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水文测亭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083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浮箱的起伏沿着第一粧轴和第二粧轴上下移动。
[0047]浮箱平面形状可与其上的仪器专用房平面一致,或者大于上部的仪器专用房,例如,四周或一边留出露台,供操作人员使用。浮箱的上表面为仪器专用房的底面。
[0048]浮箱2上表面设置有进入口 21,进人口 21设置于靠近仪器专用房的墙板处,进人孔优选为700_X700_的方形口,当然,进人孔也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比如圆形等。
[0049]进人孔21与浮箱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钢制爬梯,操作人员可通过该爬梯进入浮箱2内。浮箱2的尚程根据防洪最尚水位Hl进彳丁确定,应考虑波浪爬尚和安全超尚,至少应尚出水面0.5m。
[0050]浮箱的上述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水文测亭装置内阴暗潮湿的问题,在提供工作便利的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0051]浮箱2的大小由设置于其上表面的仪器专用房的尺寸确定,浮箱高度根据所需要的浮力计算确定,计算浮力时应同时计入套筒的浮力,浮箱高度按承担荷载后浮箱上表面高程的要求计算确定。浮箱的刚度和强度应满足使用要求,当需要加强时,可在浮箱内设置若干道加筋板22,加筋板22上还可开设门洞25。
[0052]浮箱内可以设置配重设施来平衡设置于其上部的一起专用房。配重设施可以选用预制混凝土块,每一配重块通过三个以上的连接点稳定连接于浮箱的底板上。
[0053]如图3所示,浮箱2的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42的外径一致的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42焊接于第一凹槽23和第二凹槽24内。
[0054]如图4所示,仪器专用房I优选采用轻质单层建筑,由墙板、屋面板和门窗拼装而成。墙板、屋面板可采用轻质板材制作,墙板安装于浮箱2的上表面。墙板可采用U形槽先与浮箱上表面连接,U形槽的底部设置橡胶片防水。然后在U形槽内安装墙板,并将墙板底端与U形槽进行连接。
[0055]仪器专用房I的格局按照常规房屋建筑进行设计,仪器专用房I的大小根据需要确定,一般应满足水文观测设施布置的要求。比如,预留水质自动监测仪器和辅助设施放置的空间,设备仪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距,并满足工作人员观测、检修和通行之用。
[0056]仪器专用房的设计需满足水位、流量、水质和雨量监测等需要,其内一般应布置若干个井筒,数据采集仪、固态存储器等仪器设备。井筒和仪器均根据需要设置。
[0057]仪器专用房I窗户外的墙板12上,或露台13的外侧,外挂设置有若干测井管11,测井管11可以采用PVC管,采用管卡安装于墙板12上;测井管11插入水中的长度为0.5-1.0m,测井管11的上端与窗台平齐,以便于人工监测。测井管11与浮箱2相对固定设置,也就是说,测井管11随着浮箱的移动同步移动,为监测质量提供了保证。
[0058]实施例2
[0059]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水位测亭装置还包括一浮式交通桥6,浮式交通桥6的一端铰接于浮箱2,浮式交通桥6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设置于护岸7的二根轨道71上。
[006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浮式交通桥6的另一端与护岸的铰接处75设置有U型卡槽,U型卡槽铰接于设置在护岸7的二根轨道71上,并可沿轨道移动。因此,水位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护岸与仪器专用房之间的正常连接,为工作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检测提供了便利。
[0061]本实施例中的浮式交通桥6为浮式空箱结构,在浮式交通桥的两边还设置有护栏。连接于护岸与浮式水文测亭之间,是水、陆之间的桥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浮式交通桥安全、方便地进入仪器专用房内,完成水位检测。
[0062]由于浮式交通桥6可随着水位升降,因此,即使在不同的水位时,依然起着陆上与浮式水文测亭之间的连接通道的作用。
[0063]浮式交通桥6的宽度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1.0?1.5m。浮式交通桥6的桥面的高程与浮箱上表面的高程相同。其中HaO为护岸高程。
[0064]为了延长浮式交通桥6的使用寿命,在浮式交通桥6的端部还设置有防撞橡胶垫块72。
[0065]护岸7为直立式,在护岸边设置钢制爬梯73,钢制爬梯73的上端部设置有扶手74,工作人员可通过钢制爬梯73到达位于不同高度的浮箱2。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连接于水文测亭与陆地之间的高架通道,悬空高度大,当遇有大风、大浪时,工作人员在其上行走不安全的问题,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0066]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67](I)预制浮箱。按照浮式测亭装置的设计尺寸,在预制场制作周边密封的空心浮箱2。同时在浮箱2的上表面留进人口。同时,根据仪器专用房的尺寸,在浮箱上表面焊接墙板固定槽。
[0068](2)预制套筒。在预制场制作第一套筒,将第一滚珠放入U型槽内,并将第一套筒焊接于第一套筒的内壁上,其中,第一滚珠可在U型槽内沿任意方向移动。第二套筒和第一套筒的结构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叙。
[0069](3)在预制场预制仪器专用房用墙板、屋面板和门窗等。
[0070](4)在预制场预制浮式交通桥。
