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打捞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9868发布日期:2023-03-17 21:5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打捞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石油勘探开发修井作业打捞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打捞钩。


背景技术:

2.在油气井作业过程中,常常会用到钢丝绳作业工艺将作业工具下入到井下预定深度进行相关作业,然后通过钢丝绳将作业工具提出。然而由于套管变形、井筒狗腿角大、井内沉砂等原因,造成作业工具遇卡,无法通过钢丝绳提出。此时会选择将钢丝绳拉断后,通过相关相应的打捞工艺打捞断落的钢丝绳。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钢丝绳因具有硬度高、韧性强的特点,断裂后落入井内会互相缠绕,错乱无章,其规律难以把握。一般的打捞钩由于仅仅是将其钩住后经过简单缠绕进行打捞,在打捞时及打捞上提过程中,钢丝绳容易从钩子处松脱,导致打捞成功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打捞钩。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循环打捞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循环打捞钩,包括上部接头,所述上部接头一端固接有打捞杆,所述打捞杆包括导锥,所述导锥设置在所述打捞杆远离所述上部接头的一端,所述打捞杆的侧壁上固接有多个打捞钩,所述打捞钩沿所述打捞杆的轴线呈螺旋设置,所述打捞钩上设有用于防止钢丝绳脱离所述打捞钩的防脱钩组件,所述打捞杆内还设有用于清洁钢丝绳的循环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上部接头将该循环打捞钩连接在管柱上,通过管柱将该循环打捞钩下放到钢丝绳断落的位置,可以使打捞钩伸入钢丝绳团中,管柱下放一定距离后,需上提管柱,同时在管柱在下放过程中还可通过循环结构对井内的钢丝绳团进行清洁,在确定打捞钩进入钢丝绳团的断落区域后,上提钢丝绳,钢绳会在防脱钩组件的作用下卡在打捞钩内侧,然后使用钻具带动该循环打捞钩在井底转动,此时钢丝绳能够紧固的缠绕在该工具上,由于钢丝绳本身与打捞钩内侧存在摩擦力,在打捞过程及打捞上提时,该摩擦力能够减少钢丝绳松脱的几率,且循环结构可对钢绳绳团上的杂质进行清理,进而不需要打捞前额外下入冲砂管柱对落物处进行冲洗,减少了打捞作业的工作量,由此提高井内断落的钢丝绳打捞成功率。
8.可选的,所述打捞钩背向打捞杆的外侧设置为弧面。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少该循环打捞钩进入钢丝绳团时受到的阻力,使该循环打捞钩更容易的伸入断落的钢丝绳团内。
10.可选的,所述打捞钩远离所述导锥一侧设置为弧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该循环打捞钩能够更好的伸入断落的钢丝绳团中,减少角度过大造成打捞钩持续压缩钢丝绳而无法正常伸入断落的钢丝绳团中。
12.可选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打捞杆内部和所述上部接头内部且相互连
通的空腔,所述导锥侧壁上设有多个与空腔相连通的喷嘴。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循环打捞钩下入至钢丝绳所在深度时,上提0.5-1米,然后开泵并通过喷嘴进行循环冲砂,此时管柱逐步下放直至逐步深入到钢丝绳团中,这样不仅可以将钢丝绳团表面的杂物冲洗掉,还可以将钢丝绳团深层次的杂物也冲洗掉,这样可以减少钢丝绳打捞后上提的阻力,降低钢丝绳在下部阻力作用下从打捞钩内脱出的可能性。
14.可选的,所述打捞钩正向于打捞杆的内侧根部开有用于卡接钢丝绳的卡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定钢丝绳进入打捞钩内侧后,上提钢丝绳会卡在打捞钩内侧的卡槽内,提高钢丝绳本身与打捞钩之间的摩擦力,在打捞过程及打捞上提时,该摩擦力能够减少钢丝绳自打捞钩上松脱的几率。
