手轮2端部与第二出风筒3之间通过滚子轴承6转动相连。
40.为进一步约束第一出风筒1轴向位置,第二出风筒3内壁设置有限位凸环35,第一出风筒1底端抵靠在限位凸环35上端侧。第一出风筒1外径稍大于限位凸环35内径,并且第一出风筒1可靠外力挤压进入限位凸环35内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一出风筒1与第二出风筒3套接后,在第二出风筒3端口内沿点焊定位凸起以限定第一出风筒1轴向位置。
41.为方便本实用新型各个组件之间的快速装配,手轮2与第一出风筒1之间可采用螺栓连接,手轮2设置为z型,其一端端部穿过过孔32内的滚子轴承6、第一出风筒1顶壁后连接螺母,以实现固定。为防止手轮2与第一出风筒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第一出风筒1上开设有
方形孔,手轮2端部中端设置为方杆,其穿过方形孔后连接螺母锁紧。另一端穿出行程孔42后形成所述的操作端21。
4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船用可关闭出风筒,由遮雨罩和圆柱形旋转机构组成,通过手轮2快速开启和关闭出风口。遮雨罩内部的第二出风筒3与圆柱形旋转机构的第一出风筒1上均分别带有第二出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11,当旋转手轮2使第二出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11重合时,船用可关闭出风筒呈打开状态;当旋转手轮2使第二出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11交错时,两个部件的第二出风孔31和第一出风孔11被互相遮挡,出风筒呈关闭状态。相对于传统出风筒,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方便船员开关,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体重量轻,造型美观,符合各种船型的使用。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