[0071](5)按照设定的水文测亭的位置,在水底设置第一粧轴和第二粧轴。施工时要保证第一粧轴和第二粧轴的垂直度,并根据场地高程的需要,清除水底淤泥。
[0072](6)在施工现场,将浮箱与套筒焊接为一体,然后放置于水面上。
[0073](7)将第一套筒从第一粧轴的顶部套入,第二套筒从第二粧轴的顶部套入,并固定于距离水面一定位置处。
[0074](8)安装仪器专用房。在浮箱上安装仪器专用房的墙板、屋面板和门窗,在窗户外的墙板上安装测井管,测井管的底部插入水中约0.5?1.0m。
[0075](9)护岸上安装二根轨道,并在二根轨道上安装U型卡槽和滚轮。
[0076](10)将浮式交通桥放入水中,并将其一端与浮箱铰接,另一端与护岸上的二轨道卡槽铰接。
[0077](11)在第一粧轴的顶端安装避雷器,在第二粧轴的上部安装测距仪,并在第二粧轴的侧面设置水位标尺。
[0078](10)安装完毕后进行调试,如果浮箱受力严重不平衡,则可以在浮箱内适当的位置放置配重实施进行调整,直至受理平衡。
[0079]实施例3
[008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还包括第三粧轴71。本实施例中,仪器专用房I采用三角形平面结构,第一粧轴31、第二粧轴42和第三粧轴71分别设置于三角形仪器专用房的三个拐点处,进一步提高了仪器专用房与浮箱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81]本实施例中的第三粧轴、第三套筒的结构、功能及其连接方式,与第一粧轴和第一套筒的结构、功能及其连接方式均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008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至少包括一仪器专用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专用房设置于一可漂浮于液体上的浮箱;还包括第一粧轴、第二粧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粧轴外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粧轴外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分别沿所述第一粧轴和所述第二粧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上;所述第二粧轴上设置有水位测距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粧轴的顶部设置有避雷针,所述避雷针与设置于所述粧轴内的主筋固定连接,位于所述第一粧轴的底部的所述主筋向外延伸。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为由第一内筒、第一外筒、第一筒顶以及第一筒底构成的中空体,所述第一内筒内设置有多层第一 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内嵌设有多个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可在所述第一U型槽内滚动;所述第二套筒为由第二内筒、第二外筒、第二筒顶以及第二筒底构成的中空体,所述第二内筒内设置有多层第二 U型槽,所述第二 U型槽内嵌设有多个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可在所述第二U型槽内滚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为一四周可防液体渗入的中空体;所述浮箱上表面设置有进人孔,所述浮箱内设置有爬梯。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粧轴的外侧面上还设置有一水位标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浮式交通桥,所述浮式交通桥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浮箱,所述浮式交通桥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于护岸。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式交通桥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卡设于设置于护岸的轨道上,且可沿所述轨道移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粧轴,所述第一粧轴、所述第二粧轴和所述第三粧轴分别设置于所述浮箱的不同侧面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专用房外侧固定设置有多个测井管。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式水文测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专用房选用轻质材料制作。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水文测亭装置,至少包括一仪器专用房,所述仪器专用房设置于一可漂浮于液体的浮箱上;还包括第一桩轴、第二桩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桩轴外的第一套筒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桩轴外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分别沿所述第一桩轴和所述第二桩轴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箱上。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将仪器专用房设置于可漂浮于流体的浮箱上,并固定连接于设置于桩轴外侧的套筒上,根据浮箱高出水面的高度以及水位测距仪所测量的高度可以方便地针对不同的水位,在仪器专用房内完成测量。
【IPC分类】B63B35/44, E01D15/24
【公开号】CN105129039
【申请号】CN201510509054
【发明人】尹娟, 唐金忠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