16.可选的,所述防脱钩组件包括设置在打捞杆侧壁并与打捞钩一一对应的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分别位于所述打捞钩上方,所述凹槽内侧两侧壁之间固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转动连接有弹性挡杆,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在所述凹槽的槽底,所述弹性挡杆靠近所述扭簧(23)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扭簧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放置槽的槽底,所述打捞钩远离所述打捞杆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挡杆的凸台,所述弹性挡杆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凸台相抵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柱下放一定距离后,需上提管柱,此时初步进入打捞钩内侧的钢丝绳对弹性挡杆有一向下的压力,钢丝绳从弹性挡杆另一端进入弹性挡杆下侧,在管柱再次下放过程中,已经进入打捞钩内侧的钢丝绳将不会脱离打捞钩,由此进一步提高该打捞钩的打捞效率。
18.可选的,相邻的所述打捞钩之间均设有一列抓齿,所述抓齿为半月牙状且横向固接在所述打捞杆的侧壁上,所述抓齿的宽度为相邻所述打捞钩之间宽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抓齿相对于所述打捞杆旋转的反方向向下倾斜,且倾斜角为10-30
°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提钢丝绳,部分钢丝绳会挂在抓齿内,然后转动该循环打捞钩,部分钢丝绳会缠绕在抓齿的齿口内,使钢丝绳能够紧固的缠绕在打捞杆上,提高对断落的钢丝绳收集的成功率。
20.可选的,同列所述抓齿之间的宽度大于断落钢丝绳的直径,所述抓齿的齿底宽度不大于断落钢丝绳直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断落钢丝被钩挂进入抓齿之间的齿口内,牢牢卡在齿内不致于滑脱,便于落井钢丝绳被捞出。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上部接头将该循环打捞钩连接在管柱上,通过管柱将该循环打捞钩下放到钢丝绳断落的位置,同时在管柱在下放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转动,可以使打捞钩伸入钢丝绳团中,管柱下放一定距离后,需上提管柱,确定钢丝绳进入打捞钩内侧后,上提钢丝绳会卡在打捞钩内侧,然后使用钻具带动该循环打捞钩在井底转动,此时钢丝绳能够紧固的缠绕在打捞杆上,由于钢丝绳本身与打捞钩内侧存在摩擦力,在打捞过程及打捞上提时,该摩擦力能够减少钢丝绳松脱的几率,由此提高井内断落的钢丝绳打捞成功率;
24.2.通过循环结构可以提高该工具对钢丝绳团的提升效率,即从喷嘴喷出的冲洗液不仅可以将钢丝绳团表面的杂物冲洗掉,在打捞杆伸入钢丝绳团中后还可以将钢丝绳团深
层次的杂物也冲洗掉,这样可以减少钢丝绳打捞后上提的阻力,降低钢丝绳在下部阻力作用下从打捞钩内脱出的可能性;
25.3.该工具伴随管柱下放一定距离后,需上提管柱,此时初步进入打捞钩内侧的钢丝绳对弹性挡杆有一向下的压力,钢丝绳从弹性挡杆另一端进入弹性挡杆下侧,在管柱再次下放过程中,已经进入打捞钩内侧的钢丝绳将不会脱离打捞钩,经过多次上提下放打捞工艺操作,会有更多的钢丝绳进入打捞钩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打捞钩的打捞效率。
26.4.该工具旋转过程中,钢丝绳在缠绕至抓齿处时,部分钢丝绳会直接进入齿口内,且经过旋转该工具后,此时钢丝绳能够紧固的缠绕在打捞杆上的抓齿上,且该工具上起时,由于断落的钢丝有向下的摩擦坠力,所以被挂住的钢丝绳会牢牢卡在抓齿内,降低钢绳自该工具上滑脱的几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弹性挡杆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上部接头;2、打捞杆;21、凹槽;22、连接柱;23、扭簧;24、弹性挡杆;241、放置槽;25、导锥;251、喷嘴;3、打捞钩;31、卡槽;32、凸台;4、抓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的实施例为:一种循环打捞钩,参照图1和图2,包括用于配合管柱使用的上部接头1,上部接头1一端固定连接有打捞杆2,打捞杆2与上部接头1同轴设置,打捞杆2的外径为打捞作业井筒内径的1/3-1/2。为了更好的打捞杆2伸入到钢丝绳团中,打捞杆2远离上部接头1的一端设置为端部逐渐收缩导锥25,上部接头1和打捞杆2内均设有空腔,且两个空腔之间互相连通,导锥25的侧壁上开设有四个用于清洁断落的钢丝绳团上泥沙的喷嘴251,喷嘴251围绕导锥25的轴线等距设置,喷嘴251与打捞杆2内的空腔相连通。
34.参照图1、图3和图4,打捞杆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打捞钩3,打捞钩3沿打捞杆2的轴线呈螺旋设置,螺旋的角度为90
°
、120
°
或180
°
,进而打捞钩3在打捞杆2上形成等角度排布的4、3或2列。为了便于该工具进入断落的钢丝绳线团内,具体为打捞钩3能够更好的伸入钢丝绳团,打捞钩3背向打捞钩3的外侧设置为弧面,另外,打捞钩3外侧根部切线与打捞杆2的轴向夹角为25
°‑
30
°
且图中显示的夹角为30
°
,避免打捞钩3的倾角角度大造成打捞钩3压缩钢丝绳而无法正常伸入钢丝绳团中。
35.打捞钩3正向于打捞钩3的内侧开有用于卡接钢丝绳的卡槽31,卡槽31的宽度与断落的钢丝绳的直径相同,卡槽31位于打捞钩3的根部。打捞杆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打捞钩3一一对应的凹槽21,且凹槽21位于面向打捞钩3的上方,凹槽21内设有连接柱22,连接柱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凹槽21的侧壁上,连接柱22的另一端固接在凹槽21另一侧的侧壁上,连接柱22上转动连接有弹性挡杆24,连接柱22上套设有扭簧23,扭簧23的一端抵接在凹槽21的槽底,弹性挡杆24靠近扭簧23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241,扭簧23的另一端抵接在放置槽
241的槽底,打捞钩3远离打捞杆2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弹性挡杆24的凸台32,弹性挡杆24在扭簧23的作用下抵紧在凸台32的侧壁上,另外,弹性挡杆24向外侧倾斜,当上提管柱时,断落的钢丝绳可对弹性挡杆24有一向下的压力,使弹性挡杆24围绕转轴转动并使弹性挡杆24远离凸台32,由此使断落的钢丝绳置于弹性挡杆24和打捞钩3之间,随后弹性挡杆24复位,使断落的钢丝绳不会自打捞钩3处脱离。
36.参照图1,螺旋设置相邻列的打捞钩3之间均设置有一列横向设置的抓齿4,抓齿4为弯曲的半月牙状,抓齿4固定连接在打捞杆2侧壁上,当打捞杆2转动时,部分钢丝绳会缠绕并卡在抓齿4的齿口内而不致于滑脱,然后随抓齿4一同打捞出井内,为了便于断落钢丝绳进入抓齿4的齿口内,同一列的抓齿4之间的间距大于断落钢丝的直径且抓齿4的齿底宽度不大于断落钢丝直径,抓齿4的一端沿管柱上扣的反方向向下倾斜且倾斜角为10
°‑
30
°
,图中抓齿4的倾斜角度为30
°

37.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该工具连接在用于打捞的管柱底端,并下入井内进行打捞作业,在操作人员判断该工具到达落井内钢丝绳团的位置时,将该工具上提0.5-1米,打开地面的循环泵,冲洗液沿打捞管柱内侧空腔到达打捞杆2内侧空腔,并从喷嘴251喷出,然后再缓慢下放该工具,在下放过程中为该工具能够更好的伸入钢丝绳团内,还可以通过旋转打捞管柱来转动该工具,该工具在导锥25引导下能方便的插入断落钢丝团中,通过喷嘴251喷出的冲洗液将钢丝绳表面及深层次的杂物冲洗掉。为使打捞钩3钩到更多的钢丝绳,该工具需要多次的下放上提,打捞钩3在管柱每次下放后上提过程中可勾接到若干个钢丝绳团,在此过程中,钢丝绳环完全套入至弹性挡杆24和打捞钩3内侧,并卡在打捞钩3内侧根部的卡槽31内,同时部分钢丝绳挂在抓齿4内。为使钢丝绳更好的缠绕在该工具上,在钢丝绳进入弹性挡杆24和打捞钩3内侧时,还需要旋转该工具,该工具旋转过程中,钢丝绳会在缠绕至抓齿4处时,部分钢丝绳会直接进入齿口内,经过旋转该工具后,此时钢丝绳能够紧固的缠绕在打捞杆2上。该工具上起时,断落的钢丝绳被打捞钩3钩住,同时挂在抓齿4上,由于断落的钢丝有向下的摩擦坠力,所以被挂住的钢丝绳会牢牢卡在抓齿4内,由此稳定的将落井的钢丝绳打捞出井。
3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